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效果测度

2021-04-17 12:15李小鹏周煜成胡沛枫计丽妍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自创成果协同

李小鹏 周煜成 胡沛枫 计丽妍 徐 泓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2.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3.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44)

一、引言

随着中原经济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南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创造高水平的协同创新成果的需求更加迫切。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郑洛新自创区”)作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集聚了全省优质的创新资源和科技孵化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新型研发组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基于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构建指标分析河南省市域创新发展相关情况,挖掘指标背后郑洛新自创区的驱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机制。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郑洛新自创区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服务郑洛新自创区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河南省市域创新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本文以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国内文献创新发展评价方面的相关指标体系,构建河南省市域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构建文献分析

国内学者在创新发展评价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张再生等(2019)从创新主体、创新活动投入、创新绩效和区域效益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天津市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效果[1];李晓娣等(2020)将区域创新活动拟化为复杂生态系统,以共生的视角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网络以及共生环境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2];毛诗棋等(2020)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和组织创新管理三个维度建立指标评估广州市企业整体创新水平[3];吕亮雯等(2017)从创新投入、协同创新指数、创新产出水平、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以及创新保障能力等方面建立指标,研究公益性创新机构协同创新效果[4];阎东彬(2019)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估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5];殷阿娜等(2017)从科技创新子系统、经济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三个子集构建指标评估京津冀创新协同度[6];孙艳(2016)介绍了欧盟生态创新绩效评估指标,主要有创新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资源节约成效和社会经济成效等[7];陈诗一(2017)从宏观和微观发展指标两个方面对上海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进行了评估[8]。

分析上述文献可知,目前针对区域创新绩效和协同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主要有基于“投入—产出”的二维指标、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的过程及成果指标以及基于创新协同度的指标等视角,指标体系多为未经运算集成的一次原始统计数据。

(二)河南省市域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对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再统计和再分析,构建相关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市创新发展驱动作用进行测度。

相较于传统区域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一次统计数据基础上进行再挖掘,建立基于二次统计数据的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从郑洛新自创区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创新创业、促进新增就业以及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考量,基于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构建企业开办年增长率、有研发活动企业比例、仪器设备与固定资产比值等指标进行测度。各指标简要介绍见附表。

附表 河南省市域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解释

三、河南省市域创新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12个指标,采用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河南各地市的创新发展驱动指标表现进行分析,并将各地市指标数据进行集成排序,为探寻郑洛新自创区创新驱动机理提供依据。

(一)河南省各地市指标分析结果

采用河南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各地市上述指标数据,将各地市指标测度结果进行排序。河南省各地市创新发展驱动指标测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以灰度色卡区分各地市的创新发展排序结果,从浅灰至深黑,所对应地市的创新发展排名依次提升。

图1 河南省各地市创新驱动发展指标测度结果

(二)河南省各地市指标结果集成分析

将河南省各地市在上述12个指标的表现结果进行排序,并将指标排序结果集结量化,以灰度色卡的形式对其相关指标的表现结果进行展示。

各地市指标量化得分及总分如图2所示。图中色块为其排名量化得分的色卡显示,浅灰色表示全省最低水平,深黑色表示全省最高水平,总分一列为各指标量化得分加计结果。

图2 各地市(示范区)指标量化排名灰度图

从上图可以发现,新乡、焦作、许昌、洛阳、漯河、信阳和济源7个地市创新驱动发展评估结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濮阳、平顶山、商丘、周口、三门峡、开封、郑州、南阳、驻马店、鹤壁和安阳11个地市。

(三)郑洛新自创区指标统计结果解读

分析各地市创新驱动发展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阐释郑洛新自创区覆盖的郑州、洛阳和新乡的指标表现,探究指标后隐含的体制机制问题,为更好发挥郑洛新自创区的科技引领作用提供现实基础。

1.指标整体表现分析

就指标整体表现来看,新乡和洛阳表现较好,新乡12个指标中有10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洛阳有9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新乡和洛阳的推动作用较好;郑州指标表现欠佳,12个指标中仅有4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方面由于郑州经济体量大,各指标测算基数很大,另一方面说明郑州本身科研创新基础较好,自创区政策驱动效果对郑州灵敏度不高。

2.创新创业相关指标分析

从创新创业相关指标看,郑洛新自创区相关政策推出以来,新乡在企业开办年增长率、开办企业从业人员增长率和企业法人正常运营率3个指标表现良好(分别排名第一、第一和第五);洛阳两个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郑州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郑洛新自创区政策推动新乡创新创业效果好于洛阳和郑州,新乡民营经济活跃,创业氛围好,郑州由于经济体量大,政策效果显现不明显。

3.企业发展质量相关指标分析

从企业发展质量相关指标来看,郑州、洛阳、新乡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均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自创区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效果尚未显现;对比大型和小型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发现新乡的大型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指标表现优于洛阳和郑州,而郑州和洛阳的小型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指标优于新乡,说明新乡虽然创新创业活跃,但多数企业处于初创阶段,盈利能力不高。

4.创新要素集聚相关指标分析

从创新要素集聚相关指标来看,洛阳和新乡有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企业比例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郑州因为企业基数太大反而表现不明显;而在与创新资源相关的人才、经费以及实验室等创新要素方面,郑州、洛阳和新乡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郑洛新自创区对创新资源的集聚效果明显。

四、郑洛新自创区创新主体协同创新需求调研分析

在上述对郑洛新自创区运行效果测度的基础上,深入郑洛新自创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以把握郑洛新自创区各主体对协同创新机制的需求。

(一)调研样本分析

编制《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问题及需求调研问卷》,征求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意见并反复修改,小范围试填后形成最终问卷。

1.问卷回收情况

根据河南省发布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点名单》,选择典型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问卷调研,发放纸质版和电子版调查问卷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

2.被调研对象人员结构

调研对象来源主体多元,调研较为全面,其中熟悉郑洛新自创区建设发展相关工作的较多,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调研对象结构组成

对调研对象来源构成进行分析得知,来自郑洛新自创区内部创新性的企业管理人员最多,有102人,占总数的65.4%;来自高校的大学科研教学人员和政府机构人员次之,分别为28和15人,分别占总数的17.9%和9.6%;来自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9人,占比5.8%;另有2人是来自其他领域的专家,分别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调查对象较为全面地涵盖了郑洛新自创区建设发展相关主体人员。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调研问卷,对郑洛新自创区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方面的现状认同和现实需求进行分析。

1.现状及问题分析

郑洛新自创区内创新主体对协同创新现状认同度较高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四成以上的被调研对象认为郑洛新自创区内部资源整合现状需要改进;②多数受访者认为资源共享程度和主体共享意识对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将产生关键影响;③有四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平台处于“普通—先进”阶段,领先认可度不高;④在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中,成果转化和创新主体沟通方面存在不足;⑤郑洛新自创区当前成果转化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不健全;⑥有七成受访者认为成果保护机制有效性一般,成果较难得到有效保障;⑦六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郑洛新自创区在创新方面高度重视,投入很大,但实际效果一般;⑧郑洛新自创区在创新体系方面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科技管理制度。

2.需求及路径分析

调研问卷显示,郑洛新自创区创新主体认为以下方面是进行创新协同机制建设的重点需求和着力点:①在协同创新平台功能需求中,外部信息资源快速获取是反映强烈的功能;②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能够为成果转化提供精准服务;③在科研创新成果保护的有效措施中,重视创新科研成果保护和建立有效创新成果保护激励机制是最为有效的措施;④阻碍郑洛新自创区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为缺乏与外界技术合作的渠道;⑤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优势中,资金和人才是最为突出的优势;⑥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问题中,科研激励机制和项目管理能力是最为突出问题;⑦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在数据共享、创新管理效率等方面有显著提升;⑧协同创新模式对郑洛新自创区建设有显著作用;⑨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平台在技术层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数据融合和科技资源管理。

五、协同创新道路机制研究

在上述效果测度和问卷分析基础上,本文从组织结构设置、资源集约共享、资源组合配置、创新成果孵化转化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构建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机制。

(一)协同创新组织结构

郑洛新自创区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构成,要努力构建以企业为创新焦点、政府为桥梁纽带、科研院所和高校为创新动力的多主体协同交互关系。建设由决策层、指挥层和执行层构成的完善高效的组织架构,决策层主要由郑洛新自创区管委会、科技管理领导小组构成,指挥层为郑洛新自创区科技管理部门,执行层包括直属科研单位与直属产业单位等。

(二)资源集约共享模式

建设规模化人才队伍并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鼓励科技人才合理流动和进行最优组合,实现科技人才的充分共享和价值协同创造。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的实验室运行机制,通过协同共享,打破现有时间、空间界限,实现内外实验室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和互补,提高仪器设备、试验场地、试验平台等实验室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及差异化的创新成果共享模式,确保知识产权明晰的前提下,打破各主体信息封锁壁垒,实现郑洛新自创区内的科技信息、成果合理流通。

(三)资源组合配置模式

开展郑洛新自创区内部主体创新资源动态、组合优化配置的模式研究,建立基于多主体资源云端协同参与的创新资源组合配置模式。考虑多主体多种资源的组合需求,建立协同创新资源组合优化配置决策模型,并将决策方案反馈给云端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创新资源的筛选机制、资源集成的激励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以及标准化机制等保障机制体系。

(四)成果孵化转化机制

理清郑洛新自创区创新成果孵化网络要素,构建联系紧密的创新成果孵化网络。建设由核心网络层、辅助网络层、支持网络层构成的创新成果孵化网络,帮助入孵企业在孵化器的帮助下,通过创新成果孵化网络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建立包括成果申报、成果评估和成果转化的标准化流程。

(五)成果利益分配机制

建立考虑创新成果的转化价值和创新主体贡献程度的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兼顾出让或许可他人转化、作价投资转化、自行或合作转化等多种转化形式的创新成果价值评估体系。区别对待贡献主体、创新成果类别和成果转化方式三者不同组合情况下的利益分配方案,明确创新成果的参与主体及贡献,为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提供有力依据。

六、建议

基于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郑洛新自创区发展现状,我们调研郑洛新自创区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需求,研究郑洛新自创区各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本文将在一定程度上服务郑洛新自创区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决策建议如下:

(一)聚集示范区创新资源,加大引领效果

郑洛新自创区对人才、经费和实验室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作用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上的作用还未完全凸显,需要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完善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机制。

(二)各主体协同创新需求一致,建设共享平台

郑洛新自创区主体对协同创新的需求、认可度和参与积极性很高,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较为统一。相关主体对协同创新中的数据共享、成果保护、成果转化以及利益分配等较为关注,研究制定科学的协同创新机制有助于激发郑洛新自创区各主体活力。同时,需要解决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面临的数据融合共享和科技资源集约管理问题。

(三)面向柔性远程趋势,完善配套保障机制

信息技术推动的科技创新协同向柔性化、远程化趋势发展,需要建立与郑洛新自创区内主体柔性关联的组织架构,建设与协同机制相适应的云端运行模式。郑洛新自创区创新活力的激发必须依靠完善的配套保障机制,在创新资源和成果的集成共享、成果转化跟踪、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

(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郑洛新自创区科创高质量发展

郑洛新自创区协同创新平台的高效性、安全性和集约性需要依赖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从技术层面建立科技资源集约共享和协同创新平台,快速推动创新要素的流动,助力郑洛新自创区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自创成果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短视频平台抖音宣布启动2019“抖音看见音乐计划”并推出自创音乐作品专辑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事业单位自创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