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2021-04-20 13:26刘志恒
系统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肺栓塞颅脑下肢

刘志恒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菏泽274000

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受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及肌肉收缩频率均较低等因素影响,使患者血液难以回流,导致患者血液流速变缓,易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常见并发症[1]。当患者因术后护理不当,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如血栓发生脱落,则有可能引发静脉栓塞症[2]。深静脉血栓的发病位置多为下肢,部分病情较为严重患者易因血栓自行脱落,并上行回流至患者肺动脉,引发肺栓塞情况,情况较为危及时,甚至引发猝死,威胁患者生命[3]。临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以往主要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并未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深入研究。该文为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该文选取该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手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该院收治的94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将其按干预方式不同与随机法进行分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患者为对照组(47例),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患者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n=47)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3.6±2.4)岁;按手术类型分,开颅手术24例、脑深部肿瘤切除术12例、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11例;GCS昏迷评分为5~11分,平均评分(6.1±0.9)分。观察组(n=47)患者,男26例,女21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5±2.6)岁;按手术类型分,开颅手术22例、脑深部肿瘤切除术13例、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12例;GCS昏迷评分为4~10分,平均评分(5.4±0.7)分。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本研究,患者均已认真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均满足颅脑外伤诊断标准,均符合颅脑手术治疗标准;患者无意识障碍、无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史及沟通障碍情况。排除标准:患有免疫机制障碍、心肝肾重大脏器功能异常及手术禁忌证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47例患者给予包括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管道护理、脑室引流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措施如下:

1.2.1 记录患者病情,给予体位护理 详细记录患者血常规与凝血时间等指标,定时检查患者排尿、心率及血压等指标,当患者肢体存在运动感觉时,应给予详细记录。仔细观察患者患肢维度;部分处于高凝状态患者,术后1周,给予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治疗。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期间,应严格遵照医嘱,合理控制用药剂量与用药频率。同时留意患者反应,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医师处理。密切观察患者下肢血运情况,查看患者下肢是否存在肿胀情况,测量患者双下肢温度,查看其是否存在色泽异常情况。对患者进行静脉置管前,应严格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按置管流程对患者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嘱咐患者不可擅自拔除。叮嘱患者多喝水,确保饮水量维持在1 500 mL以上;建议患者多食粗纤维类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为确保患者营养均衡,根据患者病情与心理素质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

1.2.2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运动,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增加患者的基础护理干预,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屈伸运动,定时按摩患者患肢肌肉。让患者正确掌握足踝被动运动方法,用左手固定踝部,自屈、伸及外翻组合成旋转运动,4次/d,15 min/次。由护理人员手捏双腿小腿肌肉,促进患者小腿血液循环,15 min/次。视患者病情改善程度,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与频率,促进患者双下肢及早康复。

1.2.3 术后早期使用脉冲气压治仪治疗 空气波气压治疗仪通过多腔体充气气囊有次序有节律的进行充气膨胀挤压、放气、形成对肢体组织的循环压力,达到促进静脉回流、加强动脉灌注、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包括微循环)、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粘附,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消除水肿。对于患者使用气压治疗仪来定期的做相关理疗,能够有效的加速肢体的血液循环,继而防止患者在肢体的大静脉内部出现血栓。这种治疗对于长期卧床的颅脑外伤或者脑出血昏迷的患者尤其需要使用。

1.2.4 术后嘱咐患者穿弹力袜,做好血管保护工作 术后2~3 d给患者提供弹力袜,使患者踝部、小腿中部、大腿上部压力分别18 mmHg、14 mmHg及8 mmHg,24 h持续使用。对患者进行留置针操作时,需尽量选用上肢静脉,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 d。加强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培训,为减少患者血管损伤,应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静脉,减少局部炎性反应发生几率,尽量选用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增加置管护理,当患者输注粘稠度较大药物后,为避免发生药物沉积现象,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当患者因剧烈咳嗽或负面情绪引发血液回流导管时,为防止患者发生管腔堵塞,应密切患者,并使用注射器抽出患者微血栓。输液前,仔细检查患者深静脉置管通畅与否,当抽回血无阻力时,可给予静脉滴注;尽量避免导管内栓子堵塞血管,如患者血管出现堵塞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不可采取强行推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腘静脉与股静脉的血液流速进行检测,同时计算其平均流速。使用医院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技术及方法等,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计算满意度[4]。

1.4 统计方法

颅脑手术患者相关数据均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肿胀、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肿胀4例(8.5%)、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6.4%)及肺栓塞0例(0.0%),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4、5.242、7.52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肿胀、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情况记录结果[n(%)]

2.2 腘静脉与股静脉血液流速

观察组患者腘静脉血液流速(19.7±1.9)cm/s、股静脉血液流速(26.5±2.5)cm/s,高于对照组的(14.4±2.0)cm/s与(18.9±2.1)c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6.547,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对该次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97.9%,高于对照组的8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估对比[n(%)]

3 讨论

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如因护理不当,易引发双下肢静脉血栓,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还易因住院时间较长而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5]。为此,加强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临床干预对挽救患者生命、提升临床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变缓、深静脉置管及血液粘稠度升高等因素。为提升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该文主要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优质护理措施是一种以患者实际出发的干预措施,为防止患者产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将以往被动护理逐渐转变为主动护理,借助体位指导、血管保护及置管护理等措施,降低了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液粘稠度,促进了血液回流,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较为显著,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了不良医患矛盾,维护了医院形象与信誉[6]。

该文所选的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给予优质护理,通过被动运动、穿弹力袜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腘静脉与股静脉血液流速,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降低了下肢肿胀、血栓及肺栓塞的形成几率[7]。观察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肿胀4例(8.5%)、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6.4%)及肺栓塞0例(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腘静脉血液流速(19.7±1.9)cm/s、股静脉血液流速(26.5±2.5)cm/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该次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46例(97.9%),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陈庆华[8]的研究“观察组发生下肢肿胀3例(8.82%)、血栓1例(2.94%)及肺栓塞0例(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0例(29.41%)、7例(50.59%)及2例(5.88%)(P<0.05);观察组患者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液流速分别为(18.51±3.15)cm/s、(25.80±4.32)cm/s,相比于对照组的(13.64±3.06)cm/s与(18.22±3.47)cm/s(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患者33例(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例(76.47%)(P<0.05)”相符合。

综上所述,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给予优质临床护理干预,减少了下肢肿胀、血栓及肺栓塞的形成几率,改善了患者腘静脉与股静脉的血液流速,对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具有明显地改善效果,同时还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肺栓塞颅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