彭利敏,刘艳,桂小琪,刘燕,陈峰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 (江西新余 338025)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认知、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给其日常生活、工作均造成一定影响,发病早期,有效的康复锻炼有助于减轻功能障碍,加速康复进程。但多数脑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受康复锻炼动作不到位、锻炼时间等因素影响,康复效果不理想[1]。脑循环治疗仪护理干预是一种以电刺激为主的治疗方式,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相应电流强度刺激小脑顶核,以促进血流量增加,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2]。鉴于此,本研究予以脑梗死患者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康复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4~82岁,平均(68.54±5.21)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3例,顶叶7例,颞叶10例,小脑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3~82岁,平均(65.56±5.22)岁;梗死部位,基底节15例,顶叶6例,颞叶9例,小脑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3]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CT、MRI 证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严重精神障碍致无法沟通。
两组均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脑梗死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护理注意事项,并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休息充足;嘱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康复锻炼,具体如下。(1)脑循环治疗仪:采用脑循环治疗仪(河南荣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82091278,型号:BW-69)治疗,向患者讲解治疗仪的工作原理、目的及优点,使患者积极配合;用温水清洁患者乳突处和需要粘贴电极处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将电极置于运动点和神经走行部位并采用弹力绷带固定,仪器参数设置为模式3,依据患者身体情况调节相应的电极强度(主电极强度为25~40 mA,辅电极强度为30~70 mA),脑循环治疗仪使用过程中密切询问患者感受,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立即停止使用,30 min/次,2次/d。(2)康复锻炼:被动锻炼,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屈伸患侧肢体,行髋关节、腕关节、手关节及肘关节的被动伸展,定时更变卧位,采用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交替休息;主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上肢上举及外展、下肢关节内旋及外旋等锻炼,加强患侧肢体功能锻炼,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和时间;日常生活锻炼,患者在家属陪伴下行进食、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锻炼,锻炼过程中出现头痛、乏力等不适立即停止锻炼;平衡锻炼,指导患者扶床进行行走锻炼,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行站立、行走及上下楼梯等。
(1)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从凝视、意识水平、右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等11个维度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总分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Barthel 指数(BI)从进食、控制大小便、洗澡、穿衣、修饰等10个项目评价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与生活能力成正相关。(2)并发症:统计两组褥疮、深静脉血栓、废用性肌肉萎缩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前,两组NIHSS、B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BI 评分比较(分, ±s)
表1 两组NIHSS、BI 评分比较(分, ±s)
注:NIHSS 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I 为Barthel 指数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BI 评分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对照组 32 31.58±2.34 25.87±2.15 32.56±2.35 48.67±4.21观察组 32 31.52±2.30 21.23±2.12 32.89±2.36 65.24±5.27 t 0.103 8.693 0.561 13.897 P 0.918 0.000 0.577 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脑梗死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受时间、地点及患者主观行为的限制,同时,多数患者对康复锻炼知识了解不足、锻炼动作不到位,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因此,需在康复锻炼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NIHS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脑循环治疗仪联合康复锻炼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锻炼通过指导患者行被动锻炼、主动锻炼及日常生活锻炼,增强患者肌肉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避免废用性肌肉萎缩的发生;同时,通过早期下床行平衡锻炼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避免皮肤长期受压,降低褥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为后续康复创造良好条件[5]。脑循环治疗仪利用脑神经可塑性修复的特性,将生物信息模拟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组成波形多电极、多频率的脉冲刺激大脑和患肢,促进大脑血流量增加,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态,从而促进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6];此外,脑循环治疗仪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康复锻炼与脑循环治疗仪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引导脑磁、脑电活动趋向秩序化、正常化,有助于整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康复锻炼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