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瑞高
(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福建 南平 354299)
脑梗死为脑血管意外的一种,具有发病突然、发生率高、病情严重、致残及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安全与健康[1]。有数据显示,我国脑梗死发生率可达到150/10万,病死率可达到5%-15%,其危害性极大[2]。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的最主要的治疗措施,该治疗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恢复,并可纠正患者缺氧缺血状态,从而可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宝贵时间,在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方面有积极作用。然而,静脉溶栓治疗期间也可能会增加患者脑出血风险,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因患者脑组织损害加重而影响患者预后情况[3]。因此,及时了解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做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以尽可能降低脑出血转化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十分必要,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或头颅CT诊断确诊;发病时间均在4.5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不低于4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有颅内出血、脑动脉瘤等疾病者;伴有腔隙性脑梗死者;伴有溶栓禁忌证者;首次行MRI或头颅CT检查即伴有出血症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即予以患者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以0.9mg/kg为用药量标准,最大用药剂量应不超过90mg,其中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推注时间控制在1min,另90%用药剂量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滴注时间应控制在60min内,治疗后24h予以患者头颅CT复查,若患者未出现出血现象,则予以患者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同时结合患者情况行对症治疗,包括调节血脂、调节血糖、稳定斑块、调控血压等等。
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饮酒、治疗前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等;溶栓治疗后则需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或神经症状特征明显恶化现象;并以患者是否出血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及无出血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对影响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得到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数据以SPSS20.0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展开t检验,分类资料以n(%)表示,展开χ2检验,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230例患者中男123例,女107例,患者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患者年龄最小45岁,最大79岁,平均(62.3±3.0)岁;NIHSS评分最低10分,最大16分,平均(13.9±3.0)分;病程(2.3±0.3)h。
本组230例患者中共29例患者出现脑出血转化现象,转化率为12.6%;其具体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发生情况比较[n(%)]
以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为因变量,以上述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以Log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均为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其主要是因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的缺血缺氧、坏死现象,部分患者甚至会因病情严重而丧失生命,其对患者健康和安全的威胁不容小觑[4]。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人数可达到700万人,而新增患者中约有65%为脑梗死,该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5]。及时明确该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改善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十分必要。
静脉溶栓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通过予以患者静脉注射rt-PA治疗可有效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可达到堵塞血管再通的效果。而发病后超早期静脉溶栓为该病最佳治疗时机,该时期内予以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可在缺血组织坏死前及时疏通阻塞的血管,达到挽救缺血组织、改善病患预后的效果[6-7]。但静脉溶栓虽然能有效减轻患者缺血缺氧损害,但同时也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性转化风险,引发二次伤害,甚至可能会给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30例患者,其中共29例患者在行静脉溶栓后出现脑出血症状,出血转化率为12.6%,提示当前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仍有较高的发生率,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通过对比分析出血转化者与无出血转化者间的各项指标发现两组在发病到溶栓时间≥3.0h、溶栓前NIHSS评分≥15分、溶栓前合并糖尿病血糖、溶栓后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死等指标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指标均为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韩大东[8]等的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溶栓前合并有糖尿病,往往加重患者动脉壁缺氧症状,同时还可能会因糖原无氧酵解加速而增加酸性代谢产物,使得患者脑组织缺血性水肿、血管内皮损伤等症状加重,从而增加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同时发病至溶栓时间越长,患者脑梗死面积越大,同时NIHSS评分也会随之增加,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可能会加重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现象,增加脑出血发生风险。此外,溶栓后血压明显升高通常会加重血管内皮受损程度,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溶栓后血流压力作用下引起血液外渗、血管破裂,进而导致脑出血发生。
总之,当前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现象的发生风险仍相对较高,及早明确导致该现象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减少继发脑出血风险,提高溶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