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戒前的运动习惯与康复巩固期强戒人员心理的关联性研究

2021-04-18 08:26游永豪刘正艾闻剑飞康亚志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戒毒毒品受试者

游永豪,宋 旭,刘正艾,闻剑飞,王 强,康亚志,郝 伟

(1.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省戒毒管理局 教育处,安徽 合肥 230031)

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1]指出,2017年约有2.71亿人在前一年使用过毒品,占全球15至64岁的人口的5.5%。2018年我国吸毒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规模依然较大[2]。戒毒工作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目前没有发现任何一种药物或方法能够戒断毒瘾。研究表明,规律的体育运动能够改善强戒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3-5]。因此,2019年起司法部将运动戒毒作为常规戒治项目,在全国戒毒场所全面推广[6]。大力开展运动戒毒工作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人吸毒后,在心理、身体上是否会受到较小的影响,或者是否更容易康复。这对吸毒的预防与治疗都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为探索这一问题,在安徽省戒毒管理局的指导下,对安徽省三个戒毒所的283名强戒人员进行了调查与测试,探索强戒前的运动习惯与康复巩固期的心理健康、人格、自尊、毒品渴求度的关联性,为运动戒毒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安徽省三个戒毒所(2个男子戒毒所、1个女子戒毒所)283名强戒人员。纳入标准[7-9]: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有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病史;只具有冰毒吸毒史;年龄在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完成生理脱毒进入康复巩固阶段;经医院体检证明无明显疾患,无运动禁忌症;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干预。

其中强戒前属于体育人口的24人,非体育人口259人。体育人口占比8.5%。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其判定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10-1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强戒人员、体育人口方面的文献资料,确定调查与测试内容,了解相关研究的前沿状态。

1.2.2 问卷调查法

编写强戒人员入所前体育锻炼调查问卷,重点调查强戒人员强戒前每周身体活动次数、每次身体活动时间与强度,用于判定强戒人员是否属于体育人口。采用SES量表调查强戒人员的自尊,SCL-90量表调查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EPQ量表调查强戒人员人格特点。以上三个量表经多次验证,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均由戒毒所教育科民警统一给强戒人员发放。共发放295份,回收295份,有效问卷291份。

1.2.3 毒品渴求度测试

采用VR毒瘾评估系统测试强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度。主要测试指标包括静息态心率、诱发态心率、心率波动、静息态LF/HF、诱发态LF/HF、LF/HF波动、主观渴求评分、自觉觅药评分、毒品态度评分等。静息态是带上VR眼镜后未看到吸毒场景的状态,诱发态是受到吸毒引诱后的状态,主观渴求评分、自觉觅药评分、毒品态度评分均是在受到吸毒引诱后对毒品的主观渴求度。

1.2.4 数理统计法

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间的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0.05,非常显著性水平取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习惯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

SCL-90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共包括敌对、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9个分量表和反映睡眠、饮食情况的“其他”[12-13]。敌对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个方面反映受试者的敌对表现;焦虑反映受试者焦虑症状;精神病性反映受试者精神分裂症状;恐怖反映受试者恐怖症状;偏执反映受试者猜疑和关系妄想等症状;强迫症状反映受试者临床上的强迫症状;躯体化反映受试者主观的身体不适感;人际关系敏感反映受试者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抑郁反映受试者的抑郁症状。每个分量表各题目均分标准:1~1.5表明自我感觉没有量表中所列的症状;1.5~2.5表明自我感觉有少许症状,但无实际影响或影响甚微;2.5~3.5表明自我感觉有症状,对受试者有一定影响;3.5~4.5表明受试者自我感觉有症状,对受试者影响程度较高;4.5~5表明受试者自我感觉症状十分严重,对受试者影响程度很高。

注:*表示P<0.05,**表示P<0.01。图1 强戒人员心率健康得分情况图

由图1可知,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入所后在康复巩固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各分量表得分均在1.5分左右,阳性症状均分稍高,但都处于对受试者几乎没有影响的状态。

2.2 运动习惯与人格的关联性

EPQ量表用于测量受试者的人格特点。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性(L)四个分量表[14-16]。P得分越高,精神病症越严重,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不友好,经常寻衅滋事等;E得分越高,表示越外向,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易冲动;N得分越高,越容易焦虑、担心、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L得分越低,说明受试者越朴实幼稚,问卷越有效。

注:1.*表示P<0.05,**表示P<0.01;2. 反向计分题已经反向计分。图2 强戒人员人格特点分布图

由图2可知,在康复巩固期,体育人口的精神质、神经质得分明显低于非体育人口,掩饰性得分高于非体育人口。体育人口的内外向得分与非体育人口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与非体育人口相比,体育人口入所后的精神、神经状况较好,但掩饰性较高,不够质朴。

2.3 运动习惯与自尊的关联性

SES量表用于评估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SES得分越高说明自尊心越强。25分以下自尊程度较低,26~32分自尊程度中等,33分以上自尊程度较高[17]。自尊心中等最好,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好的表现。

注:*表示P<0.05,**表示P<0.01。反向计分题已经反向计分。图3 强戒人员SES得分情况图

由图3可知,体育人口入所戒毒后的自尊明显高于非体育人口。同时,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一般人群的自尊水平,说明有规律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群入所戒毒后仍然保留较高的自尊水平。

参与调查的强戒人员自尊程度均为中等,说明虽然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但是均处于正常水平。

2.4 运动习惯与毒品渴求度的关联性

静息态心率就是“安静心率”,规律的、科学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功能,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心率适当降低。诱发态心率是受到吸毒引诱后的心率,心率变得越高,说明受到的引诱越强烈,对毒品的渴求度就越高。心率波动是测试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幅度,其值越大,也就说明对毒品的渴求度越高。

心率变异指标LF/HF反映了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均衡性,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时,LF/HF增大;反之,LF/HF减小[18]。因此,LF/HF是反映神经兴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兴奋程度越高。LF/HF波动越大,说明强戒人员受到吸毒引诱后的神经兴奋性变化越大,对毒品的渴求度就越大。

注:*表示P<0.05,**表示P<0.01。图4 强戒人员心率特点分布图

注:*表示P<0.05,**表示P<0.01。图5 强戒人员LF/HF特点分布图

由图4、图5可知,体育人口的静息态心率、LF/HF比非体育人口低,可能是由于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提升了心血管机能,而这种机能表现一直持续到入所戒毒后的康复巩固期。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的心率波动、LF/HF波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两个指标并不能有效反映受到吸毒引诱后体育人口与体育人口的差异。

*表示P<0.05,**表示P<0.01。图6 强戒人员主观毒品渴求度分布图

由图6可知,体育人口的主观渴求评分、自觉觅药评分、毒品态度评分均低于非体育人口,说明强戒前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强戒人员的主观毒品渴求度。

3 结论

(1)强戒前规律的体育运动与康复巩固期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无关,但是可以使强戒人员保持较好的精神、神经、自尊状况。

(2)强戒前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降低强戒人员的主观毒品渴求度,但是对受到吸毒引诱后的神经兴奋性没有显著影响。

猜你喜欢
戒毒毒品受试者
销毁毒品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火烧毒品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