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三堂一微”教研策略

2021-04-25 03:50孙元昊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力实心球教研

问题是体育校本教研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实施主题教研的起点,笔者所在学校体育教研组找准问题所在,采用“三堂一微”的教研策略,立足精准性,有效提升教师素质以及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笔者以六年级《投掷: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一课为例,阐述学校体育教研组如何运用“三堂一微”进行有效教研。

一、找准问题,实施校本教研的基础

校本教研活动要以实际问题为基本点,基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中遇到的真问题。教师通过“问诊课堂”发现教学与活动中的问题。“问诊课堂”分为“自诊”和“他诊”两个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六年级《投掷: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教学为例,首先执教教师上完课后填写自诊表,如自诊记录:课堂上发现学生对于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技术的上步时机存在不同的做法和理解;反思:动作瞬间完成时,学生难以捕捉动作信息,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出现了问题。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追溯问题源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组内听课教师填写他诊表,如存在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单一,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指标简单化;准备活动小游戏“传递炮弹”虽然具有热身效果,但是不能与主教材技术学习进行无缝对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并腿然后上一步投掷,也有部分学生先是右脚在前,然后左脚上一步投掷,甚至还发现有个别学生是左脚在前,右脚上一步投掷。问题归因:教师教学评价单一是因为在备课时对于评价没有提前进行多元设计;教师对于活动内容的选择没有从技术层面考虑和设计;课堂教学落实反馈环节设计不到位。重建策略: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热情,评价同伴之间合作能力,评价学生投掷技术动作,评价学生投掷远度,评价学生观察的能力等;从教材分析动作技术环节,抽取某一个环节设计准备活动;技术动作的教学应是正向学习,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看清楚技术动作,对于错误动作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抓拍,让学生观看自己的动作,还可以结合指向性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正向技能。最后教研组所有教师根据《投掷: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一课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汇总,依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问题选定主题,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促进教研过程的精细化、实效化和规范化。

二、“三堂一微”,实施有效教研的方法

从教师集体备课、上课、课堂重建到技术动作示范,通过“三堂一微”实施校本教研。所谓“三堂一微”指“五学”课堂、“零摹”课堂、“学力”课堂和“微演”教研。“五学”课堂指基于“学情”“学理(教材研析以及学科理论的分析)”“学材(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体育教具和体育器材[1])”“学程(教学流程)”“学评”的备说课。“零摹”课堂是指上课教师不利用试教班级进行试课,在展示课中直接上课,学生通过自主想象和动作创编,獲得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动作。“学力”课堂指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为主线,以优化学生学习力为目标,师生相融的一种教学。“一微”指“微演”教研,教师借助于视频学习,自己演练技术动作,同行指导交流,通过连环递进式策略,把主题技术动作研广、研深、研透。“三堂一微”教研就是针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主题教研”,然后将教研所得反馈到课堂上,从课堂中寻找问题,再次进行教研,如此往复的一个过程。体育校本教研紧紧围绕主题,立足于“三堂一微”,才能使研究有料、有味、有效,激发教师自我研究、自我发展业务的内驱力。

1.“五学”课堂:教学教材设计的助力。教研组长每周提前将主题告知,并发给教研组所有成员一张“五学”教研表,让组员提前准备,所有教师根据主题撰写好“五学”教研表,对“学情”“学理”“学材”“学程”“学评”5个方面进行备课。如六年级《投掷: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在分析“学情”时,学生生理方面:正处于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不断增强,大肌肉群的发展也将向大小肌肉群发展过渡;心理方面:他们在心理上更加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团队意识逐渐加强;技术方面: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上一步投掷管状物和投掷垒球,对投掷已经有一定基础。在“学理”分析时,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入手分析相关技术之间的连接以及要学习技术的整体分析,《课标》要求水平三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的投掷动作;技术动作: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动作,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两脚前后站立,预摆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时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左脚向前一步,将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抛出,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速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压腕和拨指。在“学材”开发方面,自绘教学挂图和视频,目的是通过挂图结合慢动作播放让学生观看上步的时机。在“学程”分析时,教师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时要考虑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还要设计评价标准。在教研活动时,依据自己对主题教材的认知进行深度剖析与阐述。教师通过讨论,对教材重新认知与理解,然后进行“五学”课堂的建构,再实施课堂教学。最后,教研组根据课堂教学再进行教学研讨。“五学”课堂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纵深式发展。

2.“零摹”课堂:教师教学设计的动力。“零摹”课堂是对“五学”课堂合理性的检验。“零摹”课堂需要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精加工,设计要科学合理,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紧密,甚至做到无缝对接和合理有效的完成教学。“零摹”原则是教师不能用执教班级进行试教。2位教师以六年级《投掷: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进行同课异构的“零摹”课堂教学,这样能够看出教师的设计水平以及进行横向对比。首先观摩教师看器材场地布置是否有利于学生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练习,是否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器材是否有高利用率,是否能发挥更高的价值;其次观摩教师看教师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动作挂图、多媒体视频或者教师示范动作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上一步的动作时机,在脑海中形成动作表象;然后观摩教师看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是否有效,练习形式的设计是否可操作,如学生投掷远度(男生:6m合格、8m良好、9m优秀;女生:3.8m合格、5.4m良好、6.9m优秀)等;最后观摩教师看教学评价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和指引性,如学生投掷动作的评价(上步正确、收腹甩臂、动作连贯、出手角度等)。好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意识,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在“零摹”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的“学习力”不足的问题,经过研讨再回到课堂教学。

3.“学力”课堂:课堂组织设计的合力。“学力”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锻炼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学力”课堂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看教师通过什么情境导学、研学和展开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的过程。“学力”课堂不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如2位教师分别用五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级,以《投掷: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同课异构形式的“学力”课堂教学研究,进行纵向比较。“学力”课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技术基础,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在什么情境下进行技术的导入,教师如何设计学生活动情境引导以及怎么指导是关键;第二部分为核心推进、学以致用,学生在学习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技术后如何运用;第三部分为巩固提高、技术的拓展,当学生学习掌握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技术时,课堂活动要向外延伸,活动如何展开和提升是要点。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传授和学力培养并举转变,促进教师自身理念转变和方式更新,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2],让学生和教师在双边活动中教学相长。

4.“微演”教研:教师动作示范的张力。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体育动作技能也是如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动作示范必不可少,完美的动作示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因此,为了能够让体育教师的技能水平拥有持久力和示范力,可利用每天学生早读课时(8:00~8:25)進行常态化“微演”教研,针对当天所要教授的技术动作进行演练。如《投掷:双手上一步向前掷实心球》一课,让所有体育教师将该技术进行逐一演示,如果遇到有的体育教师动作不标准,其他动作好的体育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指导。在示范时教师将好的动作摄像,以便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动作。虽然体育教师对于技术动作不是样样精通,但是教师可以在“微演”教研中不断练习,把握技术动作要领,锻炼技术动作,提升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在“微演”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练习,感受上步时机,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就能驾轻就熟。

三、成效评价,教研相融的落脚点

实效性是对教研活动的反馈,更是教研相融、保证教研精准性的落脚点。教师可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2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

1.教师维度:教师的问题意识有无增强,课堂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升;教师课堂形态有无改变,课堂教学是否从传统型转化为创新型,能否从经验型教师转换为反思型教师;教师评价是否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智慧性和艺术性,能否使得课堂教学有活力且更有张力。

2.学生维度:学习力、体能、智力能否外显于行、内化于心,取决于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内驱力,首先看教师有没有激发学生兴趣;其次看学生在技术学习中是否体现出为了达到预设目标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环境中的忍耐力和持久力;然后看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在技术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学习能力;最后看教师能否基于教材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技术学习过程中,体能储备是否适应技术技能。

参考文献:

[1]孙元昊.基于“五学”的操作性动作技能有效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20(8):67-69.

[2]朱祥勇.探寻“学力课堂”,演绎生命精彩[J].四川教育,2016(Z2):51.

猜你喜欢
学力实心球教研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浅谈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