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当,余金良,粟凤杏,陆高庆,黄宝义,黄甫壮,韩 童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河池 547000)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是有机基质和晶体物质积聚在肾脏所形成的结果[1],常引发肾积水、尿路感染、尿毒症及肿瘤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发病率较高,在欧美国家为7%~13%,欧洲为5%~9%,亚洲为1%~5%[2]。治疗后易复发,复发风险为34%~50%[3-4],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自1976年出现后,已逐渐取代开放手术用于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成为临床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手段[5]。但是,经典的俯卧位PCNL 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引起患者不适、耐受力下降、机体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等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术中麻醉管理难度,尤其是对于肥胖和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因此,目前临床上患者PCNL治疗时选择何种体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近年来,有学者不断尝试一些新的体位,手术体位呈现多样化[6]。本研究通过比较半截石斜侧卧位与俯卧位下PCNL 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以探讨半截石斜侧卧位在PCNL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8~72 岁,平均(42.34±8.95)岁。对照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7~75 岁,平均(41.85±7.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Ibm)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确定结石大小和位置。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半截石斜侧卧位行PCNL,确定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半截石斜侧卧位,用一方枕垫将患者患侧肩和臀部垫高,使患者身体向健康一侧倾斜30°~45°,将患者健侧下肢放在腿架上,使髋关节外展、屈髋及屈膝。将患者患侧下肢向外扩展放于手术床上,采用手术台腿板将患者患侧下肢外展15°~20°。在患者健侧腰下垫一长型软垫,使患者整个腰部向上抬高15 cm左右,呈被动折刀位,见图1。患者体位固定后,根据结石分布情况确定穿刺部位,常规铺巾消毒,经尿道膀胱镜逆行放置F6输尿管导管至患侧肾盂,通过输尿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制造人工肾积水,于11 或者12 肋下用穿刺针穿刺进入目标肾盏,建立皮肾通道,找到结石后利用碎石系统将结石击碎后冲出,见图2。术毕常规留置双J 管和肾造瘘管,最后经尿道膀胱镜检确认双J 管位置,如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行PCNL,首先采用截石位,常规会阴部消毒及铺巾,经尿道膀胱镜逆行放置F6输尿管导管至患侧肾盂,留置导尿管并固定输尿管导管,通过输尿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制造人工肾积水,然后采用俯卧位行PCNL,将患者两臂呈屈曲状态自然放置于头的两侧,上臂与躯干的角度<90°,双腿平伸,用软垫垫高腹部,将肾区垫高,同时垫住胸、脸、肘、膝及脚趾等部位,将头偏向躯体一侧,使患者颈部保持放松舒适即可,见图3,其余过程与观察组相同,术毕改为平卧位,如出现顺行安置双J管困难,需重新取截石位逆行安置双J管。
图1 半截石斜侧卧位
图2 确定穿刺部位
图3 俯卧位
1.3 观察指标(1)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爱德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设置体位前5 min(T0)、设置体位后5 min(T1)、设置体位后30 min(T2)及手术后5min(T3) 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2)比较两组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清石率及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术后尿路感染、血尿、膀胱痉挛及尿液反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4)观察比较两组体位舒适度[7]:轻度不适为患者自觉体位可耐受,肢体摆放舒适;中度不适为患者自觉体位不适,肢体疲累,呼吸不自然,需小剂量麻醉药物;重度不适为患者自觉体位不可耐受,有气喘、呼吸困难等,需大剂量麻醉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及SpO2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T1、T2、T3时点MAP 均高于对照组,T2、T3时点HR均低于对照组,T1、T2时点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建立通道时间、一次清石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及SpO2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及SpO2变化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有8例(13.3%)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有11例(18.3%)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术中体位舒适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术中体位舒适度情况比较 n
PCNL 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金标准,它通常是在患者俯卧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对泌尿外科医生来说很方便[8]。但由于体位及其它各方面原因,PCNL 术后发热、出血及肾盂穿孔等并发症仍时有发生[9]。因此,关于PCNL治疗的体位,国内、外学者在进行不断的研究,Valdivia 等[10]于1987年报告了第1例仰卧患者肾脏的PCNL。此外,还有如侧卧位、改良侧卧位、腰肋悬空仰卧位及斜卧位等多种体位,但研究结果各不相同,有利有弊。例如腰肋悬空仰卧位需要完全悬空患者的腰背部,导致肌肉紧张,患者不适感增加。另外,此种体位还可能导致肠管受损[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半截石斜侧卧位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这可能是采用俯卧位进行PCNL时,虽操作空间便利、穿刺区域范围较大,但可使患者胸部受压,从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12-13]。而且,麻醉后患者需要改变体位时,也可引起患者血压波动,如若移动力度较大,还可损伤头颈部及肢体,对于术中麻醉的管理和麻醉意外的处理不利。而半截石斜侧卧位同时具有俯卧和仰卧两种姿势的优点,既可以避免因反复搬动体位而引发的各种意外,同时还可有效扩大肾镜范围,从而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14]。尤其对于肥胖和脊柱严重后凸患者,因为肺压缩减少,发生严重高碳酸血症和缺氧的风险降低,而且当出现任何压力或麻醉并发症时,侧卧位处理更为方便有效[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半截石斜侧卧位具有更大的器械操作空间,可以方便的将器械送入整个尿路。观察组所有患者在需要时均可进行输尿管插管和末端双J支架置入,当手术需要行顺行、逆行肾或输尿管通路时,这种体位更加方便。将逆行输尿管镜检查与顺行肾穿刺相结合,不仅可以将残余碎石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且使复杂分支结石的取出更为顺利。另外,患者处于半截石斜侧卧位时,肾盂处于肾盏的下方,而输尿管又位于肾盂的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结石碎片更容易从肾盏迁移到肾盂,从而落入输尿管中。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7-18]。术中并发症是衡量手术安全性的指标之一,本研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与Wei 等[19]的研究结果(13.5%)一致。这可能与半截石斜侧卧位可使肾盂静脉回流减少,能够更有效的促进体液的排出,从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有关。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处于俯卧位时,由于俯卧时间较长,容易导致患者胸闷、恶心、呕吐及头晕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时间胸腹腔受压及面部朝下,导致呼吸循环障碍,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供氧减少。而半截石斜侧卧位则无此现象。表明半截石斜侧卧位对于患者来说具有更高的舒适度,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具有大范围在临床推广的潜力[7]。
综述所述,半截石斜侧卧位和经典俯卧位PCNL 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方面疗效相当,但半截石斜侧卧位PCNL 具有更高的舒适度,同时可改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麻醉风险,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