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黄梓萱
在教育改革发展阶段,针对小学音乐教育来讲,为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小学是学校教育的起步阶段,其会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德育原则来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全面落实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如果说培养人是教育的主旨,那么立德树人就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当下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同时也是科技化、市场化以及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有诸多发光点,但也有着渺小阴暗的一面,社会大环境中有很多负能量的东西,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讲是一种冲击,他们面临诸多的挑战。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忽视了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递一些大道理,导致学生失去了一些基本交往能力。而立德树人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重强调利用适当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塑造学生,所以说,立德树人是当下社会发展和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尚未形成正确价值观时,有效的教育十分关键。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体会情感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应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同时与学生成长相互适应,而德育的渗透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小学生的成长可以视为社会整体发展方向,他们理性与感性思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分析,在其成长过程中学会情感表达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入音乐元素可以使学生学会感知情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体验情感,在丰富音乐世界中陶冶情操。
另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看到教师会主动问好、课堂学习始终保持正确的坐姿等等。尤其是在发声练习与节奏练习等音乐教学环节中,德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课堂教学有着良好的氛围,学生能够始终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那么课堂教学会更具有时效性。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思考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以生为本,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把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中,润物无声地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为进一步提升德育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效果,音乐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着重培养小学生们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思想境界得到全面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可以展现自己的才艺,基于此,教师应针对学生这一心理来组织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例如,在《彼得与狼》这一内容中,为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与学生一同排演音乐剧,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与其他同学共同编导、排练和制作各种各样的道具,在学生精心准备之后表演获得了成功,并赢得了掌声与赞扬后;通过整个活动学生对歌曲记忆深刻,同时体会到配合与合作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学生在未来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学会与他人合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与努力共同成就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小学生如果能够从小就接受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来讲,他们就会认可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这是学生自强自立自信的主要动力。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了多样性的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讲,如果教师不能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内容,那么学生就容易被西方文化所影响,进而导致小学生盲目追求其他音乐文化,甚至出现否定我国文化的心理认知。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富有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的内容,同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实施民族精神文化教学,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随之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且和美育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想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态度。首先应丢弃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教师要灵活、艺术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通过音乐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目的。教师还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且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习,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这一学科。音乐教师如果散发艺术魅力,那么学生也会被深深吸引,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反之师生关系不好,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厌恶感,甚至失去学习乐趣。因此,音乐教师要以亲切的笑容来对待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视教师为自己的朋友,切不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如果每天都以命令的口气来与学生说话,那样学生会惧怕教师,因此教师应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维护好他们的尊严。
大部分家长为了使孩子多才多艺且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让他们学习和接触音乐。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学会演唱教材中的歌曲时并不难,但在引导学生唱好歌、会唱歌时却较为吃力。身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唱好歌曲,应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和体验,以此来启发学生用真情实感来演唱,只有这样学生的歌声才能更加动听,演唱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完美体现出音乐的审美性。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首先需要理解歌曲内容,但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来使学生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将音乐与学生生活进行融合,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和词汇,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形象的比喻和讲解,全面挖掘和展现歌曲中隐含的情感与艺术美,进而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歌曲演唱中。
结合全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立德树人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寓教于乐,以美育人,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素养,为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下良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