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基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背景下,有效地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是必要的。在分析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特点,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效率。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新常态阶段,党政机关也不断推动落实创新战略,致力于形成创新性的国家。经济的发展必然影响高校的双创教育,高校双创的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合格的高校双创教育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首先需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教师掌握的知识应尽量全面,并在学科研究与探索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其次需在实践方面具备相应的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施需以实践为主,能够辅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操作技能,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技能。最后需在创业指导方面具有更高的素养。教师需在专业学科探索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实践技能,以及对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化的实践指导。在整个创新活动期间,创新与创业始终相辅相成。此外教师还需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通过自身的言行向学生展示素养和价值观念,让学生逐渐形成创新的意识和信心,达到良好的协作效果[1]。
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锻炼实践能力,因此学生也难以掌握必备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来迎合经济市场的发展。此外多数教师对于自身在创新方面的实践力度不足,创业意识也不够积极,因此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和指导十分有限。
首先,教师人员数量缺乏。全面实施双创教育需要充足的教师数量支持。而目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中严重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双创教育的任课教师大都属于兼职。其次,在创业教育方面也缺乏综合能力更强的教师。高效实施创业教育需要教师自身具有更高水平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掌握经济学、创业学等理论知识,但当前多数教师不同时具备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能力。最后教师群体在学历和年龄等方面的结构不科学。部分高校对于聘请教师方面还未形成更为完善的体系,这便导致教师群体中多数学位较低,且存在偏年轻化的情况[2]。
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双创教师群体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在双创教师的引进、考核及评价等方面还未形成更为完备和科学的制度,在双创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教育方面也缺乏系统规划,因此对教师的积极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高校的双创教师队伍具有明显的初创性特征,为了改善教师团队实践经验匮乏的问题,需构建“三合一体”模式对教师进行系统培养,以此能够在经济背景下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三合”便是教师队伍由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师、企业家三方构成,上述三类教师分别担任不同的教育角色。其中基础课教师主要对学生开展双创基础知识的教学,专业课教师则主要在专业领域实施双创教育。企业家则负责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经验和技能,通过一线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创业,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上述的“三合”教育模式分别侧重不同的教育方面,能够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覆盖所有的专业范畴[3]。而“一体”则是教师的选、培、管等方面的一体化实施。其中“选”便是在全校范围内对教师进行公开的选拔。“培”则指形成更为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依据当前的经济背景对双创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培养,将实践、培养和考核同步实施,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对就业和创业的政策、形势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双创相关的理论知识,派遣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灵活锻炼,或者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理论和实践的锻炼。
实施双创教育便需侧重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将创业教育作为各专业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能够将双创教育和专业课程结合实施,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同步渗透双创教育元素。具体来讲,可在公共课、专业课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更为丰富的双创教育内容,保证两种课程的教育活动同步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技能。教师还可结合专业的特征和具体培养目标,重点锻炼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自主研究设置能够突出专业特征的教育客户层。强化专业教师与通识教师的协同提升机制,扎实建立更为成熟的教师培养体系。教师在提升自身创新意识的同时,还需借此影响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过锻炼促使自身形成更强的创业意识,提升对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4]。
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需要以课程为基础。通过调研结果可知,当前高校具有较为完善的双创教育课程架构,主要为通识必修、公共选修等课程类型。课程内容的设置相对完整,高校也能够形成连续的教育模式和体系,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持续的双创教育资源。
教师可在多个层次的教育内容中,通过专业学习、培训、联系企业与社会资源等多种渠道来锻炼并提升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职业技能,重点表现出教师在知识体系方面的扎实程度,可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此外高校还可通过相关机构对教师提供各类深造的机会。教师在接受培训时可进一步革新专业思想,能够自主完善职业道德和技能。高校还需保证培训活动的全面性和个性化,辅助教师科学规划,将双创教育作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学习内容。
1.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
校企合作形式可作为教师优化自身实践教学技能的主要渠道。首先双创教育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等特征,这便需要双创教育紧密依托企业的参与和扶持。其次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工作经验和双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这便需要从企业实践中不断锻炼与成熟。高校需通过各类方式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沙龙交流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等。高校也需积极倡导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参与实际项目的实施,与双创实践人员进行密切交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整合所有相关资源共同参与双创教育,以此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教育和指导。
2.依托丰富的校园双创活动
高校可组织实施双创教育竞赛活动,倡导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完成竞赛,同时锻炼教师的职业技能。双创教师可对参赛学生进行技术、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指导,深入了解创业政策,通过创业案例提升自身的指导水平。
还可参与双创沙龙,不断丰富和积累创业教学经验。双创沙龙的小范围的交流活动,能够辅助教师不断完善经验和技能。沙龙活动可由教师和企业家分别通过团队或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辅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背景下的双创发展趋势,以此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教师亦可在此过程中同步提升自身的经验和指导技能。
3.开展创新创业实训
实施创业实训活动,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技能。通过模拟创业实训活动,能够对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进行模拟,并同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结合企业运作模式来促使师生积累实践经验,借鉴企业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通过实际训练辅助学生提升创新精神和技能,能够熟练应对市场的变化,降低创业的风险[5]。在对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期间,教师也能够亲身体验实践情境,与学生共同进步。
基于经济背景打造双创型的师资队伍是推动高校双创教育的重要保障。人才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创新发展的实质是人才发展,在经济背景下需对教育进行全面革新,才能迎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可见当前深化实施双创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革新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