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风俗画在食品包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2021-04-23 22:18毕丹妮,李凤艳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风俗画包装设计日本

毕丹妮,李凤艳

摘要:日本风俗画是日本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代表,日本江户时期的社会形态决定了风俗画的发展背景和风格特征,风俗画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展现形式,是日本民间艺术的缩影。传统视觉符号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土化符号的融入可以使食品包装具备地域特色,植根于地域文化汲取养分可以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和果子文化承载着日本的民族精神,将日本风俗画创新性地运用在和果子包裝设计中,可以为日本风俗画注入艺术营养,结合扁平化的设计,增强趣味性。包装设计和传统艺术的结合可以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品牌。

关键词:日本;风俗画;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S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3

0 引言

地域性的设计在众多艺术设计产品中是个性鲜明且易于辨识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革新以及大众审美的更新迭代,地域性设计必然要推陈出新。近年来,日本包装设计成为民族文化与艺术融合的典范,其背后的禅意精神在视觉上的呈现,以及设计的理念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食品包装有了新的定义和更高的要求。食品包装既要能对食品进行保护,还要实现产品与受众的沟通,从而达到“五感的觉醒”。

1 日本风俗画概述

日本早期文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演绎,之后又进一步发展形成的。从历史上看,日本传统绘画受到的最大的冲击是在明治维新时期,随着全盘西化和西方文明的涌入,传统绘画和西方油画展开了长达百年的对立与纠葛。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文化汹涌而入,日本开始对战前的社会文化进行全面的自我批判,传统文化陷入被否定的境地。而大部分年轻人认为西方绘画给日本画坛带来了新鲜空气,并纷纷效仿。纵观日本绘画历史,出现了许多流派,这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日本文化艺术中宝贵的财富。

江户时期,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在两代德川家族的经营下,幕府统治逐渐稳定。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但是此时政府收入主要依赖农民年贡,农民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读书人负责管理农民,而商人不受任何管制。由于工作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商人又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其思想意识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级成为国家支柱,体现其思想意识的作品迅速引领当时的主流文化,日本风俗画就是市民艺术的代表。

日本风俗画就是浮世绘,人们对浮世绘有两种解读:一是源于佛教,与佛教中净土相对取“浮世”,意为浮华世界;二是对浮世绘蕴含的哲学观的解读,即用美丽浮华的外表来掩盖世界和生命的无尽空虚[1]。浮世绘在江户时期水平最高,此时的浮世绘在民间流行,起到现代杂志的作用,作品中包含潮流、礼仪、政治等社会信息,艺术特色鲜明,花纹清晰精美,画面中没有表现阴影,构图大胆且新颖。最初浮世绘作为插图出现在小说中,后又独立出小说,单独成幅出现,可见图形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此时浮世绘起到了知识启蒙的作用,启发大众探究生活美学。

1.1 日本风俗画的发展

国际浮世绘学会的辛藤茂认为“审视当前时代是浮世绘的基础”,浮世绘技术的发展以及题材的变化都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受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的交流碰撞、政策的放宽和收紧等的影响。

最初的浮世绘并没有现在这样复杂的颜色,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出现了最早的浮世绘作品,此时的作品分为黑白两色,称为“墨折”。“墨折”作为书籍插图出现在小说里,菱川师宣是将其独立出来的第一人,后又发展出了“赤绘”(红色),再使用两三种色彩,之后铃木春信将单色印刷转变为多色印刷,也就是“锦绘”,“锦绘”的产生离不开对中国苏杭一代版画的学习。铃木春信突破了色情题材的绘画,去发现市民之美,稳定“美人绘”的发展,奠定了浮世绘取材的多样性。喜多川歌麿同样将目光落在市民阶层,他的作品内容大多是肖像、劳作的妇女以及生活细节等。不同于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的作品表现的大多是平民百姓,在市民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美。江户时代后期,旅行自由、迁徙自由使浮世绘的题材发生了变化,风景画由此产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描绘了富士山下人民的生活劳作场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1.2 日本风俗画的视觉表现特征

日本风俗画最初以绘本插图、书籍插画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后独立出单幅或系列的形式在市民阶层流传,它可以被一个阶层“独宠”,离不开社会背景的推动。同时,浮世绘本身的视觉表现魅力更是其成为日本传统绘画艺术形式的关键。

第一,题材逐渐丰富。浮世绘涉及题材范围甚广,包括佛教题材、人物题材、自然题材,奇幻题材等。以人物为题材的“美人绘”“武士绘”“大头绘”等,主要展现身体与物件之美。“美人绘”着重描绘女性的衣着和配饰等,展现其美丽动人的身姿;“武士绘”则受儒家和佛学思想的影响,强调武士道视死如归的精神;以风景为题材的“名所绘”,主要展现构图之美,如《神奈川冲浪里》等将对比的画面分为主体和客体,即前景和后景,突出画面中心,使画面更富有故事性。题材的变化说明了浮世绘画师对美的关注点的转变,以及人民审美意识的转变,同时体现了浮世绘对时代的审视。

第二,色彩情感传递。日本人情感细腻,自然美和色彩美构成了日本民族最初的审美意识。江户时期,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市民阶层的推动,出现了返璞归真、重新欣赏大自然美丽的风潮。从浮世绘的色彩变化同样可以看出画面的情感寄托,从早期的“墨折”到“赤绘”再到“锦绘”,色彩的逐渐丰富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启发,这体现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和对“真我”的追求。

根据日本历史文学《古事记》中的神话故事可以得出,日本最初认定的色彩体系是黑与白、赤与青。早期浮世绘为黑白两色,但之后人们开始使用手工着色,随后又发明各种技术将红绿印刷在纸上,直到公元18世纪,日本才开始出现三色乃至四色的浮世绘木版画[2]。受中国五行五色观念的影响,后来画师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紫色。“美人绘”和“武士绘”在早期使用的是日本传统色彩,以红、黄、白、黑为主,用来表现人物情感。但是这种颜色运用到自然风光中会显得艳俗,所以蓝色应运而生,在江户晚期至明治维新初期,自然主题的浮世绘发展相对好一些。色彩的丰富为画面的塑造带来了更多可能,风景画常用高明度的单色,体现出浓厚的诗意。

第三,信息展现形式的演变。江户初期,浮世绘小说配图的展现形式弥补了市民对文字理解的缺陷,随着市民阶层经济基础的逐步稳固,其对艺术的精神需求提高,促使浮世绘的展现形式进一步演变,从而出现画幅独立出来形成单幅或者系列作品的形式。再之后市民的思想觉悟提高,导致题材发生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对生活美学的理解。最后一波浪潮出现在江户后期,商旅自由促使很多旅人诞生,又間接促使浮世绘题材由人物转向风景,大大地拓展了普通人的视野。

在那个文盲居多的时代,浮世绘以图形来传播文明。而图形传播信息是最直观的,一方面人们通过图形获取大量信息,方便沟通的同时又具有艺术导向性;另一方面图形是情感传递和审美引导的重要途径,在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起到了引导感知的重要作用。

2 传统视觉元素在食品包装中的设计应用

传统视觉元素是民族文化艺术精神的结晶,每个传统元素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将传统视觉元素运用在包装设计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递产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展现其文化背景。最重要的是,传统元素的运用赋予了包装新的生命,其不再简单地具备包裹产品的功能,还能向消费者展现企业文化和形象[3]。

2.1 日本传统包装的视觉及功能分析

风吕敷是日本用来包裹物品的包袱布,早期日本曾将其作为食品包装,后附加精美的花纹,一般为日本传统纹样或浮世绘纹样等[4],至今仍大受欢迎。风吕敷元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包装,一般用来包装软质食品,如和果子、糖果等,不同质感的叠加与风吕敷文化,使被包裹的食品也变得可爱起来。

2.2 地域性包装的视觉特征

欧洲高质量、精美的纸质食品包装设计一直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欧洲经济较为发达,随着产品市场的发展,相同规格的产品越来越多,人们在同类型的商品中往往会选择有包装的,在有同样包装规格的产品中,则会选择包装精美的。人们追求美的意识越来越强,这促使欧洲设计师对产品包装设计进行创新改造,如将不同的色块和材质叠加以解决纹案同质化的问题,用特定颜色营造出浪漫的氛围来解决产品特征不够突出的问题,用古典人物或装饰图案达到突出文化内涵的目的。

意大利人将艺术融入生活中,认为艺术在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简约是意大利风格的特点,区别于日式充满禅意的简约,意大利的设计简约之中不乏高贵典雅,背后深厚的文化支撑是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2.3 本土文化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第一,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意蕴。本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的人群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行为、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体系等[5],现代设计师在对这些本土化元素进行应用时,首先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掌握了文化意蕴,才能设计出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在包装设计中,视觉的传达能使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形成文化的交流甚至是共鸣,从而打动消费者,促进消费。

第二,传统形态及材料的设计应用。除了外部视觉装饰包装外,最重要的就是形态包装。优秀的包装形态设计可以直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转化为消费动力。材质的变化可以丰富视觉层次,也可以用现代材料模仿传统材质进行包装设计,或者用特殊的生产工艺对包装材料进行加工,使之具有民间物质材料的质地特征,唤起人们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起到利用认知联动催生购买行为的作用。还要进行符号的跨时代性演绎。包装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能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传播品牌文化、民族文化。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技术材料的革新和应用,而审美的更新迭代又促使视觉设计不断创新。

3 日本风俗画在和果子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日本和果子最初是采用单一磨具、色彩、材料制作而成的,不仅形式单一,也没有什么特殊寓意。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果子的样式开始发生变化,对文化的追求与愿景使民间诞生了具有不同文化寓意的和果子。这些依靠木质模具制成的和果子,都倾注了制作者的心血,在传递祝福的同时,也成了日本的吉祥物。

3.1 日本和果子的文化背景

日本茶道艺术是唐朝时期由遣唐使渡回日本的,跟随茶艺一同去到日本的还有糕点制作技术,经过长期的演变,和果子应运而生,并被很多贵族赐予了风雅的名称。和果子中的“和”字区别于“洋”,“和”代表本土、本国,所以和果子是日本糕点的泛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果子逐渐向高级果子演变,高级果子与一般果子的区别在于它能够满足“五感”:果子吃起来更加味美,食用口感更加细腻,视觉效果更加精致,果子名称更加好听。只有“五感”俱佳,才可称为高级果子[6]。

3.2 风俗画与和果子文化在包装中的融合

和果子和浮世绘都是日本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强的艺术可塑性,二者融合可以使商品更好地承载并传递品牌理念和信息,也可以增强产品包装的趣味性,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市面上的和果子包装大多是简约风格,以传统纹样作点缀,形式单一。因此,可以在和果子的包装设计中融入浮世绘元素,基于本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注入日本风俗画的艺术营养,结合扁平化的设计,增强设计趣味性,从而有效吸引消费者驻足,刺激其购买欲望。

3.3 本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国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专业设计师将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文字、图案、造型等诸多元素创新应用于产品包装,这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呼吸吐纳、推陈出新,更能够使消费者与产品建立起精神层面上的共鸣,从而形成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的一流品牌。

4 结语

当今世界,包装对提升产品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日本风俗画应用于食品包装设计,既能提高产品辨识度,又能丰富文化内涵。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文化和艺术进步,当传统文化和当下主流设计思潮碰撞时,我们要做到在创新设计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昕.日本人的色彩意识与自然观[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王秋妹.对日本浮世绘之探析[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9.

[3] 李燕.传统设计元素与包装设计融合探究[J].包装工程,2020,41(10):280-283,290.

[4] 许开强,杨仲林.自然之美:日本传统包装的启示[J].包装工程,2002(6):130-131.

[5] 赵勤.包装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艺术趣味[J].艺海,2012(4):71-72.

[6] 罗春霞.水果在日系菜谱中的应用评《3000岁的和果子:日本的风味人间》[J].中国果树,2020(3):150.

作者简介:毕丹妮(1995—),女,山东枣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李风艳(1995—),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风俗画包装设计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英国风俗画和肖像画的崛起
风俗人情 市井百态 古代风俗画漫谈
《黄金时代》日本版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立体趣味性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开发的研究与验证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