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静(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内部控制作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对策,对推动企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防范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规范性,以最少的成本投放,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通过加强经营管理,防范各种风险问题,给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内部控制通产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及所有员工一同落实,由管理层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进行设计,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企业经营风险也就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存在的风险问题,这种风险问题会渗透在各个环节中,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让企业遭受一定损失,甚至影响企业发展。对于风险防范能力,作为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企业是否可以稳定经营,与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有着直接关联[1]。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应做好经营风险追踪调查工作,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加强内部控制,制定一套专业的内部控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控制,保证企业经营安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帮助企业快速完成经营发展目标。
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需要在市场中获取一定地位,在企业无法应对市场发展变化时,将会遭受社会的淘汰。例如,电商、支付宝等新事物出现,转变传统企业经营模式所需的市场环境,其中,一些无法迎合市场变化的企业将会被淘汰。众所周知,利益与风险并存,只要有效益,就会有风险。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发展时间比较短,部分企业成立于经济发展快速的环境中,需要面对从计划经济脱离出来的市场环境,诸多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从中获取效益比较容易。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也要结合市场变化调整经营战略。然而,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过于强调利益获取,忽略经营风险,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加剧风险防范措施实施难度。
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风险防范的意义,并且在企业内部制定了一些了防范措施。但是,并非每个企业都能结果自身经营发展要求,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其中部分企业依然采取传统的内控管理模式,使得风险防范水平下降[2]。
在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经营目标无法顺利完成,或者遭受经济影响,让企业面临一定经济损失。此外,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必要性了解比较少,没有要求各级人员参与到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中,使得内部控制管理比较混乱,无法获取理想的工作效果。
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经营风险防范,需要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管理。但是,部分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由于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包含授权审批、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内容,给内部控制活动开展增添难度。因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强,再加上相关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内控效果。
监督管理是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落实的依据,即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比较完善,人员分配到位,但是如果缺少内部监督管理,也会引发各种风险。如三聚氰胺事件,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这是企业没有承担社会职责的重要表现,更间接地展现出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不严。风险防范不仅仅展现在企业业务活动中,也要渗透在财务会计中,内部监督管理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但是,部分人员在实际中,没有意识到监督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在开展工作时,容易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干涉,使得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全面发挥,增加内部风险[3]。
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应强化各级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由上至下,将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位,提高企业经营发展水平。在实际中,企业领导应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角度入手,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端正其工作态度,保证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完成。并且,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之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个部门工作职责,让企业各部门相互监督与管理,让企业管理人员发挥带头作用,一同防范经营风险,避免人为失误而让企业遭受一定损失。此外,把风险防范渗透到各个经营活动中,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流程,避免在业务操作中模糊不清,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内控管理,在企业内部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协助企业经营目标快速完成。为了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评估企业经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详细的防范对策,为后续内控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并且,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加强内部风险调查评估。在人员评估方面,包含人员道德、能力、领导者工作方式、内部组织结构等[4]。人作为所有活动开展的执行者,如果忽略人员评估,即便内部控制机制在完善,相关人员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也会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容易引发各种风险问题。所以,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机制过程中,还要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让其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规范内部控制流程,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上,突出的重点问题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管,加强预算绩效考核;通过将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科学规划和控制;加强财务授权管理,规范企业授权审批流程,通过授权审批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效性;实施岗位分工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不兼容岗位的充分分离,对企业内部岗位科学编排,相互制约,形成一套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科学把控应收账款数量,对货币资金支出情况进行严格审核,避免资金随意消耗,提高资金使用率,保证企业整体效益。
要想提高内部控制实效性,需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首先,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应该促进日常监管与专项监管的有机结合。在日常监管中,也就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这种监管活动主要产生在日常业务中,如付款审批流程中各项节点数据审核、人员职责权限等,对于这种类型的监督管理,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当前,需要把企业线下监控融入到信息系统中,信息系统作为内部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对内部控制执行流程、数据监测、权限分配等进行监控,在提高线下数据传递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例如,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主要是对各个业务等级、工作岗位权责等进行控制,其需要在信息系统中不但设有组织结构控制权限,还要结合各个业务要求,设计管理权限,严格把控重点环节,如付款审批、采购管理等。对于专项监控,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业务流程、重要岗位等出现较大变化时,对某些内容特等监管[5]。其次,在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中,不但需要及时找出控制薄弱环节,还要及时找出原因,提出相应处理对策,保证内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时,需要对监督管理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保证监督管理效果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符。最后,由于内部控制监管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监管工作应做到面面俱到,在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变化时,内部监督管理重点也要进行调整。例如,在企业应用ERP 系统之前,需要将监督管理重点放在人员牵制上,在引入ERP 系统以后,内部监督管理内容呈现出智能化和电子化,监督管理重点开始朝着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方面转移,其中包含硬件设施安全和软件设施安全。在硬件设施安全方面,涉及了硬件设备、硬件所处物理环境等。在软件设施安全上,涉及了数据库安全、系统运行稳定性等。这些对于企业而言,作为另一项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对企业经营状况及时识别和监控,找出经营风险问题,及时防范。
总而言之,要想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除了要加强企业内部宣传教育,强化各级人员思想意识之外,还要对现有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改革优化,调整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创新风险防范方式,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加强各项经营活动监督管理,以最少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减少经营风险问题出现,降低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快速完成,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