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类资源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1-04-22 05:38张海燕
关键词:素材写作教学技巧

张海燕

摘要:影视通过画面、声音等来传达与表现主题,以视觉与听觉综合欣赏的艺术形式,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类语文学习资源。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影视题材,积累写作素材;借鉴影视手法,提升写作技巧;撰写影视评价,锤炼写作能力。

关键词:影视类资源;写作教学;素材;技巧;能力

潘新和教授说:“写作教学的一切要件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上写作。” 影视类资源包含电影、电视剧、节目、动画等内容,通过画面、声音等来传达与表现主题,以视觉与听觉综合欣赏的艺术形式,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类语文学习资源。鉴于此,笔者尝试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影视类资源。

一、挖掘影视题材,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材料撞车,缺乏个性。教师可指导学生挖掘影视题材,积累个性化的素材。如电视节目中,《档案》涉及的题材广阔,以历史事件为主,兼有一些社会传奇,可引导学生从中积累历史知识素材;《大师》展示了100年来在各个领域开风气之先的100位前辈,他们在中国的实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新闻等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依然引领着不断奋斗的中华民族,可以引导学生从中积累名人事迹素材。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最美中国》,积累民俗风情素材;欣赏《舌尖上的中国》,积累饮食文化素材;品赏《穿在身上的中国》,积累服饰文化素材等。

电影作品的题材同样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鲜活素材。如电影《狼图腾》表现了牧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期盼,告诉观众要敬畏自然,行有所止;《攀登者》取材于中国登山队员首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的壮举,展现了国人热爱祖国、不畏艰险、甘为人梯、共克难关的攀登者精神;《中国机长》刻画了最“硬核”的平凡英雄,他们对生命、对规章、对责任的敬畏和执着,令人肃然起敬;《摔跤吧!爸爸》传递的深邃父爱,浓浓的亲情让人动容,信念执着,令人感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这些积极向上的主题也是学生审美感知的巧妙抓手。

借助影视题材,学生与历史、文学、美学、艺术乃至哲学擦出“火花”,从而实现写作素材个性与高效的积累。

二、借鉴影视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从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中习得写作的技巧,能够为文章增彩。例如,笔者在写作课《电影豹尾,拍了拍你》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将电影的结尾方式迁移运用到写作中,提升写作的技巧。

(一)模仿意象留白,营造意境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象,这种融入思想感情的“物象”,经常被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笔者引入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阿甘正传》的结尾片段:“阿甘坐在长椅上,若有所思。悠扬的音乐响起,从书中掉落的羽毛,像个轻盈的天使,款款飘起,飘向绿树,飘向蓝天白云。”

学生品味后发现,电影以“飘飞的羽毛”这一意象留白结尾,首尾呼应,给人以无穷的审美和想象空间。学生尝试将这一创意迁移到写作中,发现文章结尾以景物留白,能加深审美的愉悦感,让文章走向“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作文《古画之思》结尾如下:

在固有觀念连同思想意识一同崩溃的年代,学术和艺术一同进入没有法则不便定义的盲区,还能有石涛、韩愈一般的智者站出来为我们斟上新酒吗?我答不上来,还有更多的人答不上来。

看去,眼前的山愈发崚嶒了。

这篇作文借由对画家石涛的画作《云山图》的评说,表达自己对智慧的认识。以“山”这一意象收尾,简洁有力,意在言外:看似写山,实则以山的崚嶒凸显石涛的智慧。

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以意象留白结尾时,要注意所选意象与文章意境的契合性,与人物经历、品质的相似性,与情节、思路的和谐性以及与读者情感的共鸣性。

(二)运用哲理语言,发人深思

电影结尾处人物的语言,往往会暗示或揭示主题,切中肯綮,富有哲理,引人深思。例如,《回到未来》中的“路?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路”;《热情如火》中“没有人是完美的”;《乱世佳人》中“无论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妙人奇迹》中“生活是一种心态”;《海蒂和爷爷》中“如果生命中某件事情让你开心,那你就尽管去做,不用管别人说什么”……

这样的手法同样可以迁移到学生的写作中。学生发现,通过人物的语言,从看似不经意的陈述中恰到好处地揭示文章的内涵和主旨,能让文章寓意深刻,发人深思。作文《修钟》通过一次修复文物的过程,结尾借师父老王之口,以“别人的溢美之处你何必多言?众人无话之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这样一段话,道出了“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哲理。

值得一提的是,以哲理语言收束全文时,忌啰嗦冗长,语言或回扣材料,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结构严谨;或发出号召,鼓舞人心;或引用诗文,深化中心……总之,要做到简洁有力,使主旨更深刻。

(三)应用特写镜头,深化主题

特写镜头,是指专门拍摄人的某一部位或物品的某一细节的镜头。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能丰富和增强电影的表现力。例如,电影《八佰》的结尾,将镜头聚焦于矗立在高楼大厦间布满弹孔的四行仓库砖墙上,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了对“八百壮士”英勇的战斗事迹、豪壮的爱国气节的表现力。

这一手法也能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作文《锵,锵,锵……》的结尾,紧扣对老李打铁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卒章显志,意趣横生:

“锵,锵,锵……”老李熟稔地挥着锤,在空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而后重重地砸在铁刀上,一下又一下。“锵,锵,锵……”你听到了吗?这是打铁匠和他的伙计在向祖辈们致敬。

集中的、精细的镜头描绘,更具艺术感染力,更易调动读者的感官。

写作时,要精选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对象,或俯视或仰观,或远眺或近看,或整体或细部,在浓墨重彩中凸显、深化作品主题。

除电影结尾外,电影以及电视剧的开头、结构等都能成为学生的写作资源。

三、撰写影视评价,锤炼写作能力

思维是评价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影视评价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客观分析、理性表达,从而锤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闻类电视节目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如组织学生观看《朝闻天下》,对“基因编辑婴儿”这一时事新闻展开讨论,撰写评价。学生的评价有:科学家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研究不能凌驾于伦理道德之上;科学是把双刃剑,科学必须向善;基因安全领域亟待健全法律法规;应完善科研和医疗管理制度……在思考与写作中,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

情感类电影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如带领学生观看电影《神秘巨星》,布置撰写影评的作业,让学生评价影片中妈妈的做法。学生指出:竭尽全力保住女儿,体现了“妈妈”对生命的尊重;守护女儿的梦想,卖掉金项链来为女儿买吉他和电脑,饱含了“妈妈”对女儿的爱;抗争男权,勇敢站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是印度女性的榜样。这些影评从母亲的责任和担当到女性的觉醒及其所体现的社会意义,层层深入挖掘,富有条理和逻辑,体现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将影视类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是有效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但也要注意:影视类资源铺天盖地,选择时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写作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精挑细选。如在强化训练“中心突出”这一内容时,可以《朗读者》第1季第3期的开场白“选择”导入。这段开场白从名人选择的案例、选择的内涵、选择的意义三方面紧扣中心,能够让学生对写作中心突出的要求以及如何突出中心的做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者,运用影视类资源时,应避免影视欣赏成为课堂的主角。影视欣赏是教学方法之一,是为了让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服务于写作教学,切不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王莉.论外国名著改编电影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5(11).

[3] 李雪.影视资源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素材写作教学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