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4-17 15:24黄志霞
中外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预见性负性骨科

黄志霞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三病区,福建漳州363005

骨科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恢复时间长,多疼痛剧烈、症状难以控制,加之骨伤部位活动功能受限,影响其自理能力及正常的生活活动,患者难免出现焦虑、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及康复进程,同时导致免疫力降低,诱发多种并发症[1-2]。而康复进程的延缓又会加剧患者的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结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预见性发现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消除危险因素,促进患者转归[3]。研究报道[4],预见性护理对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文对该院骨科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4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指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骨科收治的3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1例。观察组男性102例,女性69例;年龄15~83岁,平均(47.65±3.81)岁;上、下肢骨折分别31例、47例,脊柱骨折25例,关节疾病24例,腰椎间盘突出21例,其他23例。对照组男性103例,女性68例;年龄16~84岁,平均(48.03±3.77)岁;上、下肢骨折分别32例、44例,脊柱骨折27例,关节疾病23例,腰椎间盘突出19例,其他26例。两组患者性别差异、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目前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指引。①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主观感受、疼痛程度等的基础上,结合既往的骨科护理经验,仔细分析其现存和潜在护理问题,找出影响因素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对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②加强感染控制。强化对护理人员感染控制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将科室感染控制与护理工作绩效考核挂钩,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度,强化其无菌操作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将感染控制纳入日常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形成无菌操作的习惯。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培养其预防感染的意识,同时学会伤口异常的识别,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③心理疏导:患者卧床时间长,加之对预后的担忧,难免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治疗依从性不佳。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鼓励其表达真实的感受,除运用心理干预工具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外,还通过健康宣教、病友联谊会等缓解其负面情绪,帮助其重建认知,重树治疗信心,提高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④加强术后活动指导: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为患者讲解疼痛的相关知识,指导其疼痛缓解技巧,对疼痛程度较轻者,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对疼痛较重者,给予镇痛泵、药物等处理。鼓励其术后早期活动。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对患者进行按摩、帮助其主动或被动活动小关节,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进行肌肉力量锻炼、肢体主动锻炼等,循序渐进,以促进肢体康复。⑤并发症预防:针对骨科中常见并发症感染、压疮、便秘、深静脉血栓,在症状发生前即采取预防性对症护理措施,以预防其发生。如患者麻醉清醒后,采取定时翻身、按摩、采取舒适体位等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术后加强凝血功能检测、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等的发生;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易消化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采用ADL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高。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价,分数高低与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判定,总分为10分,2分表示无痛,0分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s),分]

?

2.2 VAS、ADL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s),分]

?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6/171),其中便秘3例、感染3例;对照组为10.53%(18/171),其中便秘4例、感染9例,下肢静脉血栓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0,P<0.05)。

2.4 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66%(167/171),对照组为88.89%(152/1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0,P<0.05)。

3 讨论

骨科中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压疮、便秘、深静脉血栓等。骨科患者肢体功能受限及疼痛较为剧烈使其多不愿意活动,容易导致肢体挛缩、失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长、抗菌素的应用等则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几率。并发症的发生会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骨科患者常因突发性事故伤、运动受限、疼痛等产生心理压力,加之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卧床时间较长,更加大了心理压力,导致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负面心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预见性护理重在预防,其目的在于通过发现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施有目的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病情,促进其康复。

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4.18±4.32)分、(32.24±4.07)分,较护理前的(53.25±5.68)、(51.11±5.32)分明显下降。华云等[5]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由(68.96±5.78)分、(62.73±6.22)分下降到(49.36±4.28)分、(45.92±4.80)分,高于该研究结果,可能与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有关。该研究通过运用心理干预工具、健康宣教、病友联谊会等心理疏导、疼痛管理等措施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其重拾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提高了其遵医行为,患者负性情绪明显改善。毕少茹[6]将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为日常护理 工作的重点,通过普及相关知识、一对一心理辅导、病友联谊会等多种手段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提示预见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在对骨科患者的护理中,通过预见性护理可以提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缩短救治时间,并预防各类并发症[7]。该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低于对照组10.53%,说明预见性护理通过风险评估预见性的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消除风险;通过护患共同参与、提高预防感染意识、规范操作流程以控制感染;通过加强术后活动指导、督促患者正确锻炼以促进其功能恢复;通过翻身、按摩、术后加强凝血功能检测、正确咳嗽等措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钟赛琼等[8]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9%,该研究结果较之略高,但低于毕少茹[6]6.0%、滕云等[9]5.0%的结果,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滕云等[9]通过建立翻身卡、选择悬浮床垫、重点监测骨牵引、三通等部位的皮肤、训练膀胱肌功能、肺部护理、早期锻炼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骨科患者疼痛较明显,预见性护理在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干预方案。秦红连[10]对骨盆骨折者患者定时托住其臀部,以缓解由于受压导致的骶尾部疼痛;在更换体位时,尽量对患肢进行有效保护,以避免转动使疼痛加剧。滕云等通过健康教育、转移注意力、局部冷敷、抬高患肢等措施缓解患者疼痛。护理前后,患者VAS评分分别为(6.10±1.25)分、(1.51±1.16)分,护理前后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该研究中护理前后VAS评分分别为(6.71±1.43)、(1.84±0.27)分,与滕云等学者的研究一致。该研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实施不同的疼痛管理方法,通过指导患者疼痛缓解技巧、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达到了缓解疼痛的目的。

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前后ADL评分分别为(46.12±4.23)分、(79.19±5.14)分,护理后患者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且较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提示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更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使其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徐振伟等[7]对骨科患者给予风险评估、安全防护、心理疏导等预见性护理措施,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分别为(41.62±5.42)分、(86.43±7.31)分,护理后较护理前明显增加。与该研究结果相似。

钟赛琼等[8]将该护理模式纳入骨科护理中,患者满意率达到94.92%,桂芬等[2]报道为96.7%,该研究为97.66%,略高于上述报道。该研究通过风险评估、心理疏导、控制感染、加强术后康复指导、预防并发症等预见性护理措施,达到了改善患者焦虑心理、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可明显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预见性负性骨科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