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4-25 04:57
智慧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人员护士

(高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张掖 734300)

0 引言

中医内科护理过程中,护士的护理能力、责任划分情况等,均为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未给予重视,易增加药物误服、漏服、护患纠纷等风险发生的可能,影响医院的信誉与形象。有研究指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中医内科护理管理质量。本文于本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5 例作为观察组,观察了中医内科护理管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1 月至2018 年11 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期间的患者25 例作为观察组,性别:男19 例,女6 例,平均(45.58±6.29)岁。以实施常规护理期间的患者25 例作为对照组,性别:男17 例,女8 例,平均(46.49±7.48)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根据医师开具的药方,指导患者服药等。观察组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方法如下:

(1)护士培训:为提升中医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组织其参与培训不失为有效的手段。护士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中医内科常见病”、“不同中药的作用机制”、“常见疾病的中药组分”、“药物用法用量”、“中医内科护理风险的预防方法”等为主。培训后,护士需参与考核,考核通过视为培训效果达标。

(2)责任划分:中医内科应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到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将护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共三大等级。“一级”为护士长,负责统筹规划护理流程,全面把控护理质量。“二级”为责任护士,负责监督护理工作执行,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及时排除、“三级”为护士,负责落实护理工作。此外,还需实施奖惩机制,激发各级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3)管理模式:中医内科应将“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护理管理过程中,以一个月为一阶段,观察管理效果。如患者满意度未达标,或仍存在护理风险发生,则需结合患者满意度水平、护理风险问题特征,深入分析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确立适宜改进措施,运用上述改进措施对现有的护理计划进行调整,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完善性,减少护理风险,并促进中医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4)排班制度:中医内科应对排班制度进行调整,确保护士能够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因护士过于疲劳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5)风险管理:护理人员遵循保障患者安全性原则,收集中医内科患者的年龄、病史、活动功能等信息,开展风险评估。将中医内科患者分成低风险、高风险两部分。对于低风险患者,按照中医内科护理工作要求开展护理管理;而对于高风险患者,则通过加强巡视、制定风险评估制度、建立预防护理模式等途径,控制患者的风险,以保障其康复状况。

(6)心理指导。除了生理层面的护理外,还应给予患者发自内心的关爱,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平复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绪。使其正确看待中医和现代医学,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抗病魔。具体的方式为,护理人员应提高与患者的沟通频率,并以通俗易懂的话述向患者讲解中医药理论,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了解深度。当患者出现不适感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干预,并向患者解释相应的原理,避免患者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胡思乱想,影响治疗进程。

1.3 观察指标界定

(1)比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纠纷三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将之作为第一观察指标;

(2)比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质量,具体指标为:统计患者对护士的态度、对护士操作能力的满意度、护理工作中是否具备安全意识、能否针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共计四项内容。各项均采用打分制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认可度越高,将之作为第二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 <0.05 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对比

观察组1 例出现护理缺陷,1 例产生护患纠纷,护理风险发生率8.00%;对照组8 例伴护理缺陷,2 例出现护患纠纷,护理风险发生率40.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2.2 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者患者对护士态度、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护理及时性的评分,分别为(89.65±4.15)分、(90.58±6.20)分、(88.79±7.48)分 及(92.16±4.79)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护理风险对比[n(%)]

表2 护理质量对比(,分)

表2 护理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我院对护理质量控制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1]。传统的中医内科护理管理方法,对护理风险较为重视,但由于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并且未明确划分责任,故护理效果无法达到满意的标准[2]。上述问题长期存在,容易增加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对护理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3]。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护士护理缺陷与护患纠纷率,分别为32%以及8%。通过对护理质量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护士态度、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护理及时性的评分,分别为(89.65±4.15)分、(90.58±6.20)分、(88.79±7.48)分及(92.16±4.79)分。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的管理制度,无法满足中医内科患者的护理需求,应及时给予调整与改进。

优质护理服务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原则,其强调依据患者需求,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构建护理方案。在中医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该方法可分别从护理人员培训、排班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加以优化,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及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中医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并为患者预后状况的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为改善医院的信誉与形象,减少护理风险,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本院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了中医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4]。管理期间,组织护理参与培训,可直接提升护理质量。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可明确划分责任,提高各级护士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理风险[5]。PDCA 循环管理模式,属于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强调通过循环的方式,不断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使其能够符合各个阶段的护理需求,满足不同性别、年龄、病情患者的护理需求[6]。以之为基础,落实护理措施,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实施该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弥补管理方案中的缺陷,提升管理质量。对排班制度进行调整,则能够减轻护士的负担,这对护理差错与护理缺陷的减少,以及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此外,风险管理则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中医内科患者的安全性需求,经风险评估、风险防控流程,有效遏制相关风险问题、安全隐患的形成,进而确保患者安全性需求的充分满足。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缺陷与护患纠纷率均为4%,与常规护理相比,各类风险发生率更低,提示护理安全性更强。本组患者对护士态度、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护理及时性的评分,分别为(89.65±4.15)分、(90.58±6.20)分、(88.79±7.48)分及(92.16±4.79)分,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质量更高,优势显著(P <0.05)。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中医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询问其护理需求,并根据其需求,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使护理效果得到改善。一旦患者发生护理风险,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风险扩大化。

综上所述,于中医内科护理管理中,通过“护士培训”“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调整排班制度”等方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人员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