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鹏
在基础教育中,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而教师则主要起指导和引导作用。而人本化管理的提出,就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改善小学管理。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具体分析了如何实施人本化管理,促使语文学科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相互融合,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成效。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并不具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缺乏相应的判断力,因而,环境容易影响学生。这就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如何将人本化管理方法落到实处,通过有效管理,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当前小学语文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在小学管理中实施人本化管理的意义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却难以集中注意力上课。因此,班主任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约束非常有必要。基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兼顾素质教育。这对小学语文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将其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全面实施“人本化”管理。一些教学活动以及班级管理方式都要将小学生作为核心,通过鼓励、启发、引导等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作用,进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在小学管理中,语文班主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理念,要打破以往传统管理方法,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从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小学生整体能力,进而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人本化管理的措施
(一)在語文阅读中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行为意识以及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受到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发挥出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积极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古诗、散文,其中不少是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价值的。语文班主任应当全面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开展德育教育, 从而提升班级管理成效。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诵读《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古诗及《黄山奇石》《难忘的泼水节》等故事、散文,主要目的是借助这些古诗散文等,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文学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审视自身思想道德品质,充分认识到美好品质对自身成长的作用。此外,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时,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借助语文教学相关素材,实施恰当的德育教育。例如,当学生在比赛中失利情绪非常低落时,班主任可以借助《 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勇于面对失败,不要被困难打倒,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往直前。
(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实施人本化管理模式,要以小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语文班主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征、爱好。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给予小学生更多机会展现自我。在此过程中,语文班主任可以在主题班会中融合综合性学习,在丰富的课堂内容和形式基础上,促使学生深度理解知识。但语文班主任要注意,除了要关注学生成绩,还要培养学生才艺、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例如,在新开学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举办“感恩”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妈妈睡了》等课文,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这不仅能配合语文教学目标,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非常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此,语文班主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其生活实际,有效融合班级管理,进而体现出人文素养培养需求。
语文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春游、公益活动等,结合学生以及教学情况,制订合理的活动方案。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找春天》一课教学为例,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同时也要结合课文内容,适当进行教学引导,让小学生懂得爱护花草、保护万物。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感受春天的生命力,打开小学生的想象力大门。
三、结语
总之,将人本化管理理念应用到小学管理工作中,需要教师在兼顾语文教学的同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要将学生作为管理核心,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借助课内的文本知识、情感教育等,促使小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受益终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