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鹏
枣庄市立医院麻醉科,山东 枣庄 277000
麻醉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面广,实践性强。学生在正式进入临床工作前需花费一段时间到院实习,通过实践模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临床麻醉教学可促进学生对麻醉理论知识形成直观认识,但因患者解剖和生理存在变异,教学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1-2]。此外,临床麻醉教学时间安排较短,短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提出更高要求[3]。随着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推广,为麻醉安全带来质的变化[4]。该研究选择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于该院实习的5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将可视化技术应用至临床麻醉教学中,分析其对麻醉工作和教学工作安全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于该院实习的50 名学生为观察对象,根据教学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5 名学生。观察组男13 名,女12 名;年龄最大30 岁,最小22 岁,平均(25.67±1.20)岁;学历:本科15 名,研究生8 名,博士2名。患者25 例,男15 例,女10 例;平均(50.45±3.11)岁。对照组男14 名,女11 名;年龄最大28 岁,最小21 岁;平均(25.69±1.21)岁;学历:本科14 名,研究生10 名,博士1 名。患者25 例,男14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50.41±3.1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针对喉镜下气管插管,带教老师重点讲解气管插管定位、吸引步骤,于患者身上行超声检查,指导学生模拟操作,针对臂丛神经阻滞, 带教老师可结合平面图讲解血管走向及相关操作,针对颈内静脉置管,带教老师重点讲解盲穿步骤、进针角度等,指导学生实践。统计患者声音嘶哑、血管神经损伤、局部血肿例数。
观察组学生接受可视化技术教学方法,具体如下:①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教学开始前带教老师详细讲解视频喉镜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指导学生在视频喉镜下观察咽喉情况,将气管插管步骤进行分解讲解,指导学生操作。②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带教老师指导学生B 超下观察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及走向, 分解操作步骤,强调每步操作注意事项,将臂丛神经显影,指导学生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操作。③B 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带教老师结合颈内静脉B 超影像资料讲解颈内静脉位置、体表处标志,实施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标准及注意事项,B 超呈现每项操作步骤,促进学生清晰各项操作细节,学生根据带教老师强调细节开展实践操作。统计患者声音嘶哑、血管神经损伤、局部血肿例数。
①理论考核成绩, 采取满分制。②实践操作完成时间。③并发症发生率。声音嘶哑、血管神经损伤、局部血肿。④学生对教学方式认可度。采用该院自制调查问卷[5],主要内容包含临床麻醉教学激发了学习麻醉技术的兴趣、临床麻醉教学可有效模拟临床实际操作的感觉等。同意率=(非常同意人数+同意人数)/总人数×100.00%[6]。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96.58±2.11)分,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90.00±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3,P<0.001)。
观察组实践操作完成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实践操作完成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学生实践操作完成时间比较[(±s),min]
组别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视频喉镜下气管插管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2.43±0.56 3.86±0.51 9.440<0.001 6.11±1.25 9.13±1.29 8.406<0.001 B 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5.40±0.73 8.76±0.72 16.385<0.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认可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临床麻醉教学方式认可度比较[n(%)]
麻醉是一门高风险学科,以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及生命机能调节为一体[7]。由于麻醉科室的特殊性,麻醉医师需每时每刻面对突发事件[8]。临床麻醉多由单人完成,因观察视野不便,且需在短时间内完成,以最大程度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干扰[9]。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无法在有限时间内进行讲解、操作示范,导致麻醉实习生早期麻醉风险认知不足,且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10]。可视化技术为临床麻醉教学提供了硬件条件,其优势体现在可有效保证麻醉的精确性,将麻醉教学工作安全最大化[11]。可视化技术包含可视喉镜、纤维气管镜等视频技术等[12]。
该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实践操作完成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与燕厚永等[13]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视化技术可鲜活地展现医学知识,学生通过视频资料观看麻醉步骤,相比以往学习资料,学生可更加直观地感受麻醉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视频资料配合文字、声音,可简化麻醉教学[14]。当前麻醉已经逐渐趋向成熟,但受医疗环境、患者个体因素影响,麻醉操作仍具有一定风险[15]。对于临床实习生而言,短时间内无法在患者身上进行实操,学习效果受限,毕业后独立进入临床工作中,工作技能不足,容易引发医疗事故[16]。麻醉教学中应用可视化技术,可将麻醉实操过程保存起来供实习生观看,带教老师根据视频录像进行分段式讲解,强调每项操作风险点,以便实习生充分认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教学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因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因此操作难度较大,且对机体具有一定损伤。对于麻醉医本身而言,观察声门结构已经十分困难,因此实操过程基本无充裕的时间提供给实习学生进行辨认。视频喉镜的应用可使口腔及声门结构于显示器清晰显示,实习学生可同时观看,且可保留视频文件反复观察。过去临床麻醉教学中带教老师只能结合平面图对颈内静脉穿刺进行讲解,无效整体呈现血管布局,超声断层可准确定位解剖学结构,向学生有效展示颈内动脉、静脉走向及血管神经的比邻结构,便于学生更好地认知结构学层面。
综上所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临床麻醉教学可提高学生麻醉工作效率,增强教学工作安全性,且学生认可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