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源娣
【摘要】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两大主题。在社会各界、家庭和学校都关注未成年人德育发展的形势下, 学校德育走向开放式教育,主动引导家庭、社区来创造一种有助于未成年德育发展的环境是一种良好探索。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合作、补充,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和实现学校智育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德育要密切联系家庭德育,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 争取更好、更全面地做好德育工作。
【关键词】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合力育人
一、目前中小学生德育现状
孟德斯鸠说过:“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目前的德育现状是大多数中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只是接受了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存在缺陷。
(一)家庭教育观念待转变
很多家庭都认为孩子的德育发展是应该由在学校里的教师来教育完成的,而家庭只需要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衣食住行就行了,或者对孩子德育的要求是不做坏事就可以了,忽略了孩子的人生第一个老师就是父母,忽视了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忽视了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社区德育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现状而言,社区、社会团体在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方面是存在巨大空缺的,较少主动参与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没有发动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活动。
(三)学校德育重表面不重质量,缺乏与家庭、社区合作
学生在学校有智育的要求,教师在智育任务繁重、课程时间紧的情况下还要分出时间来进行德育,所以很多时候的德育都是流于形式或是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渗透到学生心中。另外,学校德育目前相对孤立,较少主动与家庭、社区合作携手育人。
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从目前比较热门的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育人方法入手,下面是个人对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方法的一些浅见。
二、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方法
(一)家长转变观念,以身作则,参与孩子德育
家庭不单是孩子生活的寄宿地,也是德育发展的重要环境。记得公益广告里的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广告里的孩子会主动给妈妈端洗脚水是看到了妈妈给奶奶端洗脚水。这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的力量,良好的家庭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相反,不良的家庭德育氛围也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一个妈妈总是叫自己的孩子上公交车的时候蹲一下,这样就不会超出高度而不用交费了,后来孩子因为这种不良习惯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对他妈妈说:“如果不是你教我贪图小便宜,今天我不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家长要转变观念,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配合学校的德育,德育工作会事半功倍。
(二)社区主动参与中小学生德育,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配合学校、家庭德育
社区里的主要机构是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和社区医院。社区居委会可以在社区内设置各种德育的标语、宣传画报和宣传动画片,举办敬老、互助等德育活动,把德育从社会角度让学生们知道良好的品德的作用。派出所可以更多地从反面教材教育学生不良品德可能带来的后果。举办法律讲座、社会秩序宣传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学生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为,而哪些事是不可为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一个组成部分,社区医院也可以在社区广场或是入户宣传卫生、心理健康等知识,让学生不仅有健康的身体也有健康的心理。这样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合作,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社会对德育的重视,自然自己也会重视起来。
(三)学校教育智育、德育并重,充分协调
学校是中小学生德育最重要的阵地,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们的德育工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智育的任务重压力大、教师身兼多职无暇顾及、时间不足等原因,德育很多时候不够深入。学校德育最主要的方式是主题班会课、第二课堂、地方课堂和道德讲堂,除了这些传统的方式之外,笔者觉得还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1.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目的是最一致的,都希望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因此,两者更加应该合作起来。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建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建立家长开放日。
2.校警合作。学校与辖区派出所的德育合作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建立警察学校和法制副校长制度,宣传各种法治知识,特别是防性侵、防校园霸、紧急自卫、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
3.学校、街道合作。学校可以跟街道的团委、社区居委会合作,开展针对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街道敬老院活动,在实际中学习敬老。参加各种乡风民俗活动,走进社区,了解家乡的好家风、传统民俗等。也可以与街道志愿机构联合共同参与家乡公益和环境保护,与志愿者一同参与家乡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公益精神,为德育注入新内容。也可以和志愿机构在植树节等有意义的节日参与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等,联合学校、家庭和社区,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合作携手育人
德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新时期的德育要以学校为主导,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大胆尝试合力育人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 三位一体”多元参与管理的德育模式。在德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中华美德、礼仪规范、遵纪守法、勤奋苦读、社会实践等教育;家庭主要侧重子女良好个性的养成,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自身的言传身教等;社会主要承担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共同致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合作携手育人。
参考文献:
[1]刘友福.创新德育新路,开拓德育新法——我校在“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2005,4:1348-1350.
[2]邱晓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體教育的思考和探讨[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中国名校卷),2009,1:288-290.
[3]张柏林,杨宝春.携手合力育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2005,3:4-7.
[4]郑明秋,张菊度.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2005,3:65-68.
[5]广东省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课题结题报告[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2005,5 : 2177-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