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山
(定场诗)
铁骨铮铮志弥坚,
胸怀坦荡人依然。
青山不老春常在,
江涛滚滚永向前。
黑龙江有个木兰县,
黄陂有座木兰山,
南木兰,北木兰,
南北木兰出英贤。
马旭她耐得清贫人称赞,
都称她是道德模范当代花木兰。
“我出生在木兰县的松花江畔,
我住在长江水流过的木兰山。
远行女儿想家乡乡愁远,
细算算,不觉离家已经几十年。
离木兰,女儿从军未回返,
离木兰,拼杀在辽沈战场白头山。
离木兰,救死扶伤南北转战,
离木兰,空降跳伞冲击蓝天。
何难何苦何所怨,
女儿无愁净笑颜。
为国为民何惧险,
谁说女子不如男。
几十年军旅生涯战斗在第一线,
转眼间离职休养已经好多年。”
老夫妻住木兰生活恬淡,
整日里粗茶饭也似蜜甜。
这一晚,花飘香池蛙声伴,
夫妻俩对举盏品茶笑谈。
望夜空,明月圆星星眨眼,
映窗前影依偎靠头倚肩:
“老伴儿,退下来这些年星移斗转,
不觉得,咱老两口已过耄耋之年。
几十年坚守在医疗战线,
为提高战斗力科研攻关。
马旭我军旅生涯无悔无怨,
冲枪林闯弹雨克敌攻坚。
人静时把军功章捧着看一看,
心火热感党恩泪滚腮边。
没有党我怎能立功参战,
没有党我怎能翱翔蓝天,
没有党怎摘取科研桂冠,
没有党哪有我马旭今天。
一生誓言作奉献,
一世立志报家园。
老伴呀,这些年我还有心事一件……”
(白)“啥心事?”
“为家乡脱贫困该把力添。
我吃的木兰饭,穿的木兰棉,
是木兰送我把参军。
木兰的山山水水情深意暖,
到今天生活悠然我难忘木兰。
木兰的父老我惦念,
木兰的孩子我心牵。
家乡木兰还是贫困县,
教育落后急需改善举步维艰。
咱两口兒清茶淡饭生活节俭,
科研奖奖金没动也存了好多年。
月月省,年年攒,
咱手里积蓄一些富余钱。
不多不少整整一千万,
用这笔钱扶贫助教我才心安。
我想捐给木兰县……
(白)你说……”
(白)“好啊,闲着也是闲着,
咱俩生活不缺钱。
看病都有组织管,
不愁吃喝不愁穿。
全部支援贫困县,
你是木兰的女儿我是木兰的姑爷这钱应该捐。”
马旭她两眼含泪深情把老伴看:
几十年你为我就像一座山。
“老伴儿,为大家为小家这账不用算,
你捐吧,咱俩都是共产党员!”
两手紧紧握,
两人肩靠肩。
两颗赤心同跳动,
两人心相连。
马旭的义举国人同声赞,
心怀大爱,感动中国万里河山。
(依据“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颁奖辞”创作)
点评:
有幸读到湖北小曲,《情牵木兰》的文稿,不由牵出了我的赞叹和惊艳。不足百句的一段唱词,简洁中蕴含着丰富,深情中透着大气,满满的正能量直抵人心。
很喜欢作品的开头,4句定场诗不但起到定场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把观众带入规定情景中,同时可以用方言也可以用普通话,给演员提供了空间,可以丰富自己的表演。紧接着的4句唱词非常别致:“黑龙江有个木兰县,黄陂有座木兰山,南木兰、北木兰、南北木兰出英贤”。围绕着“木兰”两个字,作者大做文章,像绕口令一样点题,又在后面用了4个“离木兰”的排比句,表述了主人公的生平。其中“当代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词句,使主人公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在花香、蛙鸣、月圆、品茶的岁月静好之夜,老夫妻忆当年、话今天、念党恩、思家园,决定把科研奖金和省吃俭用存下的一千万元捐献给老家贫困县——木兰县。
这是共产党员、中国道德模范马旭女士的真实事迹,作者没有在一千万捐款上大做文章,而是在“木兰情”上重笔投入。“我吃的木兰饭,穿的木兰棉,是木兰送我把军参,木兰的山山水水情意暖,到今天生活悠然,我难忘木兰。”字字如珠玑,句句有木兰,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木兰人,有着花木兰从军报国,不畏艰险的情怀,有着心系故土,关爱他人的崇高品德。还有个同是共产党员,有着坚定信仰的老伴儿,这些是她捐献千万元为国为民的依据和理念。作者在整个唱词中紧扣题目《情牵木兰》,把“木兰”两个字用到极致,使观众看完节目后也会深深记住那情牵着的木兰。
更值得一提的是,唱词一道言前辙,平仄工整,井然有序。最主要的是,上下句都在辙上,就是我们俗称的“楼上楼”句式。这种写作技巧挺难写,也有一定的高度。有时候虽然写的是“楼上楼”的句式,但是会重复用字太多,平仄不对,那就会影响唱腔运用,会有倒字、错音的情况发生。然而《情牵木兰》妥妥帖帖,朗朗上口,没有给演唱者带来负担,而使得唱腔更好展现。可见作者功底,为立山老师点赞!
(点评人:安徽省曲协副主席 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