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恒
摘 要: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在问题情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问激趣、以问激思,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着一些容易忽略的误区。文章旨在通过剖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探究;问题情境;有效性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具有抽象深奥,又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因此,如何创设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以问激趣,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摆在物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师生互动交流→全班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是学习物理学科的适当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规律,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已被广大物理教师普遍接受,并在课堂教学广泛实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随着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全面推广使用,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广大物理教师关注的焦点。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促进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另一方面,在情境创设中出现的问题能引起更多教学研究者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着一些容易忽略的误区。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是否有兴趣,与物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直接相关。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等创设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要避免出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案例:在讲授《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步枪水平射出的子弹的运动轨迹,并引入新课。
剖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局限,会错误地认为从步枪射出的子弹是直线运动的,学生很难想象子弹的运动轨迹实际上是曲线的。这种问题情境就失去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从课堂反应来看,尽管课题已经导入,由于学生缺乏子弹运动的生活经验和感性体验,在头脑中无法形成平抛运动,只能靠教师的讲授被动地理解运动规律。因此,这种问题情境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所以说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对策:在学生没有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之前,问题情境的创设特征应该非常明显。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通过演示实验、教具模型或音像视频等创设。还可以通过形象的并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描述创设一种有利于认知过程的物理情境。但是,不論通过哪种方式,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重形象性。并且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针对本案例,为了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使用射水的玩具塑料机枪射水来演示,或者亲手平抛一个物体来演示,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问题情境的创设指向不明确
问题情境的创设目标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中。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指向要非常明确,应该直接指向这节课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案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个崭新的知识——电学。关于电,同学们都有亲身体验,比如电灯、电视、手机等都用到电,电已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再如大家都见过的雷鸣闪电现象是什么原理呢?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起电机,现在我把它顺时针转动起来,大家都看到什么了?对!闪电。这就是一个人工闪电,它的原理跟雷电是一样的,两极之间有一万伏以上的电压,高压会放电。这里还有一个摆设品,叫魔球,通电之后,球内发出了漂亮的辉光,我用手一接触,辉光的分布就有了明显的改变。电笔靠近它,亮了;日光灯管靠近它,居然发光了。类似奇妙的电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今天就从最基本的电荷开始讲起。
剖析:在此案例中,教师在课前所做的有关静电的知识很精彩。但是反思一下,既费时又费力地创设出的精彩情境对下面知识的进一步展开有多大的联系呢?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明确指向学生要进行的下一个探究活动中呢?没有。也就是说此情境创设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一步深入观察和认识的问题探究点,至多是展示给了学生有关电的有趣的现象,对于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来说是低效的情境创设。
对策: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问题情景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点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问题情景要指向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或即将要探究的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最终促进学习者达成学习任务。
接着再展示一位特级教师王老师的课例,看看他是如何创设问题情景的:
王老师先演示了一个实验:摇动起电机,学生清晰地看到一条粘附在起电机金属端上的塑料细线膨胀开了。接着王老师又展示了一个摸着静电计全部头发都竖起的女孩的照片。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然后开始了新课的引入。学生完成了电荷知识的学习后,王老师又引导学生回头讨论:粘附在起电机金属端上的塑料细线膨胀开的原因是什么?摸着静电计的女孩的全部头发都竖起的原因是什么?
从后者的教学中,可以看到王老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了明确的指向,即指向电荷知识的学习,并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问题也一直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一直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去思考和学习新的知识。
三、 问题情境不符合认知规律
科学家对于科学知识的研究总要经历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最终拨开云雾见真知。因此,在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知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科学家的科学探索过程,让学生感悟科学发现的艰辛。
案例: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内容时,教师利用牛顿管做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重量不同的物体在真空状态下其下落速度是相同的。教师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演示实验:
1. 教师先把大小相同的纸片和硬币放入牛顿管中,然后将其抽成真空。接着迅速倒立牛顿管,请学生认真观察纸片和硬币的下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