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新动能统计测度、经济效应及发展路径研究

2021-04-17 12:15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动能河南省经济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外部环境看,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深层次发展矛盾突出,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蔓延,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影响,世界经济面临着萧条、衰退等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从内部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虽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势头在国内已得到控制,但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动力要依靠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替代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劳动力的低附加值发展模式。当前,后疫情时代我国处在复杂和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促进经济新动能发展是解决各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我国从疫情中实现经济复苏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决胜之举,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正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高质量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基础千差万别,结合各省(市、区)情况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新旧动能转换进行研究成为必然。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科技研发、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发展迅猛,经济表现亮眼。从发展阶段看,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与全国基本一致,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正处于爬坡过坎、体制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各种机遇和积极因素在加快集聚,同时也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河南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河南省经济新动能进行测度与评价,探究其经济效应及发展路径,不仅可以为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促进河南省经济新动能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而且对于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发展以及推动全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2015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接受路透社记者访谈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自此,“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新热点。

首先,学术界从经济新动能相对于经济旧动能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王小广(2015)认为培育经济新动力和新动能的过程也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新动力、新动能是使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1]。李佐军(2017)认为经济新动能与旧动能最大的区别是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方式不同,旧动能依靠要素投入,新动能依靠创新驱动[2]。隆国强(2017)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出发,通过供求两方面的分析,提出新旧经济动能的转换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在这一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技术模式创新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3]。

其次,国内学者探索了经济新动能的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何强(2019)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行了测度并分别就产业融合提升农民收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提升路径[4]。黄昶生等(2019)基于扎根理论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效果进行了测度研究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5]。赵丽娜(2017)认为,经济新动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外在表现,新旧经济动能转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6]。郑江淮等(2018)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探索了经济增长动能指数,提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在结构上已经转换到要素、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动能上[7]。

最后,一些专家学者对加快新动能发展提出相关的路径和对策建议。李毅中(2016)认为,通过“补短板”即积极培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促进新经济动能发展和加快新旧经济动能转换非常关键[8]。吴维海和宋岩(2018)从分析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出发,提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新产业等[9]。余东华(2018)提出,创见、创新、创业和创造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以“创”促“转”推动新旧动能转换[10]。申向东等(2019)认为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河南经济发展动能转换[11]。喻新安(2019)以河南为例指出通过经济动能转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2]。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动能的研究多以理论定性研究为多,对于经济新动能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对省域经济新动能进行定量实证分析较少。本文通过构建河南省经济新动能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及各地市经济新动能进行测度,然后实证分析其经济效应、探究其发展路径,为河南省以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三、河南省经济新动能统计测度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河南经济普查年鉴》,同时也查阅了2010—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选取2009—2018年河南省17个地市相关统计数据(济源示范区数据指标不全,本文没有涉及)。对于数据来源中没有直接给出的指标,本文通过相关指标计算得出,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处理。

(二)构建河南省经济新动能指标评价体系

经济新动能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体系,本文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知识、技术、信息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通过借鉴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指导意见和已有相关成果以及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本着最大限度借鉴、适当替换、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分别从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开放水平、公共服务5个方面构建适合河南省的新动能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本文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xθij表示第θ年地区i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x'θij为标准化后的数值。

(三)指标权重赋权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

实践中,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多种多样,但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在体现参与决策者主观定性判断确定权重方面比客观赋权法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主观性相对太强,客观性相对较差;客观赋权法根据数据信息确定权重具有一定的客观优势,但反映不了参与决策者主观定性判断指标重要程度来确定指标权重。为扬长避短,既体现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又体现指标信息量,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结合来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为:

1.确定熟悉该领域的专家并通过德尔菲法征求专家意见,本次确定10名相关领域专家。

2.构建判断矩阵并赋值。

3.计算权重向量。

4.进行一致性指标CR检验,当CR指标小于0.1,可以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

为实现研究对象横向与纵向的可比性,本文参考杨丽和孙之淳(2015)的做法,加入时间变量,对熵值法进行了改进[13]。计算过程如下:

我们对两种方法确定的权重进行平均,得到综合权重(见表1)。一级指标涉及5大方面:创新驱动综合权重最大为0.298,体现了创新发展是经济新动能中最重要的因素;数字经济权重为0.210,表明信息产业等数字经济在经济新动能中的重要作用;绿色发展权重为0.169,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表明了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因此绿色发展也是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方面;开放水平的权重为0.165,体现了开放发展的理念,虽然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提高开放水平仍是推动发展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公共服务的权重为0.160,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而良好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兴建和人性化高水平公共服务的逐步形成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表1 河南省经济新动能指标体系和权重

(四)河南省经济新动能测度结果及分析

1.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通过应用前面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的熵值法确定的权重进行平均得到每个指标的最终权重,然后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最终得到2009—2018年河南省17个地市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综合评价得分,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09—2018年河南省17地市经济新动能指数

从综合测度结果可知,河南省经济新动能总体水平虽然逐年明显提升,年均值由2009年的0.206上升至2018年的0.331,增长率达到60.68%,但总体上还是偏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横向发展水平看,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和焦作市4个地市综合测度值一直处于均值以上,属于经济新动能较高的地区,而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属于经济新动能相对较低的地区。从发展速度看,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开封市、信阳市、焦作市的增长率大于全省均值增长率,属于经济新动能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周口市、濮阳市、漯河市属于经济新动能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地区。

2.各维度分指标测度结果及分析

为了解河南省新旧动能转换内部各维度的变化及贡献,本文计算出河南省2015—2018年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开放水平和公共服务5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及贡献度,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5—2018年河南省各维度平均得分及贡献度

总体看,5个维度的测度值都呈上升状态,但创新驱动和数字经济方面测度值上升速度相对较快,其贡献度分别由2015年的27%和17.86%上升为2018年的29.25%和21.18%,表明河南省创新驱动和数字经济方面在经济新动能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绿色发展、开放水平和公共服务方面测度值总体上为上升状态,但2018年的贡献度较201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这3个方面在经济新动能上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和潜力。

四、河南省经济新动能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在构建河南省经济新动能指数的基础上,我们构造了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河南省经济新动能的经济效应——经济新动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测度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河南省经济新动能采用前面计算的各地市的经济新动能指数数据,用XJDN表示。考虑到河南省各地市人口规模之间的差异,经济增长采用各地市的人均GDP指标来进行表示,为了消除2009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各年份人均GDP以2009年为基期的不变价进行了平减。

其中,PGDP0是基期的名义人均GDP,ri是第i期的人均GDP指数,RGDPn是第n期的不变价人均GDP。同时为了增加数据的平稳性,我们对人均GDP取对数处理,记为lnRGDP。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较多,为了较准确反映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速度,本文借鉴高铁梅等(2018)的做法,用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比来作为产业结构的指标,记为CYJG[14]。

(二)PVAR模型简介

PVAR模型由Holtz-Eakin等首先提出并运用,本文参考Love等(2006)的方法及其基于Stata的PVAR2程序包对模型进行估计[15]。PVAR模型不仅兼具面板数据模型的三维变量特征与VAR模型优点,且考虑到截面与个体差异带来的冲击,引入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为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影响,且不改变数据本身协整关系与趋势化,需对除百分比之外的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本文中包括3个变量,新旧动能转换指数(XJDN)、经济增长(lnRGDP)和产业结构(CYJG),因此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Yit={XJDN,lnRGDP,CYJG}T,为 3×1 维列向量的系统变量矩阵,i表示不同地区,t表示不同年份,αi和βi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γ0为截距项,γj表示滞后第j阶参数矩阵,p为滞后阶数,εit表示随机干扰项。

(三)PVAR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通过前文所得到的经济新动能指数,本文构建经济新动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3个变量的PVAR模型,进而来探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面板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出现“伪回归”,需对各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增强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本文选取LLC检验、PP检验和ADF检验来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在1%的显著水平下,原指标序列均拒绝原假设,即表示XJDN、lnRGDP和CYJG为平稳序列。

表4 面板单位根检验

2.最优滞后阶数选择和模型的估计

在构建PVAR模型之前,为使模型检验结果可靠,需先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本文根据MBIC、MAIC与MQIC信息准则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本文运用GMM方法,对新旧动能转换(XJDN)、经济增长(lnRGDP)和产业结构(CYJG)的P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表5 最优滞后阶数选择

3.模型稳定性检验

在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前,需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以保证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的结果具有现实意义。检验结果表明伴随矩阵的特征根均小于1,表明本文所构建的PVAR模型是稳定的,模型的分析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4.脉冲响应分析

PVAR模型是一种动态模型,而GMM估计并不能完全体现各个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需要在GMM估计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IRF)能够反映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变量受到另一变量冲击的动态响应路径。本文通过500次蒙特卡洛模拟得到各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图,其中,中间曲线表示IRF点估计值,上下两侧曲线分别表示95%的置信区间值(如附图所示)。

附图 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脉冲响应图

由附图第1行可知:新经济动能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指数的冲击都为正,随着期数的增加冲击影响逐渐减弱并趋于零,这说明新经济动能对河南省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产业结构指数为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比,因此新经济动能对提升第二产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附图第2行左图可知:经济增长对新经济动能起正效应的促进作用,这说明经济新动能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反过来促进新经济动能的发展。附图第2行右图表明: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指数的冲击为负,这说明河南省随着经济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占比是逐渐增加的,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附图第3行左图表明:产业结构指数对经济新动能的冲击为正效应但很弱,这说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都对经济新动能有着促进作用,导致产业结构指数对经济新动能的正效应冲击不太明显。附图第3行右图表明:产业结构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为负效应,由产业结构指数定义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负效应,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伴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放缓。

5.方差分解

在PVAR模型中,方差分解作为脉冲响应分析的补充,可以说明各个内生变量对预测变量随机扰动项的贡献程度,从而判断各变量对预测变量扰动项的相对重要程度。本文通过蒙特卡洛模拟500次,期数为10,得到表6所示方差分解结果。

由表6显示结果可知,河南省经济新动能的变化主要受其自身冲击的影响,随着期数的增加,在第10期降为99.24%,其自身的贡献仍然占较大比例,即河南省经济新动能的发展主要受其自身的影响。对于经济增长,在第1期经济新动能指数和产业结构的冲击对其几乎无影响。随着期数增加,经济新动能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第10期分别增长为1.93%和8.96%,其自身的贡献降为89.12%。产业结构受经济新动能和经济增长的冲击较大,经济新动能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指数扰动项的贡献度第1期分别为3.99%和1.79%,并在第10期贡献度分别升至29.71%和10.45%,其自身的贡献度降为59.84%。由各期显示结果可知第10期的结果与第5期较为一致,表明系统已达到稳定状态。

五、河南省经济新动能培育和发展路径探索

为加快河南省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其路径及政策建议。

(一)强化机制作用,激化创新思维、迸发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是构造经济新动能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新动能的重要特征,因此应通过持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机制体制环境,最终建立促进经济新动能发展的正反馈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促进创新。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形成良性竞争和激励动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管作用,制定政策、规则,营造良好的公平、公正竞争机制体制环境。二是改变旧的思维模式,激发创新思维。要从大规模、无差异生产的工业化思维向个性化、分众化的互联网思维转变,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拓展创新思维空间,从而不断产生创新成果,构建新的经济业态,引领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三是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机制,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培育土壤和成长氛围。在推动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中,核心是人才,因此要通过形成良性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同时对于创新失败者给予更大宽容,持续推动经济新动能的发展。

(二)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发力,培育经济新动能

从需求侧看,河南省地处中原,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庞大,技术创新、商业新模式、经济新业态都要靠市场规模来分摊成本。河南省培育经济新动能,一定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高度重视并利用好河南省大市场的优势。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省众多家庭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再者,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更注重环境保护,我们处于绿色发展转变中,要认识到绿色发展本身也会带动节能环保新技术、低碳经济新模式的产生,从而孕育经济新动能。

从供给侧看,充分利用河南省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创新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吸引高技术人才,使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国内国际竞争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提升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5G网络建设,构建政务服务互联网系统,为培育经济新动能打下良好信息化基础。

(三)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以国际视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河南省地处中原,四通八达,区位优势使河南省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河南省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融入,将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通过交通带动物流,通过物流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增强河南省经济新动能。河南有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在产业定位上,推进发展符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优势禀赋的新技术、新业态和经济新模式,聚焦发展现代物流、数字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文旅、医疗健康、现代金融、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作为引领全省经济新动能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形成产品、技术、资本的国际视野运作。对于处于萌芽状态、潜力无限的新技术、新业态或者经济新模式,要小心呵护、谨慎监管并完善支持政策。通过聚焦吸引全球标志性和引领性的前沿技术、新业态或者经济新模式,建立集聚效应强、集中上下产业链、分工合作便利、运作效率高的新兴产业带、产业集群或者总部经济集聚群,从而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国内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性经营公司企业。

(四)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新经济发展

从以往经验看,我国每次经历大的经济波动时农村都发挥着“稳定器”和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因此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新经济发展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非常必要。首先,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发展“互联网+农业”。通过培训专业化农村电商人才提高农村互联网信息化意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逐步建成基本覆盖县域村镇的电商服务站和电商创业平台。其次,促进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建设和规范的家庭农场发展。培育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鼓励农村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建立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最后,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支持鼓励乡村外出人才回乡创业,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乡村外出务工能人、外出人才、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意识和积极性,积极发展符合地域条件的特色产业——乡村手工艺、生态旅游、乡村度假、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产业。通过以上措施使农民工本地就业,真正做到惠农、强农、富农。

河南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有“天下粮仓”美名,也有冶金、建材、化工、纺织、能源等传统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新经济业态不断涌现,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产业和产品不断出现,如智能手机、矿山机械、起重机等。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河南省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一定影响,但乌云总会散去,通过打通我国经济内外双循环,河南省经济新动能必将强劲迸发,源源不断地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猜你喜欢
动能河南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