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屈光状态下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2021-04-20 13:26李晓娟
系统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弱视屈光视力

李晓娟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100

弱视为临床常见眼科疾病,表示眼部发生功能性病变,使得视力低于0.8,且无明显的眼部器质性病变,在治疗以后无法矫正[1]。弱视发病率较高,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存在相关性,高发于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与敏感期,需及时给予有效诊断与治疗,避免视力功能终身低下,严重影响患儿的生理与心理。研究指出[2],弱视儿童实施早期筛查,可明显预防疾病,已确诊儿童需及时治疗。还有研究指出,弱视患儿伴随不同程度屈光反常,且治疗效果与屈光存在密切关系。该文将以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患儿为对象,探究不同屈光状态下弱视儿童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弱视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共158只眼。所有患儿中,男性52例,共89只眼,女性48例,共69只眼;年龄为4~13岁,平均年龄为(5.98±1.58)岁;屈光类型:远视组共62例,共94只眼,近视组共12例,共18只眼,混合散光组共26例,共46只眼;平均年龄(5.92±1.61)岁;学龄前59例,共84只眼,学龄组41例,共74只眼;弱视程度:重度8例,共12只眼,中度39例,共60只眼,轻度53例,共86只眼。纳入标准:以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96年)制定有关标准为依据,确诊为弱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经实验室诊断均确诊为弱视;患儿或家属熟知该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眼部器质性病变;不配合研究者。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实施眼底、眼前节、眼位、视力等检查,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国药准字H20052295)涂眼,3次/d,持续用药3 d,在第4天检验验光。在4周以后,佩戴矫正眼镜,依照视力最低度数,进行散光足矫。在视网膜黄斑区聚焦光线,成像清晰。给予患儿系统性治疗:①遮盖疗法:若患儿视力差为两行以上,需将较好眼睛遮住,强迫弱视眼注视,以便消除好眼抑制弱视眼作用。若患儿为中度弱视、轻度弱视,需遮盖4~6 h/d;若患儿为重度弱视,全天遮盖。②精细目力训练:弱视眼可专注一个细小的目标,刺激弱视眼,接触抑制作用,促使视觉中枢感受性提高,1次/d,10~15 min/次。③综合疗法:使用后像、光栅训练、多频红光闪烁法等刺激视网膜黄斑部位锥体细胞,有助于视觉发育。

1.3 观察指标

依照年龄、屈光状态、弱视程度进行分组,对比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治疗效果: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检测,1~2个月复查1次,结合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与患儿沟通交流,提高依从性。在治疗12个月以后,散瞳验光,对屈光状态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检验,对比治疗效果。使用LogMar记录法对视力进行检验,视力为0.9以上为显效;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即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屈光度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不同屈光度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远视组(92.55%)高 于 混 合 散 光 组 (84.78%)、近 视 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屈光度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同年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比较

学龄前患儿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学龄组(7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不同弱视程度治疗效果比较

不同弱视程度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轻度弱视组(93.02%)高于中度弱视组(85.00%)、重度弱视组(5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弱视程度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弱视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和视觉发育存在相关性,主要症状为视力屈光异常、视功能损害、分读困难、固视异常。研究数据表明[3],我国在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普查与筛选中,结果可见,儿童发病率为2%~4%左右,对患儿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该次研究中,选取不同屈光状态下弱视儿童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可见,不同屈光度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远视组(92.55%)高于混合散光组(84.78%)、近视组(61.11%)(P<0.05)。与曹雨金等[4]学者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该研究指出,不同屈光状态(近视组、远视组、混合散光组)患儿经过1年的综合治疗,治疗有效率是87.80%,表明弱视患儿及时发现,并实施持续性锻炼,有助于视力恢复正常,远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近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是最差的。弱视患儿年龄增长过程中,眼轴随之增长,而远视的度数不断降低,呈正式化发展。分析近视组患儿治疗效果差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弱视训练是以近视力为基础而设计,对于近视患儿而言,远处看不清,近处可以看清,治疗效果不佳;②年龄增长时,眼轴随之增长,近视患儿近视度数随之增加;③弱视综合治疗时,近距离用眼可造成近视程度加深[5-7]。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患儿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学龄组(79.73%)(P<0.05)。不同弱视程度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轻度弱视组(93.02%)高于中度弱视组(85.00%)、重度弱视组(50.00%)(P<0.05)。表明患儿年龄与弱视的严重程度均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在2~3岁时,儿童视觉系统具有最强的可塑性,在6岁以后逐渐减弱,在9~10岁时敏感期结束,在视觉发育敏感期进行治疗时,效果显著,一旦超过敏感期,屈光参差性治疗效果降低[8-9]。因此,应当做好儿童弱视的筛查,及时发现屈光异常现象,确保在最佳年龄段给予有效治疗,获取最佳治疗效果[10]。在弱视儿童的治疗过程中,轻度治疗效果明显更佳,这主要由于,随着弱视程度不断升高,黄斑成像更加模糊,而视中枢的抑制程度也随之加深,对于外界信息的视网膜刺激效果也更慢,因此,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1-12]。

综上所述,弱视儿童治疗效果受到屈光状态的影响,远视治疗效果最佳,同时还受到年龄、弱视程度影响,学龄前患儿、轻度弱视的治疗效果最佳。弱视儿童需积极给予有效治疗,避免年龄增大、病程延长,增加治疗难度。

猜你喜欢
弱视屈光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视力测试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