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与群文阅读教学对接方法例谈

2021-04-22 18:12郝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高年级

【摘要】基于日常写作教学中学生存在兴趣不浓、语言匮乏、素材缺失、写作方法单一等问题,群文读写对接对写作教学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将习作与群文阅读进行对接教学,依据表达方式、训练重点、写作方法分类对接,并根据实践提出对接原则,实现读写结合,有效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中高年级  习作与群文阅读  对接方法

【基金项目】甘肅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与群文阅读教学对接研究”(课题编号:GS[2019]GHB13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138-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丰富写作形式,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1]。但从日常写作教学来看,写什么、怎么写一直困扰着学生。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学生兴趣不浓、语言匮乏、素材缺失、写作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打破这些壁垒呢?从日常教学看,最自然、最常用的方法是读写结合[2]。笔者在实践中将写作与群文阅读进行对接教学,通过以读学写,读写结合,拓宽了他们的写作思路,提高了写作质量。

一、群文读写对接对写作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写作教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其仍然是语文教学中效率最低的一个板块,老师怕教,学生怕写。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每册都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某一类文章及习作例文的写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也更加凸显了写作的独立性。虽说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展开,指导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但写作毕竟是个性化的行为,仅凭几篇精读课文、例文、习作指导还不能完全打开学生的思路,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表达。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教学方式,按同一议题组文,将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和分析,能最大程度丰富学生的认知与体验。

1.将写作教学置于群文阅读中,能在短时间内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为他们打开写作的多扇窗户。学生写作并不缺乏素材,但往往出现选材单一的问题。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大多数同学都会不假思索的套用爸爸妈妈深夜冒雨送自己去医院,改了考试分数,考场上向同学借用文具等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素材。究其原因,与习作教学借助单篇文章或很多个单篇引领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思维被固化,思路也就模式化了。将同一主题的几篇不同风格的文章放在一起,就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新鲜活泼的素材。

2.将写作教学置于群文阅读中,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如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一个人的特点。教材安排的两篇精读课文侧重人物描写的方面,如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的特点,例文侧重选取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习作教学中,可将以前人教版中的《一面》《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为补充篇目,与本单元课文组文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选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最能凸显人物特点的事件,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特点。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素材,从多角度描写,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所以在群文阅读中要时刻渗透写作教学,写作教学要与群文阅读对接。读写对接不仅降低了习作难度,刺激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实现了群文阅读读写结合的统整方向。

二、群文读写对接方法例谈

1.依据表达方式分类对接。小学中高年级习作常见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抒情、描写、说明。统编语文教材分单元进行编排,一个单元的课文本身就是一组群文,也以以上表达方式为主。教学中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群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方式的相似或不同,就能开阔他们的思路,写出新鲜的文字。

(1)记叙类群文读写对接

记叙文写作在小学习作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学生写作的难点,其中以记人叙事类为主,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记叙事件发生的经过以及人物的言行。三上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那次玩得真高兴”,是典型的记事作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专题,安排了《掌声》《灰雀》两篇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本。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写发生在自己以及身边的事,掘取充满美好品质的题材,知道了如何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然后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方法写自己亲身经历一件高兴的事。写作中学生打开了思路,《人猫大战》《黑板变形记》《踩气球》……一篇篇佳作跃然纸上。

(2)抒情类群文读写对接

小学抒情类文章一般借助具体事物抒发自己对景、人、事的感情,通过一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将作者的感情形象地传递给读者。如五上第一单元习作是“我的心爱之物”,要求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心爱之物中。本单元四篇文章均借助不同事物,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样是表达喜爱之情,课文表达方式又有区别。《白鹭》《落花生》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但《白鹭》又描写了白鹭觅食、栖息、飞行三个画面,突出白鹭精巧的美;《落花生》则通过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写出了花生朴实无华的品质。《桂花雨》《珍珠鸟》都通过记叙事件表达喜爱之情,但《珍珠鸟》还抒发了作者从中获得的感悟。在课文重组中,不但可以确定读写结合点,而且还有利于从不同文本中挖掘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可比的素材,在分析、比较中,学生就能发掘写作特点,并在作文中有意识地运用自己掌握的写作方法,顺利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

(3)说明类群文读写对接

说明文在小学习作中不多,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五上的习作单元内容是“介绍一种事物”,要求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主要特点。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事物的特点。《太阳》是科普说明文,说明方法多样,语言平实;《松鼠》是文艺说明文,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语言活泼。习作例文《鲸》从不同方面介绍了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风向袋的制作》则分步骤介绍了制作过程。教学中,将两篇精读课文放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特点是说清楚事物的特点,根据介绍对象可以选择如《太阳》一样平实的语言,也可选择如《松鼠》般风趣活泼的语言。再将两篇习作例文放在一起,通过比对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形式,可以运用分类别的方法介绍,也可以分步骤介绍。习作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写作范围,引导学生细加分析,同样可以分为上述几类,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主题和特点,选择写作的侧重点,借鉴群文阅读中习得的方法,有效化解了说明类习作的难度。

2.依据训练重点分类对接。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每单元都安排了必备的语文要素,其中就包括要掌握的写作方法。五上第七单元主题是“自然之美”,语文要素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四篇文章对景物的描写主要采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要求“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带着对同一种写作手法的学习,可以将本单元几篇文章组合进行群文阅读,如将《鸟的天堂》与《月迹》放在一起,两篇文章对景物描写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单就动态描写,二者又有区别,《鸟的天堂》通过一些连接词“起初、后来、接着”等写出了群鸟飞鸣的景象、由静到动的变化;而《月迹》对月亮动态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一些生动的动词“溜、爬”等来描写的,突出了月亮的调皮。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动态描写方法,也可以扩充课外文章,如《黄果树瀑布》则在描写中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联想。这样在多篇文章中反复揣摩这种手法的运用,学生便逐渐产生运用这种手法去表达的意识。在写作指导中,让学生将前面阅读中学到的方法与单元習作任务加以联系,再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就能自如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

3.依据写作方法分类对接。文章写得好不好,写作方法很重要。在群文读写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有序组织语句、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等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针对习作常用的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方法,教师可选择一组有此类特点的文章或段落组织教学。三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教学中将两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总分总的写法就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叙述,最后总结全文。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海水、海底、海滩三个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通过描写四季不同的景色展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学完之后,学生就学会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升习作的条理性。

三、群文读写对接原则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将写作置于群文阅读中,写作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了,学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效率,让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最大的提升,还需注意对接原则。

1.要根据习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组元。一般情况下,习作内容与该单元的文章主题联系紧密,但从写作要求来看,有些课文的指向性就不够明确。因此,在习作教学时不能生拉硬拽将本组文章组合在一起,这样不但无益学生写作,更是耗费时间。我们可以根据习作内容选取风格多样、学生易于接受的文章,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习得了写作技法。

2.关注即时性评价,强化写作效果。一篇作文从上课到写作,再从老师批改到讲评,间隔的时间较长,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写作训练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经过尝试,可以在两课时的写作课上第一节课写,第二节课采用学生自评自改、学生互评互改、教师评改等评价方式,这样既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也强化了写作效果,使写、评、改真正融为一体。

叶圣陶先生说过:“多练才会熟,熟了,写作关也就通过了[3]。”群文读写对接,为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写作素材、写作思路、写作方法等的同步积累。群文读写对接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笔者以上所述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要想求得写作效果的最优化,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2]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12:7.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80:721.

作者简介:

郝霞(1984-),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高年级
课改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探析
网络环境下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拓展的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