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
——以2002—2016年数据为依据

2021-04-25 10:05
北京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制造业

郭 也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一、引 言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与此同时,新兴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将制造业列为立国之本,在中低端制造业发力,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外资。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出口环境日益严峻,全球范围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势力明显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扩大实体经济根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在发达国家抢占高端制造业、新兴国家进攻中低端制造业、中国出口环境愈发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中国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关键技术缺乏、短时间内还不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情况下,一直凭借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仍然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在短期内维持生存、寻求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如果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殆尽,中国制造业连生存都是问题,实现转型升级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判断一国制造业是否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然不能只看劳动力成本绝对值的高低,还要考虑劳动生产率因素。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标利用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可以更加科学地衡量一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与劳动力成本呈正比,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数值越小说明一国制造业越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只有全面分析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并进行国际比较,才能对中国的情况保持客观、真实的认识,才能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

基于此,采用基于小时劳动力成本和小时劳动生产率计算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方法,利用2002—2016年的数据,分别计算了中国和28个不同国家或地区(G7国家、发展中大国、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其他国家)的可用于国际比较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通过与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从而全面把握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单位劳动力成本可以衡量一国在某个行业上的竞争力水平,这一点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较早的研究测算了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并进行了国际比较。[1]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凭借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出口第一大国。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测算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和单位劳动力成本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国外研究认为中国制造业全体就业人数应该等于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与乡镇制造业就业人数之和,《中国统计年鉴》报告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可能存在低估。[2]与此同时,相关研究根据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对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进行了估算。[3]根据上述估算方法,国外研究发现,200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相比2002年增长了超过40%,[4]但仍然只有美国的3%左右,[5]并且远低于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到2008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也只有美国的4%。[6]还有一些国外研究并未考虑制造业就业人员工作时间的因素,[7-9]只计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并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发现在1980—2002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日本、墨西哥、韩国等其他国家,在2003—2009年期间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但即便如此,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10-11]

从国内的相关研究看,为数不多的研究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测算了不同时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情况,并进行了国际比较。较早的研究显示,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仍然具有较为显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12-13]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4]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正在或已经丧失劳动力成本的优势。[15]总体看,已有的国内研究存在时间相对陈旧、对比国家选取过少、相关数据选取不准确导致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测算存在偏差等问题,[16]早已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出当今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的新情况。因此,本研究希望在如下方面做出贡献:第一,把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和乡镇制造业就业人数加总得到更为准确的全国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并匹配全国制造业增加值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计算出可以进行比较的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力成本;第二,利用最新的数据把指标延伸到2016年,结合最新数据分析当前的问题,才能提出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政策建议;第三,本文研究结果为国内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相关实证研究提供必要的特征事实,并为相关实证研究中劳动力成本的测算提供方法和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指标构建

按照美国劳工部的定义,所谓单位劳动力成本(Unit Labor Costs)就是一国某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名义值与该行业实际增加值的比值,它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增加值所花费的劳动力成本,反映了一国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动情况。本文认为在具体分析和国际比较时应当考虑不同国家就业人员工作时间不同这一因素,因此,采用基于小时劳动力成本和小时劳动生产率计算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方法。具体如下:

(1)

(2)

(3)

其中,Cit表示i国t年制造业全体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以t年i国本币名义值表示,Hit表示i国t年制造业全体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小时),Oit表示i国t年以本币计算的实际制造业增加值,LCHit表示i国t年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OHit表示i国t年制造业就业人员每小时所创造的增加值(小时劳动生产率),ULCit就是i国t年以本币表示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

然而,公式(3)所定义的以本币表示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并不能用于国际比较,国际劳工组织[17]提出在进行国际比较时需要对公式(3)做如下调整:

(4)

其中,ERit表示i国t年与美元之间的名义汇率,PPPi表示基年i国与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平价指数,LCH′it表示i国t年调整后的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OH′it表示i国t年调整后的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ULC′it就是i国t年调整后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本文之后利用计算得到的LCH′it、OH′it和ULC′it进行分析和国际比较。

(二)数据处理

1.小时劳动力成本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劳动力成本指在一段时间内雇主因雇佣劳动力而需要承担的成本,该成本不仅包括以金钱形式发放的工资、薪金和奖金,还包括以各种其他形式发放的福利,以及雇主所承担的社会保障成本、税收成本、教育培训成本、职工招聘费用和住房成本等。虽然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数据无法直接获取,但可以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得到城镇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年鉴》中得到乡镇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通过加权平均可以得到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Bainister(2005)的研究指出,中国城市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大约为城市制造业工资的1.538倍,乡镇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大约为乡镇制造业工资的1.08倍,本文利用这一折算系数计算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可以找到城镇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周工作时间(小时),再乘以49可以得到年平均工作时间,即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用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劳动力成本除以年平均工作时间就得到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再根据公式(4)就可计算出调整后的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汇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2.小时劳动生产率

中国制造业企业包括城市制造业企业和乡镇制造业企业两部分,因此,全体就业人数应该等于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与乡镇制造业就业人数之和,其中,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以后乡镇制造业就业人数来自《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年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于2008和2013年分别进行了全国经济普查,普查数据中包括“全部法人单位制造业就业人员”一项,通过比对发现,利用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与乡镇制造业就业人数之和估算出的制造业全体就业人员数量和普查的结果相近,这证明了此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用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作时间乘以制造业全体就业人数,得到制造业全体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间,用制造业实际增加值除以制造业全体就业人员年工作时间就得到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再用公式(4)即可计算出调整后的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其中,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平减指数(2010年=100)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购买力平价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三)对比国家或地区的选取

在对比国家和地区的选择上,本文以2002—2016年制成品出口前50位、GDP前50位以及制造业增加值前50位的国家为样本,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最终选取进行对比的共计28个国家或地区:①G7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②发展中大国(4个):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南非;③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9个):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④其他国家(8个):阿根廷、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智利、荷兰、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

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其劳动力成本的数据无法得到,只能得到劳动力工资的数据。对于这些国家,本文计算了它们按工资口径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为了便于比较,也计算了中国按工资口径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这样就可以根据对比国家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比较。计算其他国家相应指标用到的数据来自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美国劳工部数据库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另外,印度的数据较少,但美国劳工部对印度在政府注册过的制造业企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进行过估算,[18]所以文中将把美国劳工部的估计结果列入比较,但其小时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无法计算。

四、中国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分析

(一)中国整体劳动力成本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表1是中国整体劳动力成本的情况。具体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情况如下。

1.基于劳动力成本口径计算的视角

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0.547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4.212美元,15年间增长了7.7倍。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6.242美元/小时增加到2016年的22.124美元/小时,15年间增长了3.54倍。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上表现为先保持不变、后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0.088增加到2016年的0.190,2016年是2002年的2.16倍(图1)。

2.基于工资口径计算的视角

中国制造业小时工资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0.437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3.282美元,15年间增长了7.51倍。中国制造业按工资计算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也整体上表现为先保持不变、后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0.070增加到2016年的0.148,2016年是2002年的2.11倍(图2)。

总的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工资)的增长幅度大于小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这导致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长。

表1 2002—2016年期间中国劳动力成本情况

图1 按劳动力成本计算的单位劳动力成本

图2 按工资计算的单位劳动力成本

(二)中国城市制造业和乡镇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分析

为了探究中国城市制造业和乡镇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差异,本文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城市制造业和乡镇制造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表2是测算结果。具体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城市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一直高于乡镇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城市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一直高于乡镇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乡镇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低于城市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从增长速度来看,乡镇制造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都比城市要大。

五、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G7国家的比较

1.小时劳动力成本

表3是中国和G7国家小时劳动力成本的情况。在2002—2016年期间,从G7国家来看,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呈现先稳步上升后小幅下降的态势,美国则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从中国与G7国家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7国家,年均增长率达到16.6%,但截至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也只有G7国家的10%—16%。

表2 中国城市和乡镇劳动力成本情况

2.小时劳动生产率

表4是中国和G7国家小时劳动生产率的情况。在2002—2016年期间,从G7国家的情况来看,7个发达国家的小时劳动生产率都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从中国与G7国家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7国家,2002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为G7国家的15%—27%,而2016年为G7国家的32%—52%。总的来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与G7国家的差距呈逐渐缩小的态势,但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表4 中国和G7国家小时劳动生产率(美元/小时)

3.单位劳动力成本

表5是中国和G7国家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情况。在2002—2016年期间,从G7国家的情况看,与中国相反,G7国家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上呈平稳或略有下降的态势。从中国与G7国家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超过了G7国家,2002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只有G7国家的9%—15%,而2016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33%、日本的37%、德国的25%、英国的29%、法国的24%、意大利的25%。总的来看,与G7国家相比,虽然中国依然具有较大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但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中国相对G7国家的优势在逐步缩小。

表5 中国和G7国家单位劳动力成本

(二)中国与发展中大国的比较

1.小时劳动力成本

表6是中国和发展中大国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的情况。在2002—2016年期间,从发展中大国的情况来看,墨西哥小时劳动力成本基本保持稳定,2016年其小时劳动力成本为3.91美元;巴西小时劳动力成本呈增长的态势,2016年劳动力成本为7.98美元;俄罗斯小时工资总体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2016年其小时工资为3.158美元;印度的小时劳动力成本是在政府注册的制造业企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一直呈增长态势,但绝对值仍然较低,2014年只有1.69美元。

从中国与发展中大国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一直低于巴西,2016年中国是巴西的56%;2002—2012年期间,中国小时劳动力工资一直低于南非,2012年中国是南非的22%;2002—2014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一直低于墨西哥和俄罗斯,受2015年起墨西哥和俄罗斯本币大幅贬值的影响,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已经高于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一直高于印度登记在册的制造业企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2014年是印度的2.3倍。总的来看,中国的小时劳动力成本低于巴西、南非,已经高于墨西哥、俄罗斯,一直高于印度。

2.小时劳动生产率

表7是中国和发展中大国小时劳动生产率的情况。在2002—2016年期间,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和南非的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总体上都呈现为增长的态势。从中国与这些发展中大国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已经基本实现对这些国家的反超,到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已经超过俄罗斯、墨西哥和巴西,仅略低于南非。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短期内,中国也将超越南非。

表6 中国和发展中大国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美元/小时)

表7 中国和发展中大国小时劳动生产率(美元/小时)

3.单位劳动力成本

表8是中国和发展中大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情况。在2002—2016年期间,墨西哥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巴西和俄罗斯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南非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

从中国与发展中大国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低于巴西、墨西哥和南非,2016年巴西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2.6倍,墨西哥略高于中国,2012年南非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4.2倍;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低于俄罗斯,但2015年以来一些特定的经济和政治原因使俄罗斯卢布发生非正常的大幅度贬值,致使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这导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高于俄罗斯。总的来看,中国相对墨西哥和俄罗斯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表8 中国和发展中大国单位劳动力成本

(三)中国与周边主要地区的比较

1.小时劳动力成本

表9是中国和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的情况。从中国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情况看,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整体上都处于增长的态势,其中,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的增长速度较慢。

从中国与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的增速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从绝对值来看,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一直低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2016年韩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5.18倍,新加坡是中国的6.02倍;中国制造业小时工资一直高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2016年中国小时工资是印度尼西亚的4.2倍,越南的2.7倍;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于2011年后超过了菲律宾、泰国,于2015年超过了马来西亚,2016年中国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分别是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的2.1、1.7和1.3倍。总的来看,中国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的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与周边地区的优势在下降或者消失。

表9 中国和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小时劳动力成本(美元/小时)

2.小时劳动生产率

表10是中国和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小时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从中国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情况看,在2002—2016年期间,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总体上都呈现为增长的态势,越南的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则变化不大。

从中国与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其中,绝对值一直高于越南,2016年是越南的5.44倍;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2010年超过了印度尼西亚,2011年超过了菲律宾,2014年超过了泰国和中国香港,2016年中国小时劳动生产率是印度尼西亚的1.3倍、菲律宾的1.11倍,略高于泰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一直低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但逐步缩小了与韩国、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差距,到2016年,韩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18倍,马来西亚是中国的1.58倍,新加坡则是中国的7.72倍。

表10 中国和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小时劳动生产率(美元/小时)

3.单位劳动力成本

表11是中国和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从中国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情况看,在2002—2016年期间,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都整体表现为稳中有升的态势,而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则整体表现为稳中有降的态势。

从中国与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其中,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低于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越南,2016年韩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2.37倍,越南是中国的2.04倍,中国台湾略高于中国大陆;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高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2016年是泰国的1.7倍、印度尼西亚的3.22倍;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于2011年超过了菲律宾、2012年超过了马来西亚,2016年中国是菲律宾的1.95倍、马来西亚的2.05倍。总的来看,中国相对于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明显下降或者完全丧失。

表11 中国和周边主要国家或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

(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1.小时劳动力成本

表12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的情况。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智利和哥伦比亚的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都整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增长速度超过了这些国家,但绝对值依然低于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和智利。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是阿根廷的26.5%、澳大利亚的11.6%、荷兰的12.8%、西班牙的19%、葡萄牙的40.5%、土耳其的72.9%,2015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是智利的76.7%,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工资2013年超过了哥伦比亚,2016年是哥伦比亚的1.9倍。

2.小时劳动生产率

表13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小时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从其他国家的情况看,在2002—2016年期间,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智利和哥伦比亚的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总体上都呈现为增长的态势。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这些国家,2009年中国小时劳动生产率超过了哥伦比亚,2016年中国是哥伦比亚的1.71倍;中国缩小了与澳大利亚、荷兰和西班牙在小时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但仍有一定距离,2016年澳大利亚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75倍,荷兰是中国的3倍,西班牙是中国的2.25倍。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已接近阿根廷、葡萄牙、土耳其和智利,2016年仅略低于这些国家,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将超过这些国家。

表12 中国和其他国家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美元/小时)

表13 中国和其他国家小时劳动生产率(美元/小时)

3.单位劳动力成本

表14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从其他国家的情况看,在2002—2016年期间,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和哥伦比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土耳其则表现为下降趋势。

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来看,在2002—2016年期间,虽然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这些国家,但绝对值一直低于这些国家。2014年阿根廷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3.04倍,2016年澳大利亚是中国的4.9倍、荷兰是中国的2.59倍、西班牙是中国的2.34倍、葡萄牙是中国的2.16倍,土耳其略高于中国;2015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仍低于智利,与哥伦比亚相当。总的来看,中国相对哥伦比亚、智利、土耳其的优势基本消失,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也有所下降。

六、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1.中国的基本情况

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和小时劳动生产率都经历了快速增长,其中,小时劳动力成本年平均增长率为16.8%,小时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9.8%,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小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整体不变、后快速上升,2007年是转折点。2016年中国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是2002年的7倍多,2016年中国的小时劳动生产率是2002年的3.54倍,2016年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是2002年的2倍多。另外,城市制造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成本都比乡镇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自2007年之后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大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虽然也有显著提高,但仍然无法支撑工资的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升与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有直接关系,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预示着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适龄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从而导致工资快速上涨。如果劳动力成本平稳增长,企业就有充足时间对生产要素进行再配置,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调整市场结构等手段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但如果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企业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消失,就可能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缓解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是现阶段保持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中国与G7国家的比较

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是G7国家的10%—16%,小时劳动生产率是G7国家的32%—52%,单位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33%、日本的37%、德国的25%、英国的29%、法国的24%、意大利的25%。与2002年相比,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增幅超过G7国家,但仍显著低于G7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的增幅也超过G7国家,虽然与G7国家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仍有较大差距;总的看,与G7国家相比,虽然中国依然具有较大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但优势有所削弱。

3.中国与发展中大国的比较

与2002年相比,2016年中国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已经超过印度,与墨西哥和俄罗斯相当,但仍低于巴西和南非;小时劳动生产率也已经超过墨西哥、俄罗斯和巴西,与南非相当。总的看,2016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和俄罗斯相当,略低于墨西哥,仍低于巴西和南非,这表明,与2002年相比,中国制造业相对于发展中大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幅度较大。

4.中国与周边主要地区的比较

2002—2016年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一直低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到2016年,已经超过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到2016年已经超过中国香港、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缩小了与韩国、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差距;2007年后,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经历了快速增长,到2016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略低于中国台湾,低于韩国、越南和中国香港。这表明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制造业已不具备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5.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2002—2016年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工资)一直低于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和智利,但超过了哥伦比亚;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生产率增长迅速,已经缩小了与澳大利亚、荷兰和西班牙的差距,超过了哥伦比亚,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在不远的将来,有望超过阿根廷、葡萄牙、土耳其和智利。总的看,与2002年相比,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相对哥伦比亚、智利、土耳其的优势基本消失,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也有一定程度的缩小。

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相对G7国家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优势有缩小的趋势,中国与墨西哥、俄罗斯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基本持平;另一方面,中国相对于周边主要地区的优势也在大幅下降,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相对于哥伦比亚、智利、土耳其的优势也基本消失。

(二)政策建议

单位劳动力成本是衡量一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产业的竞争力,并对外资外贸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更大。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国家更应该高度重视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以防止相关产业和企业因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而在短时间内丧失比较优势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助力中国制造业在平稳发展中实现持续优化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过渡到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为应对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应构建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战略,即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的综合效应,着力从两方面应对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方面,要抑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劳动生产率更大幅度的提升,以抵消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给我们利用外资以及出口发展造成的不利冲击。

1.要着力缓解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

(1)增加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供给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方法之一。增加劳动力供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加快小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消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弊端,继续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和城市流动;第二,近年来新兴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以及房地产相关行业分流了大量制造业劳动力,服务业的过度发展对制造业行业用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合理调控;第三,目前国家已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从长期来看,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是增加劳动力供给的方法之一;第四,从国外引进劳动力特别是高端国际人才,不仅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也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持、国际网络支持等。

(2)降低非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成本,不仅包括劳动力成本,还包括税收成本、融资成本等。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况下,非劳动力成本下降也是保持成本优势的有效策略。因此,切实有效降低企业的非劳动力成本,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是政府面临的紧急挑战。

2.要通过深化改革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1)提高技术水平。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重中之重归根到底是技术水平,国家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基础性研究中的作用,切实加大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从而形成基础性研究的累积性进步和突破性发展,进而促进科学、技术和创新发生整体性、格局性的深刻变化;另一方面,要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的意愿,提高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水平,进而实现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2)实施生产机器设备的改造升级。在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劳动力成本绝对优势下降的背景下,通过大规模进口高端生产机器设备,对现有低端的生产机器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3)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方面,国家层面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重视对蓝领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扩大潜在劳动力的规模,提高潜在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对已有劳动者进行再教育和在职培训,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而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总体偏低,政府应长期坚持实施农民工职工技能提升计划。

3.国家应特别注意防范倒逼机制失效的风险

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与此同时,也会对国内企业产生倒逼机制,[19][20]即倒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倒逼企业增加与研发投入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本投入,通过人才的知识创造能力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如果倒逼机制发生作用,企业就会走上“高质高价”的发展路线,否则,如果倒逼机制不发生作用,那么,中国企业为了生存,就会走上“低质低价”的发展路线。对于国家来说,要高度重视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动态,避免企业走上“低质低价”的道路。

注释:

[1]Hooper P, A.LarinK.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labor costs in manufacturing[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1989,35(4).

[2]J Banister.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in China[J].Monthly Labor Review,2006,128(7).

[3]J Banister. Manufacturing Earnings and Compensation in China[J].Monthly Labor Reviewc,2005,128(8).

[4]E Lett, J Banister. China’s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and Compensation Costs: 2002—06[J].Monthly Labor Review,2009,132(4).

[5]E Lett,J Banister.Labor Costs of Manufacturing Employees in China: An Update to 2003-04[J].Monthly Labor Review,2006,129(11).

[6]J Banister, G Cook. China’s Employment and Compensation Cost in Manufacturing through 2008[J].Monthly Labor Review,2011,134(3) .

[7]AErumban. Productivity and Unit Labor Cost in Indian Manufacturing: A comparativeperspective[J].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2009,44(15).

[8]B V Ark, AErumban,Chen V W.The Cos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China and India: An Industry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J].Working Paper,2009.

[9]V W Chen,H X Wu,B V Ark.More Costly or More Productivity?Measuring Chances in Competitiveness in Manufacturing Across Regions in China[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10,55(1) .

[10]J Ceglowski,S Golub. Just How Low are China’s Labor Costs? The World Economy[J].2007(4) .

[11]J Ceglowski, S Golub. Does China Still Have a Labor Cost Advantage?[J].Global Economy Journal, 2012, 12(3).

[12]贺聪,尤瑞章,莫万贵.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9(7).

[13]王燕武,李文博,李晓静.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1(10).

[14]蔡昉,都阳.积极应对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问题[J].前线,2016(5).

[15]魏浩,郭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3(8).

[16]李建强,赵西亮.中国制造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吗[J].统计研究,2018(1).

[17]B V Ark, E Monnikhof. Productivity and unit labour cost comparisons:a data base[M].Geneva:ILO Publication, 2000.

[18]J Sincavage,CHaub,OSharma. Labor costs in India’s organized manufacturing sector[J]. Monthly Labor Review,2010,133(5) .

[19]任志成,戴翔.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5(1).

[20]程晨,王萌萌.企业劳动力成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倒逼”机制的考察[J].南开经济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