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阳 ,李红学,刘军杰,王 琛,康 巍,邓文娟,苏丹柯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医学影像中心;2.超声科,南宁 53002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之势[1]。其肿瘤相关致死率仅次于肺癌,高居第二位[2]。在乳腺癌的诊疗过程中,除了其鉴别诊断外,进一步对乳腺癌分子亚型、免疫组化因子的确切评估,与乳腺癌放化疗、内分泌、靶向等治疗方案的确定密切相关,同时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基于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rone receptor,PR)不同免疫组化因子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以及三阴性,其中Luminal B依据HER-2 表达情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Luminal B1、Luminal B2。术前对乳腺癌各种免疫组化因子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活检穿刺,由于穿刺位置的不准确、穿刺组织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使得穿刺结果存在误差;此外,活检穿刺属于有创性操作,现实操作中需考虑到患者的接受度。磁共振成像是乳腺癌较为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案,其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且能进行功能学及多参数成像,故而能以宏观影像学表现反映微观病理变化,无创、动态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3]。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磁共振在乳腺检查上的常用序列,其机制在于能够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受限情况,并以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进行量化分析。DWI 对乳腺癌分子亚型的评估已见诸文献报道,然而其ADC值的测量避开病变液性区域,或纳入整个瘤灶分析,缺乏对瘤灶液性区域ADC 值的单独考虑[4-6]。瘤灶液性区是提示乳腺癌生物学浸润性的重要征象[7],还与其较高的病理级别[8]、淋巴结转移[9]及术后复发[10]密切相关;此外,此类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较差[11]。有鉴于此,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4-6],进一步探讨液性区ADC值以及液性区与实性区ADC比值对诊断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价值,并分析不同ADC值与乳腺癌免疫组化分子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患者行MRI检查时,未接受放化疗;(2)3.0T MRI 检查存在液实性区影像学表现(液性区为T2 高信号,增强无强化的区域);(3)病理确诊乳腺癌,并有Ki-67、ER、PR、HER-2 完整资料可进行亚组分型。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远处转移;(2)影像学资料治疗欠佳或出现缺失;(3)MR检查与手术时间超过15 d。共计入组乳腺癌患者60例,均为女性,年龄29~86 岁,平均(49.10±11.25)岁。
1.2 方法
1.2.1 MRI检查参数 采用GE 3.0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GE Discovery 750w)和8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检查时,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下垂。检查序列包括:T1WI-GRE序列(TR/TE 640/7.6 ms,FOV 32 cm×32 cm,层厚4 mm,层间距1 mm)、T2WI-FSE IDEAL 序列(TR/TE 6 800/85 ms,FOV 32 cm×32 cm,层厚4 mm,层间距1 mm)、VIBRANT-DCE(TR/TE 4.5/2.1 ms,FOV 36 cm×36 cm,层厚4 mm,层间距1 mm)、DWI(TR/TE 5 000/92.6 ms,FOV 32 cm×32 cm,层厚4 mm,层间距1 mm,b 值0 s/mm2、1 000 s/mm2)。
1.2.2 ADC值测量 ADC值的测量在机器配套的后处理工作站(GE AW 4.6)进行。液性区ADC 值,依据常规T1WI、T2WI 以及DCE 序列,选取液性区(长T1、长T2,DCE 无强化)最大层面,并加上其上下两个层面,在3 个层面内各勾画3 个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取9 个ROI 的均值作为液性区ADC 值(ADC液性区);同理,在实性区获取实性区ADC 值(ADC实性区);最后,计算两者的比值(ADC比值=),见图1。以上操作均由两名具备5年以上乳腺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存在疑义时,经商讨达成一致。
1.3 病理检查
病理科医师半定量判定免疫组化结果:ER、PR阳性是指任何核染色阳性。HER2 阳性为>10%的癌细胞膜完整的染色。Ki-67阳性为阳性细胞核的比例>1%。依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判定分子亚型。肿瘤分子亚型分为Luminal A 型[ER+和(或)PR+、HER2-、Ki-67<14%],Luminal B1 型[ER 和(或)PR+、HER2-、Ki-67≥14%或PR≤20%],Luminal B2 型[ER 和(或)PR+、HER2+、Ki-67 任何状态],HER-2 过表达型(ER-、PR-、HER2+)及三阴性型(ER-、PR-、HER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 语言(https://www.r-project.org/)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DescrTab2”程序包对乳腺癌分子亚型间不同ADC 值进行单因素分析,以“ggplot”程序包绘制分子亚型间不同ADC 值分布的小提琴图。采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不同ADC 值与Ki-67、ER、PR以及HER-2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ADC值比较 在60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B1 型27例,年龄(46.22±10.03)岁;Luminal B2 型15例,年龄(49.87±11.38) 岁;HER-2 过表达型11例,年龄(51.73±6.53) 岁;三阴性型7例,年龄(54.43±18.73)岁。各分子亚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0,P=0.264)。在4 种分子亚型中,ADC液性区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实性区及ADC 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1 的ADC实性区低于Luminal B2、HER-2 过表达;Luminal B1 的ADC 比值高于Luminal B2、HER-2过表达,见表1、图2。
表1 乳腺癌分子亚型不同ADC值的组间比较
表1 乳腺癌分子亚型不同ADC值的组间比较
与Luminal B1 型比较,aP<0.05;与Luminal B2 型比较,bP<0.05。
2.2 不同ADC值与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因子的相关性 ADC液性区与Ki-67 呈弱正相关关系(r=0.343,P=0.007),与HER-2呈弱负相关关系(r=-0.262,P=0.043),与ER 呈弱负相关关系(r=-0.343,P=0.007)。ADC实性区与Ki-67呈弱负相关关系(r=-0.329,P=0.010),与HER-2 呈弱正相关关系(r=0.391,P=0.002),与PR呈弱负相关关系(r=-0.298,P=0.021)。ADC 比值与Ki67 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453,P<0.001),与HER-2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449,P<0.001),表2。
图2 乳腺癌分子亚型中不同ADC值比较(小提琴图)
表2 不同ADC值与乳腺癌不同免疫组化因子的相关性rs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结局存在迥然差异,Luminal A预后相对较好,复发、转移率相对较低[12-13];Luminal B恶性程度较Luminal A高,复发率及肿瘤特异性死亡率高[14-15];HER-2过表达复发、转移率均高于Luminal型,对曲妥珠单抗获益显著[13,16]。三阴性乳腺癌相比于其他分子亚型侵袭性高、预后差[13]。有鉴于此,也就为ADC 值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病理学基础。本研究发现,在4 个不同分子亚型中,ADC实性区以及ADC 比值不全相同,但ADC液性区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1)ADC实性区在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2 型、三阴性型、Luminal B1 型中逐渐降低,与既往研究接近,均表现为HER-2 过表达ADC值最高[17-19]。(2)ADC 比值在Luminal B1 型、三阴性型、HER-2 过表达型、Luminal B2 型中逐渐降低。ADC实性区、ADC 比值在4 种不同分子亚型间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在组织病理学分型、分级的不同,造成瘤灶细胞密度、细胞间隙以及细胞核质比不同所致。但多重比较显示,二者仅在Luminal B1 型与Luminal B2 型、HER-2过表达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通过ADC实性区、ADC比值尚难以对不同分子亚型进行一一鉴别,与本研究机构既往发表文献相接近[4],可能与分子分型的决定因素较多,部分因素之间对组织结构的作用相反有关。(3)ADC液性区在三阴性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1型、Luminal B2型中逐渐降低,即Lunimal 型较非Luminal 型ADC液性区值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趋势可能由于非Luminal 型侵袭性较高,出现彻底坏死的概率较高有关[2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推测这可能与瘤灶液性区病理学改变较实性区稍弱有关。
为进一步探明不同ADC 值对鉴别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更深层次原因,本研究对不同ADC值与免疫组化因子ER、PR 以及Ki-67、HER-2 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C实性区与Ki-67、HER-2、PR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DC液性区与Ki-67、HER-2、ER 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DC比值与Ki-67、HER-2相关性较单一ADC液性区与ADC实性区更高。ER和PR是细胞内的类固醇激素受体蛋白,是指导内分泌治疗的重要预后指标。本研究ADC实性区与PR 呈弱负相关关系(P<0.05),可能是因为PR 的过度表达影响ER 通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途径,造成细胞膜通透性不同程度改变,引起实性区ADC值降低[11]。ADC液性区与ER 呈弱负相关关系(P<0.05),即ER 阴性者ADC液性区值高,其原因可能在于:ER 的阴性表达与肿瘤的过强侵袭力密切相关,更容易出现坏死液化[22],且其彻底坏死的概率较ER阳性者高。
Ki-67 是细胞增殖指数,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Ki-67 指数高代表细胞增殖活性高,既往研究指出,存在坏死区的乳腺癌较无坏死区者Ki-67表达水平高[21-22]。本研究发现,与Ki-67 的相关性中,ADC液性区呈弱正相关关系,ADC实性区呈弱负相关关系,ADC比值呈中度正相关关系(P<0.05),其原因可能在于:(1)由于肿瘤血供分布特点,瘤灶中央较周边更容易出现缺氧情况,即瘤灶中央到外周缺氧严重程度呈现由高到低的梯度改变,而缺氧是导致坏死液化区出现的重要因素。Ki-67 表达水平低者较高者增殖活性低,引起缺氧程度较弱,坏死液化不够彻底,增强无强化区边缘难以代表肿瘤真实边界,该区域可能存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癌灶。因此,ADC液性区值较Ki-67高表达者低。(2)高侵袭力的乳腺癌,Ki-67指数较高,实性区细胞致密度高,细胞外间隙窄,ADC实性区值低。(3)ADC 比值较单一的ADC液性区、ADC实性区相关性更高,原因可能为液实性区有各自的病理基础,ADC比值较单一ADC值更充分的体现了肿瘤异质性并且标化、放大了单一参数的相关性。
HER-2 为原癌基因,其过表达可潜在激活EGFR 信号通路,造成新生血管、血管密度及血流量增加,促进细胞增殖,也是造成化疗、内分泌治疗耐药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ADC液性区、ADC实性区、ADC比值与HER-2表达相关性分别为弱负相关关系、弱正相关关系、中度负相关关系(P<0.05)。原因可能为:(1)HER-2促血管生成,HER-2阴性者较阳性者新生血管少,瘤灶供血不足导致显著缺氧、坏死,ADC液性区值高。(2)HER-2阳性者新生血管多,血流量高,且由于血管幼稚管壁不连续,导致细胞外间隙增宽,ADC实性区值高。(3)ADC比值扩大化了ADC液性区、ADC实性区的相反趋势,因此其相关度更高。
综上所述,ADC实性区与ADC比值对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ADC实性区、ADC液性区以及ADC比值与Ki-67、ER、PR以及HER-2不同免疫组化因子分别存在相关性,其中ADC比值相关性更高。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或回忆偏倚;其次,由于Luminal A 液化坏死少见,未能对该类别乳腺癌进行入组研究;最后,病例数目较少,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扩展,以获取更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