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银,杨 婷,黄 凤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文件,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成为时代的呼唤与发展的急需。“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属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技能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综合素养尤为重要。如何在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大潮中,强化课程建设,突破“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窠臼,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成为一项值得深入探索的实践课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一方面基于艺术学学科背景,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度有所欠缺,教师自身往往不能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编思维出发,较难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另一方面,教师在内容创编上指导方式单一,过于注重学生舞蹈动作展示的完整性,强调以歌词为基础进行动作创建,只关注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者,本课程师资要求的专业性与教育性之间融合度欠缺,也可能限制课程教学研究、学科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与传统舞蹈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舞蹈基础较为薄弱。作为一门学生“综合体能开发与增长”的基础性训练课程,学生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以外,通过网络视频搜索成品舞自学进行回课,根据歌词机械地连接舞蹈动作,通常缺乏内容与动作的想象力、多样性与创造性,无法形成独立行为表达能力。导致课程高阶目标达成度不高,没有体现创编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课程价值。
与专业舞蹈课程相比,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自带“特殊性”,这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专业背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课程实践性极强,仅凭学时较短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有限。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国内疫情严重,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上教学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主要教学方式,这对课程教学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性、技能性要求较强的课程如何实现线上教学、实现教学模式革新是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幼儿舞蹈创编”学术研究动态的梳理与分析,目前学术界对幼儿舞蹈创编的研究主要围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研究与幼儿阶段幼儿舞蹈创编研究两大维度进行。前者关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实践优化[1-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提升[3];关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创新模式如何与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实践教学结合[4];关注如何利用“绘本故事”与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相融合[5]。后者主要将着力点集中在幼儿主体上,涉及对幼儿舞蹈创编活动价值、活动目的、活动方法、活动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研究[6-7]。整体来看,已有研究大多侧重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或幼儿园幼儿舞蹈创编的某一方面,二者结合研究较少,对“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系统教学机制的研究较少。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如何尽量规避师生本身专业背景的局限,发挥不同学科的特点与智慧教学平台的优势,同时切实贴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体验式教学的创新探索对于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本课程依据国家、安徽省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要求,从理念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体验式教学创新实践,以培养业务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为出发点,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舞蹈教学规律,在舞蹈创编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师德。
其一,作为一门实践艺术类课程,巧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人格培育相统一。本课程不以理论灌输为思政教育方法,以学生在主题化的做中学、创中学、演中学中体悟国家大好河山、优秀传统文化等,并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演绎出爱国主义精神、文化传承与自信,开发适合幼儿兴趣与健康人格的作品。
其二,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导,以教育戏剧为抓手引领课程建设。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学生既有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场景、再现场景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作用,在“经历”“验证”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内化过程[8]。在组织开展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我实践,让学生与教学内容有开放性、互动性、身临其境似的接触。与传统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个性化、团队化的体悟,强调态度与观念通过感受发生内在且长期性的转变。
教育戏剧,最先诞生于20世纪的英美学校教育实践。其教育理念的起源于法国教育家卢梭所提出的“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9]。我国学者张生泉提出“教育戏剧”, 是指运用戏剧技巧从事教育的一个门类 、一种方式。刚开始, 它主要在学校课程等人才培养体系中体现, 以后又在社区教育等终身教育过程中出现。在教师或导演 (组织者)有计划的指导下, 它以人的活动天性为依据, 大量采用即兴表演 、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法进行[10]。
针对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以舞蹈动作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本课程重新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将体验式教学与教育戏剧相融合,呈现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方面,将幼儿舞蹈创编与戏剧表现结合,让舞蹈融入情境,因情境而生,使学生认识到儿童舞蹈不能局限于肢体语言,还可以融入台词和对话。另一方面,创新学前教育师资舞蹈创编能力培养模式与方法,关注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合作沟通能力、创新创造力、情境应变力等能力的培养。
其三,发挥团队教学效能。本课程加入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师资团队,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根据每个幼儿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幼儿每个阶段的肢体和肌肉动作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创编出适合幼儿且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发展的舞蹈。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提升学生创编能力。通过幼儿舞蹈不同形式、不同创编方法训练,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技能,找到儿童舞蹈创作的规律和方法,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对中外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深度内涵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创造力和表现力。
坚持以社会应用为准则,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安排尽量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角色扮演、创编故事、游戏、剧场演出等互动式的体验式舞蹈教学中加入教育戏剧元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采取以讲授法、示范法、技能训练法、情境教学法为主,以舞蹈案例分析、讨论法、舞台表演为辅的方式,教师在短时间内有选择、有重点地讲解学前舞蹈新知识,传递新方法,启迪新思维,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学前教师职业素养、能力要求以及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化、模块化设计。围绕做中学、创中学、演中学,组建三大课程模块,形成相互影响的内容体系,各个模块比重适当,每个模块都强调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课程评价。“三大模块”既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顶层划分,也是对课程不同章节微观设计的理念体现(图1)。课程具体章节虽然以某一模块为核心站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会渗透另外两种“学”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思想。
“做中学”强调营造理论探索与应用的参与互动式学习情境,师生、学生之间基于实践动作要领相互习得,在理论验证与探究中增加对幼儿舞蹈理论、创编知识的认知;情境体验中感受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文化自信。
“创中学”涵盖创编与创新双重意义,融舞蹈创编技法、教育戏剧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创新应用为一体,让学生体悟如何将“双创”合二为一,通过不同的主题与事件表达自己的“独创”,体现国家情怀。
“演中学”通过进阶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育戏剧的融合应用,以舞蹈创编小品展示与剧场汇报展演等“成品”演绎出对祖国的热爱、对幼儿的关爱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豪感。
图1 “幼儿舞蹈创编”模块化课程体系图
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教学的需求与特点,本课程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学习通平台建设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网络课程,搭建集自主探索学习、互动交流、同专业不同年级互评互学为一体的学习平台,包括课程内容建设、资源管理、教学互动、教学管理评估、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模仿教师动作、观看舞蹈视频、查阅资料等途径,完成独立创编舞蹈以及集体舞。以线下现场指导为主,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线上+线下的“个性化、小组化”教学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突破任课教师单一维度的评价方式,不仅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于课程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更是遵循新时代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强化协同校内外多方评价主体进行合作育人。学期末课程辅以成果汇报晚会为载体,邀请在校学生、用人单位(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与一线用户(幼儿家长与幼儿)观看晚会,通过问卷调查,发挥多元主体对本课程的评价与反馈作用,为进一步改善课程创新教学提供一线的建议。
第一,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导,以教育戏剧为抓手,以做中学、创中学、演中学的课程模块为载体,引领课程建设,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课程教学团队讲授幼儿肢体动作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将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融入舞蹈创编,加深了学生对幼儿动作的理解。第二,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第三,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第四,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尤其是以课程成果汇报晚会为载体,全面评价教学成果,搭建了课程教学与未来实践运用之间的桥梁。
自体验式教学创新以来,团队在不同的教学平台中展示了课程教学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讲教师获省级以上奖励2项,获省级奖励1项,获校级奖励2项,教学团队指导2名学生获2项省级以上奖励,指导20名学生获省级奖励。同时,团队还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长深入当地明珠幼儿园教研组,拟定创设教育戏剧+绘本阅读园本特色课程。组建与明珠幼儿园双方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目前已完成了对该园教师的戏剧表演课程相关培训工作,本学期也将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特点设计课程,进行教育戏剧课程探索实践,学期末进行成果展示。
为进一步了解课程教学成效,不断完善课程改革,本课程不断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以获取学生及相关主体(幼儿园、幼儿家长)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学生评价方面,自2016年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以来,学生学年教学评价分数由最初的93.72提升到99.41(表1),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评分逐年提升,反映了课程教学创新成效显著。此外,教学团队在四个平行班中随机选择30名学生的课程评价为样本,采用NVIVO11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学生的评价集中于创编、教育戏剧、表演、想象力、自我感知等词频,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表1 教学创新以来历年学生教学质量评价表
自本课程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探索以来,持续推进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与社会应用性的原则,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求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未来在实践教学中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创新成效。
本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效果的发挥需要场地、道具、服装、设备等硬件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在当前教学实践中仍有所欠缺,需要学院与学校层面统筹安排,必要时可以寻求外援企业单位协助,为教学创新实践提供更为扎实的硬件条件。
本课程学生存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部分班级1个男生也没有)的现象,导致学生在人物形象塑造及动作创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课程创新实践中需重视该问题,鼓励学生突破性别限制,开展多样化舞蹈创编。
未来将从教学团队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两方面进一步完善,积极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响应政策号召,将“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建设成为本科一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