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俊,陶芳标,张蕴晖
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2.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配子及生殖道异常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2
虽然儿童环境健康(children’s environmental health,CEH)一词何时正式使用,无从考证,但CEH 已经成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不是小大人”语句已经体现了对儿童特殊性的认识和对儿童成长的重视。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都将儿童健康列为重要内容。政策引领,必将推动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命早期(包括胚胎和婴幼儿时期)经历的各种不良因素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发生适应性的改变,孕期、婴幼儿期和青春发育期是主要的敏感暴露窗口期,此阶段环境污染物暴露可以使发育重新编程且不可逆转地持续下去[1]。这一“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学说(developmental origin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D)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早期的重要性,“生命早期1 000 天”的概念也随之产生[2]。“生命早期1 000 天”是指从女性怀孕的胎儿期(280 d)到宝宝出生之后的2岁(720 d),这1 000 d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与胎儿的正常发育、幼儿的体格和大脑发育、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儿童的免疫力、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人期的慢性病发病率、成人期的社会能力和劳动生产力都有密切关系。
上述理论需要人群科学数据的支持。出生队列,特别是孕早期开始建立的队列,提供了CEH 研究最好的纵向数据。非回顾性的数据采集,特别是生物样本的采集分析,对提高数据质量,客观评价不同阶段的环境暴露以及与后期健康指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总览全球,出生队列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相当长一段时间[3]。当今中国,基于不同地区建立的出生队列的研究报告遍地开花,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的中国国家出生队列也已经建立[4]。
世界卫生组织非常重视CEH 问题,早在20世纪就提出了儿童环境健康指标(children’s environmental health indicators,CEHI),并组织培训、落实推广[5]。儿童的环境健康指标包括环境信息和健康信息两方面,重点关注儿童的特殊脆弱性。这些指标的应用有助于我们监测环境(变化)趋势以确定潜在的健康风险及变化趋势、研究环境状况和健康结局之间的潜在联系,有利于我们基于数据共享最佳实践并衡量实现既定目标的进度。这需要全球的协调,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环境健康合作研究中心以及不同国家组织的出生队列都试图在环境和健康指标以及相关因素的随访上达成共识,让其结果有可比性。
本期《环境与职业医学》以儿童环境健康为主题,发表数篇论文。这些研究基于不同的人群,涵盖了不同环境污染物,选择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健康效应指标,反映了基于出生队列研究数据总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从暴露来讲,至少反映了大环境的概念,既涉及农药[6]、重金属[7-9]、邻苯二甲酸酯[10]、多溴联苯醚[11]和PM2.5[12-13],也涉及膳食因素[14];从效应来讲,既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指标[10,14],也有目前非常关注的超重、肥胖[9,14]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8]等异常指标,还有基于人群数据的机制探究[13,15]。
仔细分析,所发表的文章基于的队列都还随访时间不长,文章的数据也只是局部的、非系统性的纵向数据,对评价环境因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还需继续深入。DOHaD 理论的验证需要从出生到成年的长期随访数据,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齐心协力,动员各种力量,做好已经建立的出生队列的定期随访工作。在出生队列建立数年后再来纵向分析出生前暴露、出生后不同阶段暴露对儿童甚至成年阶段健康的影响。
评价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是一项非常不易的工作[16]。首先,我们要有大环境的概念,不局限于人群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也要包括营养、运动和社会支持等诸多方面;其次,在评价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时注意到混合暴露以及低水平暴露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生物监测的优势,将环境政策、治理(如某化学物禁用)的信息有机整合到人群暴露数据的收集中;最后,我们要结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根据队列研究所在地的实际状况,将队列随访与学龄前儿童保健、学校卫生工作有效的整合起来,让环境与健康两面的数据更为丰富、可靠。
数据质量、观察指标规范统一是儿童环境研究的基础。中华预防医学会已经颁布了出生队列技术规范的现场调查、长期随访和成员信息系统三部分的团体标准,相信对推动国内出生队列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还需要有国际视野,借助其他国家已经开展的出生队列经验,在保证我们的队列研究要总体规范、数据可比的基础上,让各自的队列有特色之处,以便于将来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