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鸣鸣
【摘 要】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各个学科教学也需要根据新的形势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了教学的根本任务,各个学科教师都应该加快将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进行整合,全面的落实德育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德育成为了我们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融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德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主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有了新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德育教育。这也成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课堂优势,挖掘德育素材,提升德育教育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落实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和其他的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異,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和学生之间共同发展,要能够在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知识传授方面做好兼顾。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在教学中给学生机会探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渗透仅仅依靠口头传授肯定是不够的,教师要借助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完成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德育内容。比如学生合作学习中德育的渗透,或者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后积极地改正,让学生正确的判断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比较开放的,学习的内容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优势来全面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学习数据处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数据处理实操,这个过程其实就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和他人合作,而这些其实都是在落实德育教育。
二、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中学阶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样重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一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为计算机课程大部分时候需要在机房进行,但是有很多同学会把食物带入到机房,或者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不注意爱护,随意操作和更改电脑上面的内容。而这些其实都是道德品质低的表现,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督促,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开始进入到叛逆期,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所以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直接的和生硬的说教。同时教师也要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才能有效的感染到学生,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方向和参考。
三、结合教材和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结合教材和实际,培养学生网络道德
网络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重要的手段。但是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健康上网,能够针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辨识,提高自己分辨是非和自控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落实好的一部分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下网络中一些不良的信息作为案例,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之分,能够科学健康的在网络中获取信息,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也存在着不安全性,教育学生不要利用网络信息做出违法的事情,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健康的网站,引导学生可以健康并且快乐上网。
(二)结合教材,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爱国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做好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加入一些国家发展相关的资料内容,从而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学习《信息安全》时,教师可以就一些危害国家信息安全的案例和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渗透让学生可以提升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德育教育重要的内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落实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大纲和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挖掘德育素材,课内外进行有效结合,自然地渗透德育内容,能够在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提升中学生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实现中学生健康的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刘生会.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8(7).
[2]宋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6(4).
[3]王志刚.浅析网络平台下实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和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