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华,阎雄飞,李鲜花,高 飞
(榆林学院 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陕西 榆林 719000)
栎黄枯叶蛾TrabalavishnougigantinaYang已经报道的寄主植物有十多种[1],为害虫态为幼虫,以取食叶片为主要为害方式,植物受害后叶片损伤甚至被全部吃光,导致植物正常生理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植物死亡[2]。调查发现,该虫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等地的沙棘人工林中持续发生危害,部分地区在严重的年份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对当地沙棘造林的效果和质量严重影响。陕西省榆林市与吴起相邻,自然气候条件类似,吴起东北边与榆林市定边县接壤,吴起西北边与榆林市靖边县接壤,两地沙棘种植面积较大,栎黄枯叶蛾极易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一旦传入必定会造成较大损失。
目前,国内外对栎黄枯叶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生态学特性和防治手段等方面[2~8],而关于该虫在陕西省榆林市的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明确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的潜在风险性,据此提出科学的预防管理策略,可以减缓甚至避免该虫在榆林市扩散传播,大大降低其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栎黄枯叶蛾寄主在榆林市的分布情况,利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分析了该虫在榆林市的风险性,同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预防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的蔓延危害。
近年来,栎黄枯叶蛾在陕北吴起等地沙棘林逐年危害。榆林市与陕北吴起等地接壤,而且调查发现在榆林市定边已经有少量沙棘受到该虫危害,理论上来说存在大面积传播的条件,需积极开展野外实地调查,及早开展预防。前人研究表明,栎黄枯叶蛾在22~28℃条件下最适合生长发育,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0.48℃,有效积温为2 085.35日·度[2],而榆林市年平均气温10.0℃,≥10℃的有效积温为3 217.6日·度,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这说明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一年内完全可以完成全世代。根据以上分析,榆林市境内全部沙棘的分布区和种植区均适合栎黄枯叶蛾生存和繁殖。
榆林市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沙棘根系发达,特别适合在干旱、瘠薄的环境生存,是榆林市开展生态修复最有潜力和前途的树种。另外,沙棘果实可以食用、入药,枝叶可作为饲料,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因此,榆林市已经将沙棘产业作为主要的林产业,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增加。另外根据实地调查,农民采集沙棘原果进行售卖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沙棘加工企业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因此,沙棘对于榆林市经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栎黄枯叶蛾主要为害植物叶片,取食叶肉,轻则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等机械损伤,重则吃光叶肉仅剩叶脉和枝梗,直接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最终造成植物萎蔫甚至死亡[2]。鉴于沙棘在榆林市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不难推测如果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蔓延成灾,将对沙棘造林的效果与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其潜在的危害性无法估量。
据报道,该虫最远可以飞行1.3 km,近距离的传播扩散依靠该虫的自行飞行,幼虫转移方式多为下地后爬行到另一植株上继续为害,也有部分幼虫通过枝冠相连而向另一植株转移[9]。栎黄枯叶蛾卵和低龄幼虫较小,藏匿于枝干和叶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普通的肉眼观察很难发现,也就是说沙棘苗木调运过程中栎黄枯叶蛾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栎黄枯叶蛾已经延安市吴起造成严重危害,榆林市与吴起两地之间贸易往来频繁,栎黄枯叶蛾极有可能通过携带有卵或幼虫的树枝进行长途运输,从而得以传播扩散。
栎黄枯叶蛾卵和低龄幼虫较小,单纯依靠肉眼难以观察和区分,携带有卵或者低龄幼虫的苗木、枝干等很难被发现,因此栎黄枯叶蛾在实际的检验检疫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栎黄枯叶蛾的危害性,许多学者从化学、物理、生物以及生态方面[11~13]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但都属于初步结果,各有利弊,目前广泛采用的仍然是化学防治法。但化学防治虽然效果较快,但容易造成该虫对药物的抗药性,同时还会杀伤天敌,对环境造成破坏。生物防治法具有无污染、不伤害天敌、持续时间长等优点,但防治效果容易受气候、施用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
根据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分析方法[14~15],按照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风险定性分析的5个方面,结合该虫寄主在榆林地区的具体情况,构建了榆林市栎黄枯叶蛾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随后对相关指标进行科学客观的量化赋值,并对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地区的风险R值进行计算,最终对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的潜在分布区危险性进行评估。
根据表1中构建的各项风险分析指标,结合公认的有害生物风险性计算方法,计算出栎黄枯叶蛾的R值,按照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划分标准进行等级划分(见表2)。
表1 栎黄枯叶蛾风险分析指标
表2 有害生物危险程度、等级和分类标准
P1=2.00;
P2=0.6P21+0.2P22+0.2P23=2.40
P3=Max(P31,P32,P33)=3.00
P4=(P41×P42×P43×P44×P45)/5=1.64
P5=(P51+P52+P53)/3=1.67
栎黄枯叶蛾入侵榆林的风险R值为:R=(P1×P2×P3×P4×P5)1/5=2.09
按照有害生物风险级别的评判标准,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应该及时采取科学手段避免该虫在榆林市的扩散危害。
榆林市与栎黄枯叶蛾发生严重的吴起等地毗邻,两地之间农产品调运、物流和人流来往密切,而且已经发现该虫在榆林市定边县部分地区已定植危害。一旦该虫在榆林市扩散蔓延开来,必将影响榆林市沙棘造林的效果,故应该重点进行监测预报,严格检疫制度。
目前尚不清楚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的发生情况,应在榆林市沙棘种植区进行害虫的全面普查和定点监测,尤其是对于沙棘栽培面积较大的定边、靖边、榆阳等地作为重点区域,全年最少普查2次,每地选择代表性地块设立5个监测点进行重点监控。对于沙棘栽培面积较小的县区,要在沙棘栽培区全年最少普查1次,实行专人定期监测。
加强植物检疫是防止栎黄枯叶蛾蔓延扩散的重要途径。相关的检疫单位在沙棘苗木调运、栽植及产品运输的各个环节都要强制进行检疫。尤其是在沙棘种植区应由政府建立固定的检验检疫站点,严密监控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运输的苗木,一旦发现需就地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销毁,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加大对栎黄枯叶蛾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虫意识,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对栎黄枯叶蛾的识别特征、危害的严重性、生物学特性等进行宣传,尤其是在沙棘种植区,要请专家开展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栎黄枯叶蛾的专业知识,让他们带动广大栽培户主动防范栎黄枯叶蛾。
国内还未开展对栎黄枯叶蛾预警体系方面的研究,因此,应尽快结合榆林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栎黄枯叶蛾的早期快速诊断技术、预警监测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栎黄枯叶蛾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体系。
通过风险性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的评估风险性R值为2.09,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目前,在榆林市定边县部分地区已经发现该虫开始危害。因此有必要在全榆林市范围内进行发生情况普查和监测,加大力度对重点地区进行检疫,提高全民防虫意识,控制栎黄枯叶蛾在榆林范围内的进一步扩散。
虽然目前对栎黄枯叶蛾的生物生态学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充分,这就导致无法对该虫进行大范围精确风险分析。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应继续深入研究环境因子与栎黄枯叶蛾分布扩散的关系,提高风险分析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