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来 孔令娟 陈旭
导读:太空大南瓜是一种集观赏、食用、保健于一体的超大型南瓜品种,因其具有明显的特征——体积大,辅之以灵动的艺术创作如南瓜瓜雕、 写意画、艺术字等,为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提供了新的选择。
太空南瓜是育种工作者将南瓜种子搭载可返回航天器升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以及带电粒子撞击等特殊环境,诱导南瓜的基因发生变异,飞船返回后将变异植株取出并进行扩繁,选留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的个体,经多代选择培育出的新品种[1]。 太空大南瓜具有长势强、个头大、产量高等特点,主、侧蔓结瓜,3~4 节开花,瓜呈圆形、高圆形和椭圆形等,成熟后呈橘黄色、橙红色等,表皮光滑富有光泽,平均单瓜质量120~200 kg[2]。 2019年,笔者引进太空大南瓜在上海地区试种成功,现将其生产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种子播种前需在太阳光下曝晒1天。 太空南瓜种子较大、种皮较厚,易携带病菌及虫卵,故应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杀菌灭虫[1],即把选好的种子放入55℃的热水中浸泡15 min,边倒水边搅拌,保持水温55℃并持续15 min;然后使水温降至30℃左右,浸种1 ~2 h,并搓掉种子表面的黏液,洗净捞出后放入发芽器皿中,上下铺盖吸湿布,放在25~30℃的环境下催芽。 期间保持吸湿布的湿度,每天翻动3~4次,5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3]。
为了保证育苗质量,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育苗前配制好营养土,可以将40%田土、40%充分腐熟粪肥和20%草炭土混匀后过筛,并且加少量水进行搅拌。基质含水量以营养土抓在手中不会溢出水滴为宜。将营养土装入10 cm×10 cm 的营养钵中,播入已催芽的种子,每钵1 粒。种子入土约0.5 cm,再覆盖1.5 cm 的营养土,随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出苗后揭去地膜。
选择地势较高、周围空旷、排水通畅、前茬未种植过葫芦科作物的田块。 当瓜苗长至3~4 片真叶时定植,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定植为宜。
定植前,在宽3~4 m 的定植行内挖定植坑,坑深60 cm,直径100 cm,坑距10 m。 每穴施商品有机肥5 kg、三元复合肥2.5 kg 作基肥,耕翻均匀,7~10天后再翻耕1次,坑内填满熟土,浇足底水并覆盖地膜。不同行间的定植坑应错位安排,以保证2行瓜蔓的枝叶不交叉,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每个坑定植1 株,如提前定植,应搭好拱棚保温,防止低温冻害。
每株选留生长势强健的主蔓2 条,相对放置,保证主蔓的生长空间;一般当主蔓长到20 片叶左右时留瓜。 每条主蔓留1~2 个嫩瓜[1,4],待瓜长到0.5 kg左右,对比保留的2 个幼瓜,每株选留1 个发育完整、果形圆正的瓜,摘除其他南瓜。 同时对侧蔓进行修剪,每条侧蔓留3~5 片叶后摘心,保证主蔓坐果后的营养供给。 此外,应及时去除卷须和其他藤蔓。
开花的当天及时授粉。 为了保证授粉效果,可采用花期多次人工辅助授粉技术[1],确保每条蔓均有挂果。 授粉一般选择晴天10:00 以前进行。 瓜蔓上的第1 朵雌花发育较弱,一般去掉,保留第2 朵或第3 朵雌花。 摘取当日绽放的雄花,去掉花瓣、露出雄蕊,将雄蕊上的花粉均匀地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 第3 朵雌花同样进行授粉处理,以后再产生的雌花一律摘除[3]。 坐果后摘除过多的雄花。
太空南瓜瓜型巨大,容易陷入泥土中造成着色不均匀或遭受虫咬。 此外,其坐果成熟期,上海地区降雨较多,容易因湿度过大导致瓜底腐烂,因此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对瓜的保护。 坐瓜位置的地表应保持平整[5],避免有板结的土块和砖石等硬物。当南瓜长到3~4 kg 时,可以使用带孔、排水性较好的泡沫板垫高南瓜[6],一般离地10 cm 以上,降低南瓜表面的湿度,防止出现烂瓜和地下害虫为害。 上海地区出梅后,光照强、气温高,气温超过35℃的晴天,应在10:30~15:30 使用遮阳网遮盖,防止强光灼伤果实和植株。
太空南瓜叶片大、生长快,在开花、结果期应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追肥时可在距南瓜根部1 m 左右处,将复合肥溶解于水中进行灌溉追施。 待瓜长到1 kg 左右时,每株施三元复合肥0.5 kg;以后视长势,每隔7~10天施肥1次。成瓜20天后,为保证南瓜膨大期的肥料供应,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用量为每株10 g 左右。
太空南瓜的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 白粉病、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小地老虎、红蜘蛛等。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结合生产实际,优先使用农业、生物或物理防治等措施,并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适时防治。
太空南瓜一般坐果110天左右,表皮转色完成并发亮,果梗变褐色且发生网状龟裂时,即表示已经成熟,可立即采收。 采收时手脚要轻,防止碰伤果皮;尽可能保留瓜蒂,同时使用抗菌药剂防腐。 采收后应放置在冷库或干燥低温的室内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