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多是因铁元素缺乏引起的,称之为缺铁性贫血。小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营养跟不上的话,很容易发生一些营养缺乏方面的疾病,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
小宝宝的贫血多发生在4月龄到2 岁之间。贫血的患儿多表现为脸色苍白、表情冷漠、不爱笑、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很多妈妈误以为这是正常现象,故小儿贫血多在其他检查时才偶然发现。在养育过程中,家长需要加倍细心,及时发现并预防宝宝贫血的发生。
1.先天性储铁不足 妈妈怀孕期间的缺铁,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宝宝出生后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的问题。因此,怀孕期间要注意多吃含铁的食物,保证铁营养的供给,有效避免孕期缺铁。
2.生长发育的因素 小宝宝生长发育较快,这一阶段需要的铁元素也比较多,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元素,同时要注意其他微量元素的补充。婴幼儿期常因铁元素补充不足造成缺铁性贫血,影响了生长发育。
3.不当的喂养方式 喂养方式不当,如辅食添加不及时,容易导致宝宝体内缺铁。要注意在宝宝的最佳年龄添加辅食,增加铁质的摄入量。同时还要纠正宝宝挑食等不良习惯。
贫血在小儿时期很常见,长期贫血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如果贫血严重,甚至还会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的发生。贫血对宝宝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1.影响机体免疫能力 小儿贫血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从而体弱多病,诱发多种健康隐患,甚至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健康,直接影响到身高。
2.影响智力发育 婴幼儿处于脑发育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如果发生贫血,由于缺氧,可导致脑细胞代谢异常,宝宝会表现为爱发脾气、爱哭、烦燥不安。如脑组织缺氧不能得到改善,会损伤到脑部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从而影响宝宝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3.影响多个器官和功能 贫血的直接影响是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当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症状;可引起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
宝宝在4 个月前,母乳营养可以基本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4 个月后宝宝的铁需求增多,且从母体带出来的铁营养素基本消耗完了,如果此时不及时添加辅食,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铁营养就得不到满足。
因此,宝宝从4 个月后就应逐步添加辅食,可以吃些蛋黄泥、猪肝泥、动物血、米粉、菠菜等含铁食物。此时,宝宝肠胃稚嫩,需要将食物做成肉末状,易于宝宝消化吸收。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后,也要多喂食一些含铁量多的食物,如蛋黄、米粥、菜粥等,应避免喂食糖,糖会阻碍铁营养的吸收。
饮食多元化是改善儿童贫血的基础,应注重培养孩子多元化饮食的好习惯,特别是多吃含铁的肉类和果蔬食物。如多做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补铁菜肴,如炒猪肝、蒸蛋黄等,有利于改善和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
一定不能经常给孩子吃糖果、饼干等零食,以免养成孩子挑食、厌食、不爱吃饭的坏习惯。
关于加用强化铁的饮食,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儿及低体重儿从3 个月开始。最简单的方法即选用含硫酸亚铁的配方奶或辅食。对母乳喂养儿每日加1~2 次含铁米粉。还可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但要注意足月儿铁的用量不超过1mg/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日;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在家中使用最多不超过1 个月,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测,以免发生铁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