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显光,刘丽芳,郑璇,曾丽红,周瑶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好发于非哺乳期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也可见于哺乳期和妊娠期[1-2]。发病初期,患者乳房可出现肿块,伴有疼痛不适,中期肿块可演变成脓肿,后期脓肿破溃,久不收口,可形成窦道和瘘管,部分患者可伴有红斑、双足关节疼痛等并发症。西医以激素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效果不佳,且乳房外观受损[3-5]。笔者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为玄府开阖失常,郁闭不通,浊毒内生,阻塞乳络,久病及络,浊毒不去,日久损伤乳络所致,论述如下。
1.1 玄府理论概述《黄帝内经》首提“玄府”:“所谓玄府者,汗空也”,为狭义玄府之由来。后刘河间在《黄帝内经》基础上,根据玄府形态及生理特性,将其内涵进一步扩展,言:“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皆应有之。”提出玄府具有广泛性、微观性、开阖性[6],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为“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具有运转流通气血津液、渗灌濡润四肢百骸、运转神机、调整阴阳的作用,此为广义玄府之义[7-12]。
1.2 玄府生理病理《金匮要略》 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而“血气以流通为贵”,而气机之升降,营卫之流行,气血之灌注,津液之输布,神机之运转,皆赖玄府通利,故玄府以通为用,郁闭为逆,玄府正常开阖才能保证人体必需物质的正常运行输布,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玄府郁闭不通,则人体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饮、瘀血、浊毒内生,着而不去,流注脏腑经脉,使神机废、气机闭、津液停、痰饮生、瘀血结,正如 《素问·六微旨大论》 所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2.1 络脉理论概述络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络脉单纯指经络之络脉部分,广义络脉包涵“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络脉首见于《黄帝内经》:“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分布于全身各处,通达经脉未能及的器官和形体,且能加强表里联系。张仲景提出,六淫邪气、脉络空虚、瘀血内停、痰饮留滞阻于络脉,皆可导致络病,并提出络脉损伤可形成癥瘕、疟母、肝着、虚劳、胸痹等络脉病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行气化滞通络法、化痰逐瘀通络法、虫蚁搜剔通络法,创制鳖甲煎丸、大黄虫丸等通络名方[13]。叶天士进一步发展了络病理论,提出络病病机为:“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久痛在络,营中之气,结聚成瘕”“久痛入络”等,认为络病主要病变包括络中气滞、血瘀、痰阻,并提出“络以辛为泄”“久病在络,气血皆窒,当辛香缓”的治法,创立了“辛味通络”诸法。吴以岭院士系统开展“络病证治”研究,提出络病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14],现代医家将此理论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中。
2.2 络脉生理病理络脉内入五脏六腑,外出四肢百骸,无所不至,“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意为络脉具有渗灌气血津液、使经气环流不休之功,为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和要道,为沟通内外的桥梁,“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故络脉也当以通为用,络脉细小而窄,当络脉受损时,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会导致热毒滞络、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等[15]。
3.1 玄府内闭,浊毒内生玄府无处不有,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升降出入正常,则无器不有。若外邪侵袭玄府,玄府郁闭,或久病玄府无力开阖,则气血津液流通失常,湿郁、痰凝、血瘀留而不祛,有形之病理产物蓄积,日久结成肿块。“六气皆从火化”,湿郁、气郁、痰凝、血瘀久郁化火,故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初期可见实热之象。刘河间指出:“热气怫郁,玄府闭密”,则“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肉芽肿性乳腺炎常可见乳房麻木或疼痛,且常出现下肢结节性红斑,致下肢痿痹不用[16]。《灵枢·痈疽》云:“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玄府郁闭,气血不畅,郁而化热,热盛则肉腐,故肉芽肿性乳腺炎中期可见乳房肿块化脓。
3.2 浊毒阻络,乳络虚损《疡医大全》提出:“妇人乳有十二穰”,“穰”即为乳络,明确提出乳络的存在和概念,玄府为络脉之门户,流通气液津血。络脉伏于脏腑,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两者互通互用并相得益彰[17]。玄府受外邪侵入袭,郁闭不通,或玄府虚损,开阖失司,外感之邪毒、内生之痰浊、瘀毒,着于乳络而不去,乳络受损失养,形成乳络病变。其病机关键为乳络受邪气阻滞,加之乳络细小而窄,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致气机不畅,津液输布不利,水精不布,湿浊、瘀毒等病理产物聚于乳络,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使乳络失于濡养,致与乳络相连的玄府萎废不用,闭塞不通,即“络病及玄”。
在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过程中,玄府与乳络联系紧密,相互为病。治疗方面,根据玄府-络脉结构与病变特点,以通为用,结合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程特点,初期肿块突发,郁火不散,当以透表开玄为主;中期肿块成脓,痰饮、瘀血等浊毒积而不去,应祛浊开玄,给邪以出路;后期久病及络,乳络虚损,正虚邪恋,须补虚通络,扶正祛邪。在药物使用上,应注重使用辛味药,刘完素认为,辛味药尤擅“启玄通闭”;叶天士也提出“辛味通络”。
4.1 透表开玄,兼清郁热此法适于肉芽肿性乳腺炎初发之时,此时由于外邪侵袭,玄府郁闭,或病理产物内生,久郁化火,壅塞玄府,发为此病,病变在卫。临床以突发肿块,伴有红肿疼痛不适为主,可伴发热。遵“在卫汗之可也”之法,发在表之邪气,开闭塞之玄府,并兼清郁热。选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辛凉之品,以透邪外出,兼清郁热。
4.2 祛浊开玄,通络祛腐玄府郁闭不通,开阖失司,外感之邪毒、内生之痰浊、瘀毒不祛,成为新的致病因素,郁久化热,热盛则肉腐,化而为脓。当肉芽肿性乳腺炎病情进展由肿块期转为脓肿期时,浊毒已由无形之邪化为有形之物——脓液与腐肉,此时应提脓祛腐,使腐肉、脓液尽快排出,给邪以出路。治疗上应以外治法为主,内治法为辅[18],可使用鸡血藤、丝瓜络、王不留行等通络之品内服,使浊毒、腐肉、脓液尽除。
4.3 补虚通络,濡养玄府肉芽肿性乳腺炎后期常出现脓液清稀,久不收口,创面难愈的症状,为久病乳络虚损不荣所致。《素问·痹论》云:“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叶天士提出:“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后期瘘管不愈,久不收口,当补虚通络,濡养玄府,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可采用温阳法温煦乳络,也可采用补血养虚法濡养乳络,使乳络得荣,玄府得养,可用阳和汤、托里消毒散等。
卢某,女,35岁,2020年5月20日初诊。主诉:发现左乳肿块2 d。患者2 d前左乳受外伤,随后出现肿块,伴刺痛,1 d前肿块增大,皮肤微红,皮温高,乳腺彩超示:“左乳混合回声改变,考虑乳房炎性病变”,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遂来就诊。现症见:左乳肿块,伴疼痛不适,皮色微红,皮温高,纳眠可,二便调。辨病为粉刺性乳痈,辨证为气滞热壅证,方用瓜蒌牛蒡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瓜蒌皮、金银花、黄芪各15 g,天花粉、蒲公英、连翘、牛蒡子、黄芩、栀子、皂角刺、川芎各10 g,14剂,水煎服,每1剂。外用阳和膏、如意膏(均为院内制剂)交替贴敷。
2020年6月4日二诊,肿块变小变软,常有刺痛不适,前方加三棱、莪术、香附各10 g,续服14剂。外治仍以如意膏、阳和膏交替贴敷。
2020年6月19日三诊,左乳红肿疼痛,查体:于左乳肿块中央可扪及一范围约3 cm×3 cm的囊肿,皮温高,按之痛甚,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乳脓肿切开排脓术,放置引流条,用矾冰液(院内制剂)湿敷,以垫棉法加压包扎,定期换药。内治予消痈乳康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金银花、柴胡各15 g,附子(先煎)、鹿角霜、牛蒡子、陈皮、法半夏、猫爪草、王不留行、丝瓜络、当归、川芎各10 g。14剂,日1剂,水煎服。
2020年7月4日四诊,伤口未愈,左乳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疼痛较前好转。查体:左乳1~3点位可扪及肿块,约3 cm×2 cm大小,质韧软,无明显压痛,挤压无明显脓液流出。内治以托里消毒散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黄芪、白术、党参各15 g,当归、赤芍、山药、薏苡仁、鹿角霜、川芎、茯苓、炙甘草各 10 g。14剂,日1剂,水煎服。予橡皮生肌膏促进伤口愈合。
2020年7月25日五诊,伤口已愈,左乳肿块较前变小,前方去赤芍加白芍、牡蛎、鳖甲各15 g,继服28剂。1个月后左乳肿块完全消退,乳房外观保持良好,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此例患者首诊时以局部肿块伴红肿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体内浊毒闭塞玄府,邪毒胶着不解,久郁化火,又受外力刺激乳络,使气机紊乱,郁闭不通,猝然发病。故一诊时予以辛凉药物透邪外出,兼清郁热。二诊时,患者刺痛不适,予三棱、莪术理气止痛,气行则血行。三诊时,患者肿块化脓,以外治为主,促进脓液腐肉消散,内治辅以祛浊通络法。四诊时,脓液大多消散,浊毒已祛,予托里消毒散加减扶正祛邪,补虚通络。五诊时,正虚难以速愈,故予白芍、鳖甲、牡蛎增强其补虚之功,促进创面愈合。
肉芽肿性乳腺炎虽然是一种良性乳腺疾病,但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脓肿破溃、创面愈合后易形成较明显疤痕,目前尚无规范的治疗方式。笔者基于络病-玄府理论,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机为玄府内闭,浊毒内生,浊毒阻络,乳络虚损,根据其病程特点,灵活运用透表开玄法,祛浊开玄法,补虚通络法治疗本病,可缩短病程,减轻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