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的高校设计教学中,单一的色彩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色彩教学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对设计人才的具体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本文中,笔者重点讨论意象色彩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针对意象色彩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高校设计色彩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色彩教学 意象表达 教学策略
“言不尽意,然则圣人立象以尽意”,在艺术表达过程中,意象既包含事物的客观形态,又表达了借助事物而联想到的精神和思想。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色彩逐渐承载了超过其本身概念的意蕴,形成了色彩意象。在高校设计色彩教学中加强对意象色彩的训练,符合当今时代艺术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意象色彩的概念
早在《周易·系辞上》中就有对意象这一词的表达,大意是指在语言无法详细描述出来具体的思想时,可以采用形象的方式进行描述,在设计教学中也是如此。“意象”是创造者在自己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和理念,意象色彩则是对设计者自身情感的一种直观的宣泄。[1]西方在设计中对于色彩观念的表达是依据色彩的物理性质,西方人更相信科学的理论,注重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而中国在设计中更注重对色彩意象的表达,注重艺术感,一般应用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色彩,如黑色与白色。中国意象色彩的形成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是古人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先贤赋予了色彩生命力和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都有其不同的表达意味。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表达过程中,意象色彩不是单纯表达颜色的一种物理想象,而是表达了艺术家情感和观念的重要因素。拿黄白黑五种颜色举例子,在阴阳五行中就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在伦理道德上代表着仁义礼智信,在个人情感上代表着怒喜忧思恐,等等。
二、意象色彩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商品包装方面的应用
在设计商品包装时,设计师可凭借意象色彩的象征性和关联性加强所销售物品的艺术魅力,在意象色彩的作用下促使消费者展开联想,促进商品的销售。通过研究商品包装的具体设计,能够得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外包装时,不仅考虑了色彩本身的物理性质,还考虑了不同国家中人们对色彩的印象和不同国家的色彩意象。[2]比如,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吉祥和喜庆,而在英国则代表着残暴和流血。设计师在设计商品外包装时就会考虑到这一点,从而规范自己对意象色彩的应用。同时,设计师在设计商品外包装时,还要注重颜色与商品的内涵相联系,不至于用意象大相径庭的色彩来误导消费者。比如,在进行橙汁的促销时,设计者就要在外包装凸显出橙色,运用橙色的鲜明色彩体现出橙汁的新鲜和美味;在兜售鱼罐头时,设计者则要在外包装上凸显出蓝色和银灰色,用蓝色来体现大海的广袤,用银灰色来体现出鱼的鲜美。
(二)在大众传媒方面的应用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数字媒体充斥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不难看到,大众媒体的设计充满了色彩意象的运用。在现代化的色彩运用中,设计者打造了全新的媒体世界,把意象色彩的艺术之美渗透到了生活当中,形成了根据特色和生活风格的形象设计。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数字广告逐渐吸引了人们的视野,数字广告中的图像设计,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色彩的意象。色彩在大众媒体中的应用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在城市的建筑、媒体广告中有着不同层面的运用,设计者将意象色彩结构重组,打造出具有全新意味的色彩图像,营造出消费氛围,刺激消费者购买。
(三)在艺术作品方面的应用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意象色彩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艺术作品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和视觉需要的产物,因此,创作者在设计艺术作品时,不仅要考虑作品所涵盖的思想和内涵,也要注重艺术品的美观。在创作陶艺、服装、绘画、雕塑等艺术时,创作者都是以象征的手法来进行创作的,而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极大程度上来自色彩意象。[3]艺术家秉承着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虚实统一的创作理念,赋予了作品意蕴之美,使其具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创作者将自身的思想寄托于富有情感的色彩之上,运用色彩的意象为作品注入灵魂,使得作品能够承载着作者的人文思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三、設计色彩中意象的表达
(一)立足东方美学,学习多样性的色彩意象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色彩设计的原则,能够为其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图片与视频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色彩的意义和内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其投入到色彩设计学习当中。在传授色彩的意象知识时,教师要明确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对于色彩的印象各有不同,因此,把握国家的人文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实用性的教学理念,运用丰富的案例和符合本土的教学方案,加强学生对意象色彩的认知。在当前的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东方美学,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感受多样性的色彩意象,使其能够掌握色彩的意义和作用,将意象色彩更好地应用到设计方案中。[4]在企业LOGO设计中,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到本国人们对色彩的共同印象,再考虑企业的形象以及企业所经营的具体商品,让色彩与企业的行业特点相匹配。比如,在汽车企业的LOGO设计当中,设计者较多地运用银色、银灰色、金色等颜色,符合汽车企业低调奢华、富有内涵的企业形象。
(二)开展写生训练,加强对色彩的感悟和认知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写生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悟力,在实践绘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加强其对艺术表达规律的认知。受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电脑被广泛应用到设计当中,这也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错误地认为以后的设计全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忽略了对学生写生能力的培养。殊不知,电脑只是一个实现形象的工具而已,最初的创意和设计都是来源于人的思想和实践。在高校教学中进行写生训练,利用美丽的景物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灵感,使其从自然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进而加深学生对意象色彩的感悟。在进行色彩写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然中景象的色彩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判断,能够对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进行细致的研究,还可以观察不同景物的固有色在时间变化下发生的细微变化。在此过程中对色彩调和、色彩对比等理论进行深刻反思,学生会感知到色彩的形象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受周围的物体影响的。[5]
(三)学习色彩理论,提高对装饰色彩的应用能力
设计色彩的运用还是要服务于装饰设计,因此,在课程教学时,加强学生对装饰色彩的意象理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装饰色彩是对自然色彩进行结构重组,通过主观的设计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表现,让色彩变得更为饱和统一,达到更好地突出设计作品的效果。物品的设计从来不局限于二维平面,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平面构图教学,对所设计物品进行全方位的概括,从客观的角度将物品用几何方式处理。把握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运用规律,在组合色彩的过程中避免周遭环境对所设计物品的固有色的影响。按照装饰美的设计原则,对色彩进行有条理的归纳,通过色彩的意象强化消费者的主观情感体验。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引导学生确定设计对象的主要色调,考虑各色块之间相互的影响,在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组合和搭配,使艺术设计富有鲜明的层次感和内涵,提升物品整体的和谐度。
(四)锻炼创新思维,加强主题色彩的情感表达
凭借着对物象外在表现进行色彩的联想,能够锻炼学生的色彩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对色彩意象所代表的情感的运用能力。主题色彩一般建立在物象的情感特征之上,是对设计者主观思想的一种表现,注重心理的表达和心灵的感悟。在色彩意向方面,设计者充分考虑了物象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联想的作用下将物品的表象进行结构重组,创造出全新的色彩意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题色彩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设计者对物品的客观认知和情感寄托的意向表现。[6]在进行主题色彩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行启发和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想法进行情感表达和艺术创造,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创造能力。
(五)加强主观训练,提高驾驭意象色彩的能力
在设计色彩教学的高级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主观训练,通过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意象色彩的驾驭能力,使其能够充分运用色彩来表达意象。意象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为创意的表達,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意象应用的潜能,在进行色彩教学时,教师要对不同色彩的物理属性和人文属性展开深入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类色彩所代表的精神特质。设计色彩不是色彩的堆砌和重叠,而是对色彩要素的彰显和对个人风格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巩固学生对意象色彩的应用,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个人感受,通过对色彩进行不同的搭配,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感知,进而强化学生的色彩观念。在主观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赋予不同色彩不同的含义,比如根据季节的变换,对应春夏秋冬予以活力、热烈、典雅、浪漫的人文意义。教师要引入情感、神话等方面的主观训练,强化学生的个人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意象色彩的驾驭能力。
四、结语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通过写生训练、主观训练等一系列的教学举措,加深学生对意象色彩的认知和感悟,提升其对意象色彩的应用能力,可进一步拓展学生运用意象色彩进行设计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赵玉德,卢春,曹颖,曹宗满.高校设计色彩课程课堂融入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丝绸,2020(03):72-73.
[2]刘祖伟.简析色彩教学中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培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11):134-136.
[3]潘春宇,沈奕君,陈依婷.“服装与服饰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05):434-436.
[4]丁林娜.色彩设计教学理念的重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05.
[5]黄志元.注重色彩设计能力培养 突破色彩构成教学难点[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5):178-179.
[6]刘谨铭.高校动画色彩设计教学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4(08):211.
(作者简介:刘青筱,女,硕士研究生,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形态造型基础)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