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芳 徐雁冬
由于小儿呼吸道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易发生肺炎。小儿肺炎患儿肺部啰音吸收较慢,导致患儿住院时间延长。西医治疗多为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本文中对小儿肺炎采用拔罐联合TDP 照射背部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100 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2 例)和对照组(48 例)。治疗组中男28 例,女24 例;年龄4 个月~11 岁;病程最短1 d,最长8 d。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2 例;年龄3 个月~12 岁;病程最短1 d,最长7 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胡亚美等[1]主编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 年版)》[2]制定。①症状:发热、咳嗽、气喘、呼吸急促;②体征:肺部听到干湿啰音;③X 线检查:常见为肺野中内带小片影或小斑片影,有融合病灶时可出现较大片状影,有些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可见到细点网状影。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王萍芬[3]主编的《中医儿科学》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①发病较急,轻证仅有发热咳嗽、喉间痰鸣,重症则呼吸急促、鼻翼煽动;②病情较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③初生儿患本病时仅见不乳、神萎、口吐白沫,而无上述典型证候;④肺部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⑤X 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降低或增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阴影;⑥实验室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白细胞计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如为病毒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稍增或正常。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③患儿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同意并接受本研究所有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服从研究安排者。
1.3.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者;②患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肺炎、脓胸、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先天性心脏病、脊柱畸形、过敏性紫癜、精神病者;③拔罐禁忌证者:皮肤过敏、溃疡、水肿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西医治疗。即抗感染:细菌感染给予头孢曲松,30~50 mg/kg,1 次/d,静脉滴注;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1 次/d,口服3 d 后停4 d;退热给予布洛芬,5~10 mg/(kg·次),口服;化痰给予氨溴索片,1.2~1.6 mg/kg,分3 次口服;配合常规雾化吸入、吸痰。治疗为5 d 为1 个疗程。
1.4.2 治疗组 在西医基础上进行拔罐联合TDP 照射背部。拔罐治疗时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让患儿充分暴露背部,操作者站在患儿一侧,取大小合适的火罐。发热患儿取大椎穴,对咳嗽患儿取肺腧穴及取肺部听诊啰音较多的部位;拔罐时先在取穴区域快速闪罐10~15 次(1 岁婴儿不用闪罐),肺部听诊啰音较多的部位留罐5~10 min 后起罐,1 次/d。拔罐后8 h 内不宜洗澡。取罐后用TDP 照射患儿背部啰音区,TDP 距离背部皮肤30~50 cm,15 min/次。治疗时应注意患儿身体反应,防止灼伤或烫伤皮肤。治疗为5 d 为1 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肺部啰音改善时间,主要包括啰音开始减少和消失时的间。②主要症状改善时间,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喘。③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好转:症状减轻,肺部啰音明显减少,X 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肺部啰音开始减少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改善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改善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气喘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肺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肺部体征闻及湿啰音。小儿因气管纤毛运动较差且清除能力差,肺部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故易导致肺部感染。因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肺炎患儿往往在发热、咳嗽、气喘等临床症状缓解之后,肺部啰音吸收较慢,西医治疗多为继续抗感染、改善肺循环,但促进啰音吸收的效果不明显,且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住院时间延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疗效,但存在小儿口服中药汤药困难的缺点,其中外治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途径,患儿易于配合。
肺炎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病机关键为邪气闭阻于肺。拔罐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取肺腧穴可宣肺止咳化痰;取大椎穴可清热驱邪;取肺部啰音较多处可宣散郁结之肺气。现代研究拔罐促进肺部啰音吸收的机理主要为:①火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随即产生一种组胺类物质,刺激有关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提高了机体抵抗能力[5];②背部表皮下的免疫细胞受到刺激时处于激活状态,参与改善肺部循环,利用机械刺激、温热刺激、负压刺激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吸收[6]。
TDP 能够产生以红外线为主的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对组织穿透力强,可以扩展血管、加快血流,从而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营养代谢,从而促进肺部啰音的吸收。
综上所述,对肺炎患儿采用拔罐联合TDP 照射背部治疗,可缩短肺部啰音和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及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运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