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艺术的音画互动

2021-04-17 06:43
新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音画视觉艺术大调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曾在1912年创作实验戏剧时说,不同艺术门类的力量,可以产生“深邃丰富的艺术形式”,他说的综合性艺术的是某种戏剧。戏剧音画互动,是种能同时诉诸视听的艺术,加上在舞台上直接表演,往往可以直触观众的心灵。视听艺术的互动与交融对许多艺术家的创作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康定斯基的许多作品想要表达的就是他对音乐的感受,为我们贡献了许多用视觉艺术表现其他感官感受的精彩范例。

汉字艺术是将中国的文字与绘画语言结合,尝试以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来表现日常使用的文字。汉字艺术作为当代艺术,是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创作形式,脱离了汉字的实用功能,汉字艺术的创作手法和创作形式便有了多种可能,可以大胆尝试汉字在视觉艺术中的各种可能性。如果论汉字艺术是一种当代艺术的话,中国的汉字艺术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并有机地将西方当代艺术的前卫理念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它既能容纳世界其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又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升华出具民族特色的汉字精神,在中国形成了一种适应当代审美需求,逐渐发展成型的当代艺术,它是种通过汉字现代书写、绘画语言表达、材料多元运用、立体空间构建等多方面融合、多元化表达、多维度呈现的综合艺术。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生命活力、也最美丽的语言。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对于视觉艺术、视觉艺术对于音乐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指人内心的震撼和感触,作为艺术家,如何能将这种感受以画面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者是否有必要,是一个可以持续探讨的问题。审美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认识活动,汉字艺术与音乐是否能够进行互动演绎,通过舞台,通过音乐的演奏和汉字水墨艺术的现场创作,将视觉艺术与音乐的演绎互动、情感互通、音画互融,为观众在舞台上呈现戏剧般的“音画”体验。

音画的互动,可以尝试将音乐感受融入到汉字艺术的创作表达过程中,是汉字艺术多元呈现的有益尝试,也是汉字艺术向大众传播的重要手段。在艺术互动与创作过程中,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视觉艺术创作,尤其是汉字艺术这种既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呈现当代艺术特质的艺术表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将开启全新的途径。

人的感觉系统是丰富多元的。中国和西方历史中,自古以来耳朵和眼睛,声音和图像究竟孰轻孰重的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有的学者认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是我们的眼睛,它是“感性的工具”,它使我们能最充分广泛地欣赏自然、欣赏美和艺术;而耳朵是“理性的工具”,最适宜于接受己经被赋予形状的原料。也有学者认为视觉是我们理解世界的首要感觉,眼睛在五官最前。然而在谈论艺术中综合“音画”问题时,我们没有必要陷入过去的争论,如果反复思考作为感性的眼睛和理性的耳朵是否有道理,或是一味区分两者观察和体悟的功能,都会阻碍我们的在艺术创作上的发挥。

视觉形象,是我们通过感受自然、声音、环境等等外在可以感知的事物后,形成的一种可以用眼睛观看的视觉化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形成,有不同的途径与方法,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观看,然后直接形成具体的形象;我们也可以将其他感官感知到的东西,比如听到音乐、故事,嗅到芬芳、触摸各种材质的感觉,转变成一种非具象的形象,当然这种感觉因人而异,也有可能突闪而出的是某种具象的形象,因为我们通过声音也能感觉到某种具体事物;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可能的感觉系统,在脑海中形成形象的过程中,融入我们的思考,增强对某种感受的记忆,比如强调某段乐曲在音色、和声、旋律等方面的特色,使我们感触到的形象有新的视觉呈现,从而形成全新的视觉形象。

“在旋律与色彩中领悟金陵十二钗”汉字艺术音画体验活动中,笔者与其他几位艺术家根据红楼梦情节选取了《红楼大观》《红楼序曲》《葬花吟》三首极具象征意义的词曲作为音画跨界演绎曲目,将红楼梦十二金钗的“形象”在舞台上呈现,用汉字水墨艺术进行了人物形象相对应的色彩感受分类,并通过现场音乐的演奏结合这种感受,将十二金钗的人物性格和形象特征以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进行阐释,或明快、鲜亮、活泼,或高冷、幽雅、澄澈,或零落、冷幽、残败。另外在“对应音乐书写的情感趋势与多元理解”音乐与汉字水墨艺术的现场互动中,试图在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多元理解上进行现场视听转换,转换过程中我们将音乐家所理解的音乐色彩、旋律、节奏对应的视觉形象梳理出自己的理解,并把这样的理解在现场呈现,来阐释音乐和书写艺术之间发生的内在关系。“音美以感耳”是听觉,“形美以感目”是视觉。在我们创作、欣赏音乐之时,既要有听觉系统的感知,更可以借助眼睛的帮忙,听视相融,可以呈现出更为奇妙的多彩世界。

欣赏音乐,犹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音乐的循序演奏如同展开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可以倾心聆听,我们可以用心品味,我们可以潜心思索。伴随音乐的流淌,音阶、旋律的起伏,我们心中的画卷可以带我们走进不同的艺术空间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音乐和色彩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会综合影响人们的情感,在众多音乐与色彩的研究中,在音乐调性和色彩调性的研究领域,很多音乐家和视觉艺术家都做过大量研究,比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Rimsky-Korsakov]将调性与色彩联系在一起:C大调为白色、G大调为棕黄色、D大调为金黄色、A大调为鲜艳的玫瑰色、E大调为蓝宝石般的青玉色、B大调为铁灰色、#F大调为灰绿色等;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对调性颜色的理解:C大调为红色,一个升号的G大调为橙、玫瑰色、D大调呈现出灿烂的黄色、A大调为绿色、E大调为浅蓝、B大调为铁灰,#F大调为湛蓝色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在作曲家的眼中音乐与色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同时可以看出,音乐的色彩表达,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我对于音乐与色彩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体对于音乐与色彩的独立感受,进行音乐创作或者绘画创作,都将形成独特的画面形式和独特的色彩语言,这正是艺术从认识到表达的多姿多彩、变化丰富的面貌。

勋伯格曾说过,艺术家为之奋斗的最伟大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表现他自己。他觉得我们的心灵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音乐元素在绘画中的体现,是许多画家经常想表达的主题。视觉画面,是艺术综合表达的呈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创作我们的画面:以素描的方式,强调素描语言的塑造力和深入表达的多样性;以水墨的方式,强调中国水墨元素的灵动性和直抒心灵的写意性;以色彩的方式,强调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关系下形成的色彩调性与色彩感觉的生动性;以材料综合的方式,强调语言跨界和手法拓展等等。而音乐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画面灵感的冲动,用心体悟音乐中跃动的音符,我们自然而然地使线条产生起伏的变化,沁人心脾的音色变化,可以引导我们提升色彩的感知和表达,旋律的变化,我们的画面可能出现构成语言上突如其来的对比,将这些感受再现出来也考验着我们绘画语言的有效性。

把汉字艺术与音乐结合,通过舞台表演,是汉字艺术身处当下这个时代艺术表达方式的一种尝试,可以调动我们对于视听艺术的融合和通感体验,也便于将汉字艺术以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进行推广,并以此使更多的人从“音画”的互动中感受汉字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音画视觉艺术大调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G大调随想曲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