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梅
【摘要】幼儿在个人学前教育阶段就像一张白纸,其个人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在等待教师的有效塑造。那么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幼儿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幼儿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很多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个人年龄阶段的限制,具有多动的特点,那么在早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幼师就要结合幼儿的不同语言特点,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表达,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早期阅读工作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主要策略,以期提升幼儿教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早期阅读;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语言是个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无论是在学生学习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个人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都离不开语言的应用,那么从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个人语言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在幼儿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个人情感,同时还能够为幼儿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从而为幼儿今后的个人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创新学前教育干工作形式,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一、语言知识为主,游戏活动为辅
在早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幼师组织的阅读活动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文本阅读上,而是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特点,组织幼儿在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游戏活动。幼师在设计语言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避免本末倒置,忽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个人语言能力的发挥在那。在早期阅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幼师以幼儿的语言对话为主,以幼师活动形式为辅,兼顾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游戏活动的实用性,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实际的幼儿阅读工作开展过程中,幼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形式多样的对话文本,比如设计不同的小动物角色进行简单的传话活动,在课前为幼儿准备不同小动物的语言文稿,然后将不同的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文稿,比如“小鹿小鹿,小熊猫跟你说明天上午十点去森林里玩。”等等,然后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按照顺序排好,开展传话游戏活动,由最后一个小朋友把消息表达给幼师。通过这样的形式,幼儿在阅读传话的过程中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记忆能力都会有效调动,当幼儿在传递语言的过程中,都会重新组织个人语言,并思考怎样传递出去。在这样的语言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个人语言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精心活动形式,组织有效会话
幼儿的身心正在初步发展,对于较为复杂的阅读内容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么幼儿在组织幼儿进行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就要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理解水平,并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让幼儿自己选择阅读文本,然后幼师结合幼儿所选择的阅读材料精心融入语言内容,在融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考虑幼儿个人的个人理解能力,逐步提高语言知识的难度,让幼儿逐渐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比如幼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组织幼儿阅读之前了解幼儿个人最喜欢的动画内容,很幼儿对《小猪佩琪》这部动画片很感兴趣。那么幼师就可以为幼儿制作关于动画片的简单的头饰,然后为幼儿播放动画片段看。然后在组织幼儿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那么这时候幼师可以为不同的角色分发简单的字词材料,组织幼儿根据材料内容。结合和动画片的情境进行简单的对话。通过这种简单的阅读活动形式,尽可能调动幼儿参与语言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综合能力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阶段的限制,幼师和家长都不敢让幼儿面对较为复杂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幼儿在每天接触到的人员大都是固定的,那么幼儿在个人交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也都大同小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幼师想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为幼儿构建不同的语言应用情境,让幼儿应用个人的生活经验进行语言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基本语言能力。
比如在实际的幼儿阅读教育过程中,为了满足幼儿想要独立购物的需求,幼师可以为幼儿编写一些去超市购物的简单对话文本,将幼儿划分成不同的表演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的幼儿进行表演角色的划分,为幼儿准备相应的道具材料,要求幼儿按照基本的文本对话情节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在锻炼幼儿的简单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在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儿的基本语言能力虽然有所不足,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语言表达意愿,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兴趣。那么在早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幼师可以结合语言游戏活动、语言应用情境等等方式,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同时推动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在拓展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艷丽.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J].新课程,2022(14):126-127.
[2]马丽娜.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2(14):165.
[3]陈芳. 亲子共读视野下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策略[J]. 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