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绳富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每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寻求技术创新和发展,社会万象更新,所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完善教育机制和改革。如今社会对青少年寄予了厚望,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我国不仅重视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会十分重视他们的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所以素质教育全面的普及就显得极为重要。还在学生的启蒙时期,一定要做好体育素养的培养,有了好体魄才能有好的头脑,一切学习根源之本在于身体素养是否健康,所以本次探讨中心是对于小学生们的体育教学研究以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教育,科学锻炼
一、认识到体育素质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类的发育和成长都集中在孩童时期,所以健康成长就要从娃娃抓起,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食品、垃圾零食、各类网红小吃等这类外界诱惑下,只靠防范未免过于单一,要在防范学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也要兼顾上身体素质教育。生命在于运动,有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有好的未来,孩子们的身体也会在发育的最佳时期得到更好的成长提升。
所以在教学当中,体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动静结合,让学生们有序的学习,快乐的运动,定期学习一些体育知识和锻炼方式也会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这也有助于很多学生在后面听课的时候更加专心,减少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听课问题的出现。
如今大环境下虽然都在提倡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但往往存在着知识教育靠前,素质教育靠后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学校上完课之后还要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作业也让学生时间不堪重负,等到有时间去玩耍,大部分的学生只想躺着休息了。所以体育素质教育就在于,让孩子们重拾快乐童年的方式,在减少作业的前提下,留下来的时间可以多科学的锻炼,也可以有更多的兴趣去接触一些体育运动,增加对各类体育知识的了解,这也体现出了体育素质教学的重要意义。
但目前教学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类似于很多学校并非不让孩子运动,但导致很多孩子是不想上体育课的,原因在于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都是完成式的教学,除此之外,很多学校也出现体罚现象,学生学习差或者违反纪律,会让其在学校操场跑几圈的方式,这也就造成了,有些学生对于体育这方面存在抵触心理,也会在学生内心形成不好的看法,体育课上也不积极参与,长久以往,就会形成不爱锻炼的心态。
所以体育素质教学就更有必要提升,各个学校都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重点培养,增强体魄,改善体育在学生内心当中的懈怠观念。
二、增强体育知识培养,完成趣味化教学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 上体育课就是在不断地跑步,或者可以自己玩耍的时间,也就是说,体育课是很多学生趁此机会“偷懒”的时间,这不仅浪费了教育机会,也浪费了学生们提升自己的机会,体育课是一门课程,但上课并没有起到教育作用,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例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一般都是体育老师带领着学生先跑几个圈,但中间很难停歇,一直不停的跑步,对于学生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小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大部分的统一,有的学生可以接受长跑,但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只能跑上四百米,强行让学生跑步,是对学生的一种压力和负担,也是逐渐形成抵触心态的因素之一。
所以趣味化教学就很有必要性。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大部分都是以跑步、跳远、跳绳等常见的体育方式为主,学校应该更多准备一些体育用品,类似于足球、羽毛球、排球等等,体育方式的多樣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也大大提升了运动兴趣,从运动当中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并非任务型上课,而是充满了轻松和快乐。
除此之外,体育课的关键在于体育老师的引导。如何引导让孩子主动性的上课以及更积极的去运动,这是体育老师们的重要任务。趣味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运动的同时,了解某项运动的重要性。就比如排球这项运动,虽然不是我国起源,但体育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体育知识、排球历史、奥运会赛事等等,这些方面来让学生了解排球,在教学当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示范和举例说明,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勇敢的尝试新的运动,这样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对体育课有更深刻的记忆,而并非强行锻炼,适得其反。
三、科学定制锻炼周期和评判标准
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当中,很多存在着三天只有一节体育课的问题,甚至有些学校,体育课一周只有一节,有些学校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升学效率,甚至取消了大部分的体育课,这是极为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体育素质教学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教学时间,和充分地教学支持,才能让学生在体育素质上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提升。呼吁学校给与学生们充分地体育课时间,也是给与学生们在学习上的一个缓冲的时间,适当的放松,劳逸结合才是正确的教育引导。要科学的制定让学生锻炼的周期,大课间操已经让学生出现抵触心态,所以体育课上就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建议将体育课改成每天一节,在下午第一节课为佳,这样午休之后可以去锻炼,也让部分嗜睡的孩子有时间清醒。
同时也应该制定一些详细的乐趣比赛以及竞争活动,设置奖项和礼物,让学生在竞赛中并非充满压力而是充满主动性和积极性,举办一些趣味性的竞赛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促于校园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参与程度,通过学生投票和老师投票的方式,不一定需要按照严肃的评判模式来进行,让体育课程更有趣更人性化。
总结
很多高校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表现差强人意,实则根源在于从小学生起就疏忽了体育教学的概念,认为体育教学是一项难题,是被迫锻炼,从而日积月累出现了抵触厌学的心态,素质体育课程就要从小学开始,完善机制,增强趣味性,增加多样化课程模式,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了解多样化的体育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更了解自己的体格状态,通过科学的体育课程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更健康的发展,这是目前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青少年一定要对体育有热情积极阳光的态度,才能不断地出现优秀人才,教育资源也不会被浪费,体育素质教育才有更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鹏.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才智, 2020, (007):48.
[2]杨军旺.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 陕西教育:教学, 2021(7):1.
[3]杨君平.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