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爱
【摘要】小学语文是心理教育中的关键,透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里面渗透心理教学活动,就能够训练出小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正是基于此,老师必须要更全面地了解心理教学活动的内涵,同时也必须熟悉关于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再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将二者相互糅合,就能够使小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得以更迅速地提升整个心理教育水准,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学校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行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进而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此有利于学生身心质量的发展以及养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体系,由此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阅读一直是人获得有用信息的最佳渠道,而且是最主要的渠道,这一点在中国学生上学阶段表现得尤其突出。课本上的文字常识、考卷上的试题、以及课外读物等等,不管何种科目类型都需要认真去阅读。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达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提高,真正的阅读兴趣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而随着国家对全民阅读和阅读智慧的再次强调,身为启蒙教育倡导者的学校语文老师,更需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充实阅读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渗透心理教学领域,为祖国的花朵心理健康建设构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一、当前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日益趋向低龄化,尽管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十分身体健康,活泼开朗,但根据统计,在他们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总人口百分之十以下,他们正面临着各种的心理问题,包括社交焦虑、自负或自卑、任性与孤僻等。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把学校健康教师工作与小学学科教师工作的职责分离,忽略了心理健康的小学学科教师在学校健康教师工作中所发挥的辅助推进功能[1]。
2、学校及社会层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现状
目前常常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正常教育工作分离,或者认为心理教育工作在学校阶段就无法进行,而只重视于课程教育。并且往往还错误地以为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便是心灵上非常健全的学生,将学习成绩当做了评价学校各种指标的主要依据。而目前许多教师也仅仅扮演着单纯的专业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尤其是部分教师,把学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分开,以为自己是专业老师,只负责专业知识的传递,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课程。因为这样,当学生在心灵上产生了不良情绪时,心理教师往往不进行思想指导,从而致使对学生的错误和情感上无法进行有效的引导。尽管所有学院均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却仅仅是让各个教师前去值班,实际上并不配备有心理教学指导能力的专门人才。而进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数量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心理咨询室内部门可罗雀,形成虚设。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确定教育目标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在制定教育的方法上,把心理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以使得学生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可以获得更显著提升,促使学生心智的健全发展[2]。老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可从自身角度通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从而提升心理素质。老师还可为学生介绍课外图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励志图书,使学生理解生活的事理,从而有助于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通过读本书知道,痛苦和快乐是相同的东西,都是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种重要的部分,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针对语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也应该让这些学生读过作品之后写下阅读笔记,并剖析作品里面的人物个性特征,以进一步培养语文学习分析能力,如学生通过理解作品阅读内涵,能够学会人物奋发向上、奋斗进取的精神;而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也应该让学生进行片段诵读,每读完一篇内容,则能够分析总结这一段内涵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储量,使学生能够透过书籍,认识更多砺志人,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学困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为自己选定一个阅读内容,然后再把文字的中心含义告诉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之前,先明白文字的大致意思,这样就会让学生更明确阅读方向,不至于在阅读过程中发生偏差。
2.创新渗透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从教育心理教学的视角出发,人们现阶段普遍认为人有着积极的本性,其不但具备进取的潜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健康生长的潜力,而心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发掘人的心理潜力,从而推动人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新型的教师交往中需要更加注重这一点。从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师生交流的和谐性,就需要对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加以加强,凸显爱的核心地位,在教师间的心理交流当中,让学生既可以一起分享胜利带来的快乐,也可以一起承受挫折所带来的苦难;另外,必须增进合作,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必须具备平等的人格。在面对一些缺乏学习方法的学生时,老师的作用就应当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面对着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时,好老师的真正作用应当是引导学生学习[3]。
其次,老师要能先进的教育观点,在教育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把学生看成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体,发现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潜能,其内在存在着自主发展的机制,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学生潜能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主体发展机制进行心理驱动,从而实现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在学生实际形成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老师也要能够体现发展性的原则。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学,才能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生通过诵读文本,就可以获得对事物的分析理解,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心理学层面的事物,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理念,健全人格,从而实现身心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左彩丽.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读写算,2021(10).
[2]沈梦兰.悉心浇灌,静候花开——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
[3]王克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