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点辨治眼病验案4则*

2021-04-17 17:59蕾,李
中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温服眼病右眼

姚 蕾,李 点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审视瑶函》曰:“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1]眼与人体其他部分是一个整体并相互联系和影响,其发病与经络不畅、脏腑失调等息息相关。正气亏虚,邪气亢盛,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则眼病生。中医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在防治眼病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极佳的疗效。李点教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博士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熊继柏,潜心临证三十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辨治眼病,崇尚“辨证准确,大法既明”,治学深研,勤于实践,经验丰富,疗效颇佳。笔者跟师学习,受益颇丰,特摘取验案4则,以作分享。

1 心脾两虚,目珠隐涩案

患者,女,34岁,2020年9月1日初诊。主诉:双眼干涩2个月。患者双眼干涩2个月,伴异物感,头晕,疲乏,口干,少寐,阵发心悸,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既往“贫血”病史。查视力:右眼0.25,左眼0.80,双眼结膜淡白,角膜透明,眼底正常。泪液分泌试验:右眼5 mm,左眼3 mm。西医诊断:干眼(双)。中医诊断:白涩症(双),心脾两虚证。治以健脾益气,养血润目,方用归脾汤加减。处方:白术10 g,当归10 g,茯神15 g,黄芪10 g,蜜远志10 g,龙眼肉10 g,炒酸枣仁30 g,党参10 g,木香6 g,炙甘草10 g,大枣3枚,北柴胡10 g,神曲15 g。12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继服琥珀酸亚铁等自备药物。

2诊:2020年9月15日,患者眼部及全身症状明显好转。泪液分泌试验:右眼8 mm,左眼6 mm。效不更方,前方更进12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2个月后随访,患者病愈,未复发。

按语:“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1](《审视瑶函》)干眼(白涩症),症见眼部干涩不爽,或异物感、灼烧感,为眼科常见病之一。常因情志不畅致郁热内生;燥邪伤阴;肝肾不足,津液不生;津亏、气虚等致目失滋润而成[2]。李点强调脏腑功能失调是干眼发生的重要原因,肝肾阴虚为其常见证型之一[3]。但本病不可一概而论,“有其内必形其外”,必须审证求因,标本兼治[4]。

《兰室秘藏》云:“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于脾,上贯于目……故脾虚则五脏六腑之精皆失于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5]本病例症见眼干、头晕、疲乏,素体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滋养,故眼中干涩不爽,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此乃归脾汤之证。方中以白术、黄芪、党参健脾益气,远志、茯神宁心安神,当归、龙眼肉、大枣补血养心,木香行气舒脾,佐以柴胡疏肝行气,神曲健脾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气旺血生,气血上荣,诸证悉解。

2 风热犯目,热极生翳案

患者,男,51岁,2020年8月9日初诊。主诉:双眼灼痛3 d。患者于3 d前感冒,随之出现双眼红赤、灼痛,畏光流泪,口干咽痛,小便黄,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浮略数。无外伤史。视力:右眼0.40,左眼0.60。双眼睫状充血,荧光素染色可见角膜有树枝状着色,角膜后沉着物(-),双眼前房正常,房水闪光(-),虹膜纹理清,瞳孔形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西医诊断:病毒性角膜炎(双)。中医诊断:聚星障(双),肝经风热证。治以疏风清热,退翳明目,方用新制柴连汤加减。北柴胡10 g,黄连3 g,黄芩10 g,赤芍10 g,荆芥10 g,防风10 g,金银花10 g,连翘15 g,木贼10 g,甘草6 g。7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配合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4次/d,并辅助眼部热敷,2次/d。

2诊:2020年8月16日,患者眼痛、畏光流泪及睫状充血明显减轻,角膜染色(±),予前方加蝉蜕10 g,谷精草10 g,以增退翳明目之效。10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继点更昔洛韦滴眼液,热敷双眼。

3诊:2020年8月26日,患者眼痛诸症悉除。视力:右眼0.80,左眼1.00,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未遗留瘢痕。

按语:《证治准绳》曰:“聚星障证,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微黄者急而变重”[6];“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6]。病毒性角膜炎以眼部刺痛、畏光流泪、目中红赤、黑睛细小翳障为特征,常因疲劳、感冒等诱发,病情较长,易反复发作。多因风热外袭客于黑睛;素体肝经火旺,加之外邪入侵,灼伤黑睛;病后正气不足,复感风邪;或饮食不节,脾胃湿热所致。治疗当辨病之初起或是日久,以务祛邪或是扶正为要[7]。李点治疗黑睛翳障,重视祛邪退翳,退翳之法宜及早运用,且贯穿治疗全程,并内外兼治。

本案例起于感冒之后,风热邪毒,上犯于目,入侵肝经,客于黑睛,骤生翳障。《秘传眼科纂要》云:“目风兼火泪如汤,急用予家柴连汤。”[8]故取新制柴连汤,柴胡疏肝理气,黄连、黄芩清肝经之热,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木贼祛风清热退翳。《银海精微》云:“虽翳自热盛,然治法先退翳而后退热者,谓热极生翳。若无赤热,则血之冰而翳不能去矣。”[9]药后风热渐退,而翳障未除,故加蝉蜕、谷精草及时退翳明目,以免障碍视力。

3 肝经郁热,气逆暴盲案

患者,男,52岁,2020年6月18日初诊。主诉:右眼视力剧降8 d。患者右眼视力剧降8 d,伴有头部胀痛,心烦易躁,夜寐欠安;舌红紫,苔薄黄,脉弦。既往“高血压病”病史。查视力:右眼0.25,左眼1.20。眼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8 mm Hg。眼底照相:右眼后极部片状出血、渗出,黄斑区反光不清;左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示:右眼黄斑视网膜内层出血,神经上皮层间见渗出。血压:170/118 mm Hg。西医诊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右眼)。中医诊断:暴盲(右),肝郁化火证。治以疏肝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处方:牡丹皮15 g,栀子炭10 g,醋北柴胡10 g,赤芍10 g,生地黄15 g,茯苓15 g,白术10 g,甘草5 g,煅石决明15 g,川牛膝15 g,钩藤15 g,白茅根15 g,地榆炭15 g。10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口服地巴唑片,10 mg/次,3次/d;肌苷片,0.4 g/次,3次/d。嘱其自服降压药并定期测查血压。

2诊:2020年6月28日,患者头痛止,诸症皆减,舌红淡紫,苔薄黄,脉弦细。右眼视力增至0.30,眼底部分出血吸收,黄斑水肿消除。血压:140/110 mm Hg。予原方去白术,加丹参15 g。10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3诊:2020年7月14日,右眼视力0.50,左眼视力1.20,眼底出血吸收明显,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滑数。血压稳定于140/85 mm Hg左右。予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山药10 g,茯苓15 g,泽泻10 g,牡丹皮15 g,山萸肉10 g,酒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蒲黄10 g,木香6 g,藕节炭15 g,钩藤20 g。10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1个月后复诊,患眼出血完全吸收,视力:右0.60+,左1.20。

按语:《证治准绳》云:“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此即暴盲之病。“离经之血便是瘀”。眼底出血,常以暴盲为主症,为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出血性疾病,非指单一眼病。常发生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首要为高血压[10]。本病常因情志内伤,肝郁气结,郁火内生,循经上扰,灼伤脉络,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而致。眼内出血病程之中有各期的特点,李点治疗本病,提倡分期辨治,早期止血为主,中期活血,后期化瘀、补虚为主[11-12]。“离经之血便是瘀”,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气血同治,止血不忘祛瘀,以利复明,活血谨防出血,当精心观测病情,杜绝反复出血之变。

《黄帝内经》云:“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开窍于目,肝气条达,则气机调畅。本案例患者有“高血压病”,素体肝阳偏盛,情志不畅,气郁久化火,郁火上逆,灼伤目络,以致血溢络外,视力骤降。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为对证之方,加白茅根、地榆炭凉血、止血,丹参、川牛膝活血,引血下行,钩藤、石决明清肝、平肝,全方清肝理气和血,即所谓“血之所以不安者,皆由气之不安故也,宁气即是宁血”[13]。(《血证论》)凉血止血而活血化瘀,以生新血,助明目。病至后期,郁火已清,阴血不足,则予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正本清源,收效甚佳。

4 痰热上扰,睛高突起案

患者,女,28岁,2020年7月16日初诊。主诉:右眼球前突半个月。患者右眼球前突半个月,且日渐加重,伴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在外院诊为“炎性假瘤”,医生建议激素治疗,患者暂未接受,而来本院求医。患者自述病前工作压力较大,心烦少寐日久,刻诊:右眼球前突,伴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口干口苦,心烦,夜寐不安,便结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患者否认甲状腺相关病史。查视力(矫正视力):右眼1.00,左眼1.00。右眼球前突,眼球运动正常,结膜充血(+),压痛(+),角膜清,瞳孔形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正常,左眼前节正常,双眼底未见异常。眼球突出度:右眼16 mm,左眼14 mm。眼压:右眼14 mm Hg,左眼12 mm Hg。眼眶CT示:眶内球后脂肪密度增高,眼外肌未见明显增粗。西医诊断:眼眶炎性假瘤(右)。中医诊断:突起睛高(右),痰热上扰证。治以清热化痰,理气除烦,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黄连6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枳实10 g,竹茹10 g,牡丹皮15 g,薄荷6 g,炒栀子10 g,酸枣仁15 g,甘草10 g,生姜5 g,龙胆6 g。10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诊:2020年7月27日,患者右眼前突明显好转,眼痛显减,结膜充血(±),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续前方,7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3诊:2020年8月6日,患眼前突基本消除,与左眼无异,睡眠增进,时有心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10 g,炒栀子10 g,醋北柴胡12 g,白芍10 g,茯苓15 g,白术10 g,薄荷6 g,甘草6 g,生地黄15 g,酸枣仁10 g。10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1个月后至我院体检时未见复发,双眼外观一致,全身无不适。

按语:眼眶炎性假瘤以眼球突出、结膜红赤为特征,又称特发性非特异性眼眶炎症,需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真性肿瘤相鉴别,临床多用激素治疗,但易复发。谢立科[14]认为本病多因风热毒邪上攻于目所致,早期以祛风清热解毒,中期为有形邪毒积聚,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后期邪去正虚,以补虚为主。李点认为邪热、痰凝、气结、血瘀是瘤肿形成的主要原因,炎性假瘤肝郁气结证、痰热上扰证较为多见,其治当审证求因寻其本,消肿散结治其标。

《太平圣惠方》云:“夫人风热痰饮,渍于脏腑则阴阳不和,肝气蕴积生热,热冲于目,使睛疼痛,热气冲击其珠子,故立突出也。”[15]本案患者因持续的工作压力,导致情绪压抑,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因湿痰结聚,热因气郁而生,痰热交结,凝结于目,则见目珠前突、眼部红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所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原之温胆。”[16]故选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散结消瘤。方中以半夏为君,臣以竹茹,清热化痰;黄连清热散邪;陈皮、枳实理气行滞、导滞散结;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调和脾胃;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再加牡丹皮、栀子、薄荷清热散瘀。后期用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解郁,乃根治起病之因。

5 讨 论

《灵枢·大惑论》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丹溪心法·能合脉色可以万全》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17]脏腑失调、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可通过内外相袭的规律,显现于目。李点认为治疗目疾,应重视“五脏相关”理论,把握眼的脏窍关系,眼病不离于目,而不止于目;临床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眼病的发病特征,更重视患眼病的人,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临证注重审证求因,善于明确病因,抓重点,防传变,助复明,“治病必求于本”。干眼案中,审证求因,抓住脾虚、气血不足的病机,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养阴润目;病毒性角膜炎案中,根据黑睛在脏属肝,肝主风,黑睛在表属于外障眼病,明确肝经风热之证,结合黑睛受邪重者易留翳障,治肝为主,防传变,治疗过程中及时使用退翳之法;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案中,针对“离经之血”“瘀”和“虚”之特点,重视气与血的关系,究其具体病因辨证分型,分证论治,以助瘀血散、新血生,早日复明;眼眶炎性假瘤案中,标本兼治,病之初起治标、退肿消瘤为主,后期清热,祛除余邪,理气解郁,根治起病之因。

猜你喜欢
温服眼病右眼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治支气管炎
治疗宫血的民间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