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波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山东平原 253100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胎儿分娩后的24 h 出血量超过了500 mL,则认为是产后出血[1]。 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包括产道裂伤、凝血障碍、子宫收缩乏力等,子宫收缩乏力则占比最大,超过70%[2]。 在一般的资料措施为宫缩素、子宫血管结扎等,而危及情况则需要快速止血,故而,选择合适的控制药物十分关键。 因此,医护人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临床知识、经验,帮助产妇分娩的顺利进行,对产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严密的监控。该次实验方便选取了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前来该院进行分娩的58 例产妇为对象,其属于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现报道如下。
该次实验方便选取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为对象,其属于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5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 对照组产妇年龄24~36 岁,平均(28.6±3.2)岁;孕周37~41 周,平均(38.9±1.7)周;自然分娩18 例,剖宫产11 例;且均为单胎妊娠。 观察组产妇年龄24~36 岁,平均(27.6±3.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1±2.0)周;自然分娩20 例,剖宫产9 例;且均为单胎妊娠。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疾病、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服用过抗凝药物的患者。 实验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家属知情且表示同意。
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国药准字H31022259)作为治疗措施, 在分娩后由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6 U;观察组则为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国药准字H20094183),在后者上则为250 μg 肌内注射。 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 则在用药间隔30~90 min 后再次给药。 为防止感染的发生,产妇由于自身抵抗力的下降有可能出现感染,因此,需要对会阴部的清洁指导。
该次实验需要记录30 min、2 h 和24 h 出血量,记录临床治疗,包括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判断临床疗效,显效指治疗30 min 后,子宫收缩,出血量得到控制; 有效为治疗后60 min, 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效指上述治疗效果均未达成。 统计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在产后30 min、2 h 和24 h 出血量上分别为(151.3±20.9)、(201.3±27.1)、(280.2±30.6)mL,对照组为(175.1±24.2)、(283.6±34.2)、(402.3±4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情况对比()
组别 止血时间(min)产后30 min出血量(mL)产后2 h出血量(mL)产后24 h出血量(mL)对照组(n=29)观察组(n=29)t 值P 值36.8±8.1 25.1±4.9 8.252<0.05 175.1±24.2 151.3±20.9 5.325<0.05 283.6±34.2 201.3±27.1 7.639<0.05 402.3±41.9 280.2±30.6 10.417<0.05
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1%(27/29),对照组则为86.2%(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分别为(52.2±4.8)min 和(2.2±0.6)d,对照组则为(81.1±8.5)min 和(2.7±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5、2.145,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对比(
组别手术时间(min) 下床活动时间(d)对照组(n=29)观察组(n=29)t 值P 值81.1±8.5 52.2±4.8 5.965<0.05 2.7±0.4 2.2±0.6 2.145<0.05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常见的危急症, 而随着人们生活不规律、女性精神压力增加、高龄产妇等,都会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 据相关报告指出,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则与子宫收缩有密切关系,加强子宫收缩,防止宫缩乏力是控制的关键[3],措施包括按摩子宫、宫腔纱布填塞、缩宫素等[4]。
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则是缩宫素和加压素。 缩宫素的低剂量使用可以达到规律性收缩的目的, 有助于胎儿的顺利娩出[5]。 反之,如果高剂量的使用下,则子宫出现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血管,发挥止血功效。 而加压素可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具有较好的效果[6]。 但是宫缩素半衰期短, 即使加大剂量也不会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前列素氨丁三醇则属于前列腺衍生物, 其半衰期更长、药效更加持久。 而该药剂有利于促使钙离子浓度增加,并可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从而提升了宫缩的频率[7]。 此外,有助于促使血小板活性增加,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活性也会进一步提升。 在刺激子宫收缩后,则可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而其优势则在于能够在长时间内促使子宫收缩。
结合该次实验, 胎盘早剥是部分或全部胎盘发生子宫壁剥离,而这一问题在我国具有高发生率,前期症状不明显,早期不易诊断,造成治疗推后。 胎盘早剥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问题得不到控制,则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妊娠期妇女血液为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含量提升, 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升高, 但是在前列腺素的影响下,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可以更为迅速,快速止血[8]。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产妇出血可以实施深部肌肉注射,在5 min 后可以实现有效的出血控制[9]。
从该次实验结果中看, 观察组产妇的治疗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分别为(52.2±4.8)min 和(2.2±0.6)d,对照组则为(81.1±8.5)min 和(2.7±0.4)d,从多项结果均可以说明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用显著。 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10],也针对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产妇实施了治疗情况对比,在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则为84.6%,与该文对比来看,观察组为93.1%(27/29),对照组则为86.2%(25/29),两组数据具有一致性。 最后的联合应用中, 这一方案能够控制24 h 出血,有助于减少产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 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产妇开展治疗, 可以更好地控制出血问题,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