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析

2021-04-25 17:05杨斌元
成才之路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杨斌元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找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文章对高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展开探讨,提出聚焦基本理论、创设直观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化学实验、联系学生生活等教学方案,探讨化学课程开展新路径,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化学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094-02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探寻化学学科教学的新方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

一、培养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1.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

注重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中的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化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其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学生在学习时付出更多的精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果。

2.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化学学科的综合能力就是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规律的内在联系,并迁移到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完善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认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会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高中化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案

1.聚焦化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辨识探索素养

基本化学理论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展开后期学习的关键部分。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知识的学习本质。例如,在教学“几种常见的金属物质”时,教师应着重介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如铁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一种金属物质,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而钠和钾是常见的活泼金属,与水反应能够生成强碱和氢气,与酸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所以常被人们作为制氢剂使用,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这样的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判断物质性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创设化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变化与平衡素养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直观化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感悟化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以及变化思想。例如,在教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直观学习情境。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工业上利用化学能将水电离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化学能和电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也对这种能量转换观念有基本的认知,了解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过程。接着,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本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原电池,让学生了解原电池正极和原电池负极的反应方程式,并对反应方程的化合价变化进行阐述。这样,学生就能知道原电池反应的实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原电池能量变化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继续深入探讨原电池的电能反应方程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接着创设“我说原电池”学习情境:“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并了解了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请同学们担任某工厂原电池设计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设计两个原电池,并书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时,教师可将复杂的原电池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直观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3.精心设计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认知素养

推理与认知素养也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内容,能够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设计更具科学性、启发性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与认知素养。例如,在教学“离子反应”时,教师就可设置如下几个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的通式该怎么书写?怎样判断某溶液是否发生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进行的条件有哪些?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会发生怎样的离子反应?在这些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导向,会按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积极展开思考,很快就找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又如,在教学“碳及其基本化合物”时,教师在学生了解了基本内容之后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碳及其同结构的非金属单质中硬度最高的是什么?有机物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被称作什么反应?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碳的化合物,并说出其与常见酸、常见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循序渐进的问题,可使学生逐步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开展化学實验,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与实验紧密相连的学科,化学探究意识的培养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合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对本节课程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梳理,再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流程。接着。教师可再要求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设计相关学习方案,自主交流探寻实验结果。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课本阅读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用量、反应物的状态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呢?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立刻根据这一问题开始设计实验。学生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展开了调查,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一些学生开始应用硫酸银和氢氧化钡生成白色沉淀的实验展开调查,他们控制实验变量,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未加热,而对照组则用酒精灯加热15分钟。最终学生发现应用酒精灯加热的对照组白色沉淀生成的速率更快,由此得出了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这一结论。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怎样的方程式进行书写呢?这样,就串联了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5.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

生活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基础,只有联系生活,学生才能真正学懂、学透化学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一些生活元素融入化学课堂,通过名人小故事、案例优选、社会热点等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为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下例子:铝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物质,厨房中的一些厨具就是由铝制成的。我们在使用完厨具之后都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清洗,因为铝能够与空气反应生成一层保护膜。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这些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联系生活的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了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聚焦基本理论,创设直观情境,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化学实验,联系学生生活,发挥化学的立德树人功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迎.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三个途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0(06).

[2]刘翠.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0(06).

[3]陈颖.例谈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实验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20(08).

[4]尹妍.浅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黑河教育,2020(02).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