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娜 陈萍 苏晓瑜(西京学院)
自jansen 和Meckling 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开始,相关学者就如何减少代理成本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两权分离使得股东与经理人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将经理人员的薪酬与其业绩相挂钩,而这就引致了经理人员虚报业绩,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随着审计制度的发展,内部审计对于强化公司治理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遏制企业内部的贪污舞弊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产生了重要作用。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对传统的审计模式产生了的影响。余玮(2000)认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证据形式、审计范围和审计时间间隔都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实时审计就变得日益重要。
实时审计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审计员将审计人员和审计对象实时连接,建立起通过网络对企业交易、企业内控、企业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一种审计模式。通过实时审计,企业可以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获取审计证据、实时更新审计报告。实时审计,不仅是为了发现会计错误,而且要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形式进行审计,以防止和消除会计错弊,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
实时审计的范围包括:
(1)审查财务和经营信息是否可靠性并且完整;(2)审查对经营和报告有重大影响的运行系统;(3)审查资产保护的方式;(4)评估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5)对业务项目进行评审,确保评审结果与设定的目标相一致,业务项目按计划进行。
实时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对被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熟悉经营概况,了解经营全貌,保证实时审计的全面与客观;(2)通过对被审单位经营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连续监控来判断各项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并评价综合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3)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数据与信息,判断每项管理制度的是否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实时审计能够跟踪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变化,以使企业能够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实时审计强调及时,具有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和动态跟踪的特征,可以及时预警数据、经营活动的逻辑问题和违规问题,并编制早期预警分析报告,体现各种动态警告和控制,包含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实施方案等过程。审计流程的效率提升可以提高“审计管理与命令中心”“审计数据控制中心”和“审计网络中心”的效能,并充分利用综合管理平台,从而使得审计人员、管理者和各职能部门及时通过前期预警系统,将审计环节在业务过程中提前,减少审计费用,监督检查经济部门存在的非法和违规问题。实时审计运行机制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收集数据之前,网络审计和信息部应帮助企业部门研究会计(管理)内容、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库类型、数据量、外部数据以及网络部门的其他相关条件。
其次,根据网络信息系统情况和“一个单位、一个政策”的原则,制定数据收集方案,包括收集的内容和范围等,信息部门和审计处协助收集和确定建立网络的方法,并且应该由业务部门相关领导批准。
第三,业务部根据由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数据收集计划制定数据收集通知和电子保密协议。企业部门主管处理数据收集通知,信息部门和法治部的人员负责复查,由网络审计人员签字;电子数据保密协议由业务部门主管、信息部门主管和网络审计主管审核。电子数据保密协议必须提交给办公室记录备份。
第四,业务部必须对网络部门作出承诺并进行数据收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数据提供者或单位必须提供相应的证书,以确保数据和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分为实时数据收集、定时数据收集和定时报告。
首先是网络上的电子数据的自动收集、数据的自动转换、数据的整理及专门审计人员每日验证和监督数据收集工作,监视网络的电子数据收集情况异常之处,及数据内容的变更出现问题后及时分析。其次,如果当前收集到的数据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展开,业务部门可以建议扩大其他业务部门收集数据的范围,如果检测到来自网络驱动器的数据不匹配,则将其传输到网络身份验证办公室。网络审计中心根据网络单位分别管理,并与相关的业务部门取得联系,在达成相同意见后,必须共同完成数据收集工作。最后,根据年度实时审计计划,各部门明确各自责任,由网络审计处对网络数据的接入、分配和使用负责,在不同部门需要数据比较时,由业务部门提交数据比对申请书,在实时审计处批准后处理。
实时审计的主要的实施过程是:构建审计分析模型,通过审计分析模型生成审计结果的同时生成审计管理系统可以运作的相关文档,通过这些文档可以发现审计疑点,更新记录审计结果。实时审计的主要过程将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建立审计分析模型:审计员使用这个函数根据模型编辑器的审计元素创建审计分析模型,审计员使用审计模型来分析微观宏观数据。
第二,审核审计模型:审计员可以看到审计员自己提交的审计分析模型,然后在审计完成后自动切换到审计机构的审计分析模型。
第三,实时审计分析模型的分类:根据审计分析模型是否实时,审计人员将审计分析模型分为实时预警分析模型和一般审计分析模型。
第四,实时预警分析:审计中心提供在线监控平台的风险预警系统服务,这一服务将初步确定的疑点传达至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审计岗位提交部门领导确认疑点。业务部门要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每天的动态监测或使用跨部门网络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第五,一般性审计分析:对于缺少实时数据的审计模型,审计人员可以使用人工执行这样的数据记录。
第六,公布审计结果:展现审计机构的审计程序分析结果,包括非审计疑点、需审查审计疑点、需修改审计疑点。
第七,控制疑点记录的生成:将高风险评估结果自动添加到可疑数据库中,直接生成可疑审计结果。低风险结果实时警告分析和一般审计审计结果的评估,首先要创建待定性疑点,然后再由业务部门负责人确认后生成可疑审计的记录。
第八,待办审计疑点管理:审核人员查看可疑数据,实时控制可疑数据,并为不确定数据生成《实时审计疑点核查函》据,并创建《实时审计疑点整改建议函》。
第九,对审计结果的反馈:业务人员准备一份反馈表验证/更正表,并用Excel 电子表格和实时审计疑点核查函的形式引进系统。
第十,审计结果记录更新:业务部门将已经确认的疑点数据输入到实时审计中心,并更新审计结果以供将来统计分析。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审计模式也要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加强实施审计信息化建设,将传统的期间审计模式发展为实时审计模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