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航,罗笑薇,刘 鹏,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陈兴才,黄丽仟,龚健古,徐 林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南宁 530021)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15年我国血脂异常率高达39.9%[1],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有研究发现,人群中出现无症状性血脂异常(hyperlipidemia,HLP)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治,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疾病。身体成分反映了人体内脂肪、蛋白质、无机盐与水分等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比率,是决定和影响人体身体健康的早期重要因素[2]。体成分中的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含量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3]。国外研究发现,不同种族间一些主要体成分指标的含量和分布存在着差异[4-5]。国内芦环玉等[6]对血脂异常人群生存质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种族群体的体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7]。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8-9]。蒋现永[10]的研究结果表明,毛南族绝经女性内脏脂肪含量增加是造成血脂异常的关键因素。由于代谢性疾病和慢性疾病可能对某些体成分产生影响,有研究者认为通过无创性测量体成分不仅可以帮助疾病的诊断,还可以监控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判断疾病转归[11]。本研究拟探讨广西瑶族体成分与血脂的关系,为预防广西瑶族高血脂症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1 对象 随机抽取广西马山瑶族聚居地20~60岁瑶族成人,根据知情同意原则与研究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共收集到广西瑶族544例身体没残疾的成人,其中男性238例,平均(43.06±9.62)岁;女性306例,平均(44.28±9.78)岁。追溯其三代均为瑶族,并且排除影响体成分的各种疾病者(心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近期服用影响体成分药物者(糖皮质激素等)。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男性高脂血症组107例,正常血脂组131例;女性高脂血症组119例,正常血脂组187例。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每个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用Martin Grohe仪测量他们的身高,把身高输入TANITA MC-180人体成分分析仪,再检测每个人的体成分指标。测量时要求受试者保持常态,裸足站立于仪器的足部电极上,双手握住手部电极,手臂自然下垂,膝盖与手肘部位不能弯曲进行体成分测试,把测得的数据通过体成分软件直接保存在电脑内,使用时从电脑导出体成分数据。另外,用生化BD 真空采血管抽取每人2 mL 血液,离心分离血清后用日立7600 血脂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 4 项血脂指标。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的标准[12]为依据,分为正常血脂组与高脂血症组。
1.3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对象个人信息和测量所得体成分和血脂数据,在电脑上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Person相关分析用于两变量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广西瑶族体成分、血脂的性别差异 广西瑶族身高、体重、肌肉量、去脂体重、推定骨量、身体水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质、腰臀比、TG 女性低于男性(P<0.05);脂肪量、躯干脂肪、皮下脂肪量、体脂率、HDL-C 女性高于男性(P<0.05);内脏脂肪含量、TC、LDL-C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4项与体成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TC与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内脏脂肪含量、躯干脂肪含量、体脂率、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P<0.05),还与男性的蛋白质含量、女性的体重、细胞外液、推定骨量、身体水分呈正相关关系;男性TG 与纳入研究的体成分指标没有相关关系(P>0.05),女性TG与女性的躯干脂肪含量、内脏脂肪含量、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P<0.05);HDL-C 与男性的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含量、体脂率、体重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女性的身高、体重、肌肉量、去脂体重、推定骨量、身体水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LDL-C无论男性或女性都与内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还与女性的体重、脂肪量、体脂率、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含量、细胞外液、肌肉量、去脂体重、推定骨量、身体水分、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2。
2.3 高脂血症组与正常血脂组的体成分比较 无论男性或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体重、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含量、腰臀比均高于正常血脂组;男性高脂血症组体脂率、蛋白含量以及女性高脂血症组的细胞外液高于正常血脂组(P<0.05),见表3。
表1 广西瑶族体成分、血脂的性别差异
表1 广西瑶族体成分、血脂的性别差异
表2 血脂4项与体成分各指标的Person相关分析
表3 高脂血症与血脂正常组的体成分比较
表3 高脂血症与血脂正常组的体成分比较
与正常血脂组比较,*P<0.05,**P<0.01。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诱发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多种代谢功能异常[13]。研究表明肥胖、超重可增加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单纯性肥胖是成年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子,且腹部脂肪的堆积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14]。用体成分的测定来帮助预判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焦点[15]。近年来,脂肪分布影响血脂的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这主要与腹部脂肪过度堆积而引起的代谢紊乱有关[16]。
3.1 体成分、血脂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获得了广西瑶族体成分和血脂4 项的基础数据,从中发现体成分的非脂类体成分指标和身高、体重男性大于女性,脂类体成分指标女性大于男性的性别差异特点(P<0.05),与谢玮铭等[17]的研究结果相符,符合男、女性不同的生理特征,可能是男、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不同造成的。体质指数没有性别差异,表明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不能准确反应男女性身体脂肪量的性别差异,不能准确反应肥胖与否,用体质指数来评判肥胖仍然还不理想,寻找更合理的表型指标来判断女性肥胖与否是值得研究的方向。本研究内脏脂肪含量没有性别差异,这与咪力·波拉提别克[18]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内脏脂肪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造成男性、女性内脏脂肪增多的原因可能是一致的,年龄增长可能是男、女性内脏脂肪增多的主要原因。TG 男性高于女性,HDL-C 女性高于男性(P<0.05),与曹芳等[1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男、女体内的激素水平不同,也可能与男性的吸烟、饮酒等生活等因素有关。
3.2 血脂与体成分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血脂TC和LDL-C与脂类体成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躯干脂肪量、内脏脂肪量相关更密切,由此可见,中心性肥胖可能更容易引起TC和LDL-C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男性或女性TC与肌肉量均没有相关关系,与韩洁等[19]研究一致,表明肌肉量的减少可能会影响TC 水平不同,但男性TC 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提示广西瑶族男性TC 增多可能促进自身蛋白的合成,值得进一步研究。TG 与男性体成分没有相关关系,与国内、外研究不同,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TG与女性躯干脂肪和内脏脂肪呈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女性中心性肥胖可能更容易引起TG 异常。HDL-C增大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本研究男性和女性的HDL-C与体重、脂类体成分指标呈负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体重增大,脂类体成分增大会导致HDL-C降低,使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因此,合理膳食,降低脂类摄入,控制体重是预防HDL-C异常发生的好办法。
3.3 高脂血症患者体成分的变化 国内外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肥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20-22]。本研究血脂异常检出者,无论男性或女性,脂肪量、内脏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腰臀比均增高,这些指标均是分析肥胖是相关指标,提示肥胖是导致血脂异常的原因,与韩洁等[19]、阮磊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男性高脂血症组体脂率与血脂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能依据体脂率来预判女性血脂异常的发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体脂的分布,尤其是内脏脂肪含量的增加,对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体成分与血脂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且体成分、血脂均存在性别差异,但综合应用可为预防广西瑶族高血脂症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对不同民族间的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加以分析是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