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26 02:43梁秋萍
中外医疗 2021年7期
关键词:脓腔肛周引流术

梁秋萍

泉州市中医院肛肠一科,福建泉州 362000

肛周脓肿是临床肛肠外科常见的一种急、 慢性化脓性炎性病症,主要表现为肛周肿痛、溃烂流脓,重者伴高热、寒战等症状。 如未及时、有效治疗,则可能导致肛瘘或脓肿扩散而引发败血症、 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 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既往采取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待疾病发展有瘘管后,再行二次手术,虽有良好效果,但该法会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增加患者痛苦,且延长病程,增加治疗费用[2]。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实践及肛周脓肿临床研究深入,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该病有着更好效果。 该研究基于既往临床经验,利用挂线优势,提出小切口挂浮线疗法,通过对该院肛肠外科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接治的50 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治疗进行研究,探析该疗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肛肠外科接治的50 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纳入研究中,均经临床症状、指诊、实验室等检查确诊,符合《肛肠外科学》相关诊断标准[3]。 临床表现为肛周红肿、化脓、疼痛,部分患者合并高热、乏力。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位肛周脓肿诊断标准;②18~65 岁;③无肛门手术史;④肛门功能、结构无异常;⑤无手术禁忌证;⑥无心肝肾肺、血液、消化系统等严重病症;⑦对手术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肛周既往术史;②肛门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异常; ③伴结直肠恶性肿瘤;④合并心肝肾不全、血液系病变等患者;⑤引流术相关禁忌证。 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

通过乱数表法分成两组,各25 例。 其中,常规组男11 例,女14 例;27~61 岁,平均(38.7±5.9)岁;病程2~7 d,平均(3.5±1.2)d。 研究组:男13 例,女12 例;30~62 岁,平均(39.3±6.0)岁;病程1~8 d,平均(3.7±1.2)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该组采用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 术前做好常规查体和手术准备,采用腰麻。 行患侧卧位,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铺巾。 探查脓肿的具体位置、范围, 在其隆起显著处或波动感处作放射状1~2 cm 切口,用止血钳深经脓腔,适当钝性分离内部组织间隔,以便使脓液充分排净,同时还需探查脓腔的深浅。 一手用食指置入肛管予以引导,另一手拿探针自切口伸入,找到脓腔的内口,如不确定,则可在探针与肛管内手指间隔较薄处作内口, 确定后在对应肛缘作一道放射状切口,依照脓腔实际确定长度,以此为主引流切口,如内口在截石位6 点齿线部位,依照脓腔位确定主切口,一般在5 点或者7 点位。 对内口坏死组织进行充分处理。 然后将低位部分的皮肤切开,对于高位部分直肠环则用备好橡皮筋进行穿孔挂线,橡皮筋勒紧,对切口边缘进行修整,确保引流通畅。 依照脓腔大小,可在肛缘外2 cm 左右处作1~4 个约1 cm 的放射状小切口作为辅助性引流口,对腔内异物进行彻底清除。 各相邻切口间穿手术线,再用丝线结扎成环状,作浮线引流。 应用10 股10 号丝线做浮线,环状浮线松紧适中,能在切口间轻松拖动。 电凝止血,检查确定无出血点,反复冲洗脓腔,压迫止血,对主切口创面用凡士林油纱条,再用无菌纱布压迫包扎,胶带贴紧,术毕。 术后做好日常换药、饮食、局部卫生等护理。

1.2.2 常规组 该组采用单纯多切口引流术治疗,术前查体、准备及引流术基本流程与研究组一致,于主切口处应用橡皮筋挂线,依照脓腔的大小、部位作1~4 个1 cm左右的辅助引流切口,但不挂浮线处理。 切口做好后,将脓肿腔的脓液充分排净,反复冲洗腔内,再行压迫止血,所有切口常规处理,用无菌纱布包扎,胶带贴紧,术毕。 术后治疗和护理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疼痛度:根据WHO 制定的疼痛标准评估术后1 d、3 d、7 d 肛门疼痛度,0~4 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4]。

②创面愈合时间: 观察并记录手术创面的愈合时间,即术后第1 天到创面愈合天数。

③肛门功能:在术后3 个月评估肛门功能[5]。 0 级,对固、液及气三态均可控;1 级:可控固、液体,但对气体不可控;2 级,可控固体,但不可控液、气体;3 级,不可控固体、液体及气体。

1.4 疗效评价

根据肛周脓肿疗效标准评定[6]:①治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且创面良好愈合;②好转,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但创面未完全愈合;③未愈,症状、体征未明显改善,填充不佳,分泌物多,创面未愈合。 总有效为治愈、好转之和。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评分

在术后评估,研究组术后第3 天、第7 天肛门疼痛度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肛门疼痛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后肛门疼痛度比较[(),分]

组别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研究组(n=25)常规组(n=25)t 值P 值2.24±0.55 2.31±0.48 0.479 0.634 1.31±0.70 1.95±0.66 3.326 0.002 0.47±0.20 1.09±0.34 7.859<0.001

2.2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肛门功能

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随访评测,两组肛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与肛门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与肛门功能比较

组别术后创面愈合时间(d) 肛门功能(级)研究组(n=25)常规组(n=25)t 值P 值30.10±2.21 33.07±2.10 4.871<0.001 0.04±0.01 0.05±0.03 1.581 0.120

2.3 临床总有效率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常规组为9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临床肛肠外科常见病症, 在任何年龄段均会发生,但以20~40 岁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且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 高位肛周脓肿通常发病较急,局部性症状不显著,但全身性症状较为明显[7]。 通常在发生后需尽快行外科术治疗,不应等脓肿成熟后才手术,特别是高位肛周脓肿早发现、早手术,避免脓肿扩散,加重病情。

现阶段,肛周脓肿的外科术方式多样,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既往分期术治疗已被一次性根治术所取代,能减少二次手术的痛苦[8]。 单纯多切口引流术是高位肛周脓肿治疗最重要一次性根治术式, 应用较广泛,有良好效果,但创面愈合较缓,且术后肛门疼痛较重[9]。 该研究基于中医插药捻方法治疗窦道原理进行改进,在既有术式上进行改良与创新,为保护肛门功能,避免出现肛门失禁,对高位肛周脓肿,为免对直肠环造成很大损伤,而用橡皮筋实挂慢性勒割切断。 另外,对脓肿部位用小切口挂浮线法, 所用浮线有作用主要包括:①作为异物刺激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②减轻术后换药操作引起的疼痛,促进术后恢复;③持续引流可帮助脓腔症状好转;④手术切口小,最大程度减少瘢痕,利于肛门完整性,保证肛门功能[10]。 孙静[11]对中医挂线疗法治疗60 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挂线疗法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73.33%(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2 周的33.33%,高于常规组的10.0%(P<0.05),且术后VAS 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另外,徐永昭[12]在其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浅挂牵技术,常规组采用传统挂线引流术,结果显示常规组术后住院天数为(19.38±6.17)d,多于观察组的(13.45±4.23)d;观察组术后肛门不完全失禁发生率为0.0%,与常规组相近(P>0.05)。 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第3 天、 第7 天肛门疼痛VAS 评分分别为(1.31±0.70)分、(0.47±0.20)分低于常规组分别为(1.95±0.66)分、(1.09±0.34)分(P<0.05);此外,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 (30.10±2.21)d, 显著短于常规组的(33.07±2.10)d(P<0.05),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研究组术后3 个月肛门功能评分为(0.04±0.01)级,总有效率为100.0%, 常规组为(0.05±0.03) 级, 常规组为96.0%,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有确切效果,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快,且创伤小,整体优于多切口引流术,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脓腔肛周引流术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脓腔MSCT、MRI特点与临床病程的关系研究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