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和管理效果

2021-04-22 02:06:28唐霞唐宏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4期
关键词:建卡预防接种疫苗

唐霞,唐宏

1.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心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山东 淄博 256104;2.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山东 淄博 256100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的传染病防治计划,对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开展免疫规划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是要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最直接、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免疫规划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契机和挑战,信息化管理理念逐渐深入到疾病防控工作中,为免疫规划工作的全面持续推进提供了重要动力,提高了免疫规划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疾病防控计划的管理水平。我国已经开展了30 余年的计划免疫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计划免疫逐渐延伸为免疫规划,使预防接种工作更具系统性和规划性,拓宽了计划免疫的服务范围[1-3]。该研究抽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开展信息化管理之前进行预防接种的100 名儿童和2020 年1 月—2021年1 月开展信息化管理之后预防接种的100 名儿童作为主要对象,旨在深入分析探讨信息化管理对于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未开展信息化管理之前进行预防接种的100 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 名,女45 名;年龄0~7 岁,平均(3.38±0.11)岁。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开展信息化管理之后进行预防接种的100 名儿童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3 名,女47 名;年龄0~7 岁,平均(3.37±0.12)岁。两组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信息化管理:安装信息化管理软件,启动信息化管理程序,将过去的资料和现有资料进行整合,而后录入系统中。配合相关的硬件设施,将原来的手工输入数据模式转变为数字化信息模式,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每一个接种点配备一名熟悉电脑操作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相关的配合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相关部门要明确各级免疫规划从业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加大监督力度和考核力度,对免疫规划网络进行完善。此外,免疫计划工作人员还要组织接受过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专管人员,建立儿童免疫接种的基础数据库,并将信息和资料录入系统中,与市疾控中心和各个预防接种点联网,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对全市的免疫规划系统进行综合性管理。每个月的接种工作结束后,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定期上网,跟踪记录本预防接种点的免疫接种情况,及时发现是否有漏种的情况,一旦发现及时补充接种。对于出现漏种或是延迟接种的儿童,要出具书面通知,并利用手机短信或微信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儿童家长,以确保儿童能够及时接种。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儿童的卡介苗、乙肝、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联合疫苗疫苗接种率进行计算,并进行组间比较。

②对两组儿童的卡介苗、乙肝、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疹联合疫苗疫苗及时接种率进行计算,并进行组间比较。

③对两组儿童的建卡率和及时建卡率进行计算,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疫苗接种率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比较[n(%)]

2.2 两组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及时接种率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率比较[n(%)]

2.3 两组儿童建卡率和及时建卡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的建卡率和及时建卡率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建卡率和及时建卡率比较[n(%)]

3 讨论

免疫规划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相比于其他的公共卫生服务类型,免疫规划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共性等特征较为明显。儿童接种疫苗可预防多种高发的传染性疾病,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对于每一位儿童和每一个家庭而言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对于我国的总体免疫规划而言也意义重大。而实现免疫规划工作的快速和持续性改进,是保障我国儿童及时建卡率和及时接种率的关键所在[4-5]。随着人们对于预防保健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常规疫苗的接种率不断提高,及时建卡率也呈现升高的发展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适龄儿童的健康,尽可能降低了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以往我国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偏低,儿童建卡率低,且普遍存在建卡不及时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增加人员的流动性,流动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流动儿童的户籍和居住地之间不符,导致一些儿童难以在居住地完成疫苗接种,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并不能将流动儿童及时纳入到免疫规划工作中。其次,以往的免疫规划工作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大多数工作均需要由人以手工操作的形式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免疫规划的工作质量[6-9]。最后,关于疫苗接种问题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家长尤其是流动儿童家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一些家长对接种疫苗不认可、不重视,直接影响疫苗接种率。

近年来,网络愈发的发达,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使预防接种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性,也更加高效。①信息化管理的运用改善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服务模式。免疫计划工作开展信息化管理,使免疫规划工作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往多是被动接种,在信息化管理的推动下,逐渐转化为主动接种。信息化管理对免疫规划工作中的人员进行了合理配置,同时也增加了技术人员和专职人员的数量,确保出现技术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大大提高了儿童免疫接种的服务质量[10-12]。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免疫规划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免疫规划工作是先对目前免疫接种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总,再根据汇总的结果规划当地的免疫接种工作内容。由此可见,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以免疫接种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为基础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在互联网上建立数据中心,各个免疫接种点联网,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信息化的管理形式让免疫规划工作更加完整,能够提供准确的、完整的数据和接种信息,及时发现儿童的漏种情况,尤其是能够及时发现流动儿童的漏种情况,并及时予以补充接种。③信息化管理能够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良[13-14]。传统的免疫规划工作中,人是主要力量,大多数的免疫规划工作均是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而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运用,计算机代替了原来人工的工作内容,由计算机负责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传递数据,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免疫规划的程序,人机交互也成为了免疫规划的主要数据处理模式。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免疫规划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均有明显提高,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开展信息化管理后,预约接种时间、接种时间、接种后记录时间、接种后生成报表时间均明显缩短。这主要是因为信息化管理的运用让预防接种工作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避免了人工录入的繁杂,并且经过简单培训后即可操作,系统资料可以自动备份,无需担心资料丢失问题。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后,操作方式发生了变化,所有的过程和步骤均由计算机扫描完成,并且计算机系统会进行重新整理,而后生成每一位儿童的具体信息,信息分类更明确、更细致也更加规范,可随时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以及不同接种点的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接种工作的管理效率[15-18]。此外,在信息化管理后,预防接种的预约模式和监管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接种人员可准确地查出漏种人群,并通过信息平台向家属发送预约信息,以便于家属随时了解、及时接种。

综上所述,信息化管理对推进免疫规划工作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建卡预防接种疫苗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18-2021年建卡孕妇孕检结果分析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42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家教世界(2020年10期)2020-06-01 11:49:26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家教世界(2020年7期)2020-04-24 10:57:58
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健康管理(2017年7期)2017-09-22 02:24:06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提高早孕建卡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