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蚕桑产业农学类研究生校政企协同培养模式探讨

2021-04-18 21:56周卫红王俊李木旺
科技风 2021年10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实践

周卫红 王俊 李木旺

摘 要:随着国家大学教育的分类改革及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要求高校及科研院所结合当地实际或市场需求来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对于农学类研究生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此,本文提出的校政企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培养致力于桑蚕产业的农学类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现行的农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校政企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这一模式,期望该模式能对提高农学类专业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政企模式;研究生培养;蚕桑产业;实践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智慧农业等概念的提出,农业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素质现代农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激增。农学专业类研究生正是我国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而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桑蚕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桑树适应性广,养蚕周期短、投入少、回收快、效益高,使蚕桑产业成为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的优势产业,尤其是在山区种桑养蚕,在收到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是环境友好型产业[1]。但山区桑蚕产业目前面临生产方式原始粗放、科技支撑不足、生产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

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面是人才、技术和市场,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充分利用其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贫困地区的资源条件,在培养人才、科研转化的同时解决贫困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一方面由于高校存在众多限制条件,使得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达到行业需求[2],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研究以农作物或动物为研究对象,难免受到研究对象生长周期、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且工作量大,工作条件相对艰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愿意到新农村中去,去了也未必能够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性工作中去。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对农业硕士校所校政企协同培养新模式进行探讨。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引领下,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将逐步納入研究生质量考核指标,体现学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基于蚕桑产业的校政企协同培养模式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一、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高校农学研究生培养仍然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课程设计以专业课程为主,培养过程以科学实验为主,虽然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研究生培养也在进行校政企合作,但大多没有进行深入合作[3]。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重要模式[4],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校政企的深入合作:

(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实践课尽量在企业内或乡镇农场实地进行,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2)支持研究生申报或参与地方政府或企业的横向课题,鼓励学生参与研究,构思、撰写及发表论文。这样即能解决政府或企业的实际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比如,广泛推广和应用桑蚕品种培育、桑树栽培技术、养蚕技术、桑、蚕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解决桑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更好地规避桑蚕病虫害或环境气候因素等带来的生产风险;同时,努力探索蚕桑开发的新工艺、新产品,提高产业整体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3)研究生毕业论文结合相关生产实践问题,通过指导老师指导与政企指导下的农户参与,形成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目前,各高校院所的研究生科研课题大多为指导教师项目的一部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内容大多为指导老师指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校政企合作模式注重于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来源于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在农村中实施的模式,通过融入导师的产学研项目、联系相关企业进行实施,培养应用性人才。

二、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近年来,高校毕业研究生数量逐渐增加,研究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农学研究生专业亦是如此。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其毕业后创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5]。

(1)开设创业课堂。在创业教学课堂中,可针对蚕桑文化产业设立课堂,研究生在课堂学习蚕桑文化产业知识,更方便其创业。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蚕桑产业企业相关的成功案例,将蚕桑产业实际管理带入课堂中,让学生将所学的创业知识应用在案例中,进行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意识和能力。

(2)开展项目式教学,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实践创新创业。蚕桑产业纵向延伸可以发展缫丝、织绸、印染、制造等丝绸加工业,横向拓展又可以利用桑叶、桑椹、桑枝、蚕沙、蚕蛹、蚕丝等资源开发桑叶茶、桑椹酒饮、桑枝食用菌、叶绿素产品、保健品、药品、生物材料等产品,形成多个产业分支[6]。但目前,一些地区桑蚕产业发展还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端,特别是一些西部的山区,主要进行栽桑养蚕、生丝加工、蚕丝被生产等初中级产品的生产;如丝绸制品加工、丝绸文化与旅游、桑果桑叶保健产品等下游产品的开发以及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发展不足。高校可与政企联合,制定专项创新实践项目,直接与企业或农户对接,利用学生加工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特长,帮助当地企业开发特色桑蚕产业,提升桑蚕产业的附加值,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研究生的课程的考核常见形式有闭卷、开卷和论文写作三种形式,毕业资格考核多倾向于考试成绩和发表论文,甚至对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规定,而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考核较少,这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行业需求的实践能力。农学类行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农学类研究生的考核应理论与实践并重[7-10]。

(1)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多样化。可在传统考試或写论文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课堂演讲、小组讨论、演示报告、课程项目等考核形式的比重,使课程成绩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2)实践课程考核理论与科研能力并重。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与企业合作,开设一系列让研究生独立完成的实践课,鼓励研究生学习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思想,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提升其科研能力。

(3)毕业论文综合考核。学生毕业设计可采用校政企联合指导模式,毕业论文可参考学校-政企-农村和指导老师的意见,按不同权重综合判定,这样可更多的体现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为学生毕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解决政企发展中人才储备的问题。

综上,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智慧农业等概念的提出,社会对高素质现代农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和研究所作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应积极主动联系政府企业等,利用校政企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求研究生进行相应环节的锻炼,以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参考文献:

[1]黄红燕,于永霞,田智得,等.蚕桑产业助力广西精准扶贫的经验研究[J].广西蚕业,2019(3):1-4.

[2]李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74(05):86-87.

[3]张明月,张晓平,武志勇,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烟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451(05):41-42.

[4]胡军和,金晨钟,竺锡武,等.农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村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237-239.

[5]任万军,杨峰,罗慎.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农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9(3):78-81.

[6]李建琴,顾国达.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机理与成效[J].中国蚕业,2018,039(004):1-9.

[7]余华献,郑琳,胡文龙,郭铭建.发展重庆规模化集约化蚕业助力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J].蚕学通讯,2019,(02):28-34.

[8]何君.大力推广应用蚕桑机械 助力特色蚕桑产业发展——对四川省蚕桑机械化情况的调研与启示[J].中国农业信息,2017,(18):49-52.

[9]王其明.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扎实推进凉山优质蚕桑基地建设[J].四川蚕业,2018,(04):10-11.

[10]邵利群,倪碧君.依托企业学院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创电信学院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4-6+10.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重点项目:双一流学科背景下行业特色型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GZZ19_018);2019年,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教育管理重点课题:助力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农业硕士校所政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2019-NYZD-05)

作者简介:周卫红(1984— ),女,汉族,四川井研人,博士,实验师,研究方向:桑树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王俊(1979— ),男,汉族,安徽池州人,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桑蚕资源利用。

*通讯作者:李木旺(1972— ),男,汉族,安徽东至人,博士,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家蚕功能基因定位克隆、家蚕分子育种。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实践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