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教学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专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体育教师,为适应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所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在深化。当前,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浪潮,为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微视频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颇受欢迎的教学手段之一,其特点是短小精致、生动形象、表达内容丰富。
SPOC教学模式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它将在线教学和微视频、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弥补MOOC教学“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的短板,而且可以做到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深度融合。“SPOC微视频”的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它既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学生参与度,使教学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也有助于因人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在技术快速发展与用户多元需求的驱使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视频交互环境不断丰富和优化。
本研究将SPOC教学模式引入《体育社会学》课堂,在理论指导下构建了9个知识点的“SPOC微视频”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为后期该课程“SPOC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后续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以“翻转课堂”、“SPOC微视频”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以2011年至2019年为检索时间,对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参阅数篇文献,为文章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前期《体育社会学》的教学经验及“翻转课堂”、“SPOC微视频”教学模式的特征,确定了书本中20个重要知识点编制问卷,将每个知识点设计成一个问题,答案设计为: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答案对应的分值分别为:0、1、2、3、4分,再按照相应分值录入Excel软件、计算平均分。选取10位《体育社会学》研究专家,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且均有十年以上该课程的教学经验。
根据文献资料和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体育社会学》课程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体育与健康学院目前选用的教材为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卢元镇先生编著的《体育社会学》教材,根据培养方案和学生考研、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专升本考试等的基本情况,结合目前中国体育发展中重大变化,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其逻辑性,可解释性进行了重新整合和梳理,设计为三大版块:宏观层面——《体育社会学》的概述;中观层面——社会中的体育运动;微观层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体育(详见表1)。
表1 《体育社会学》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一览表
在新的教学内容中确定20个《体育社会学》课程的知识点,由专家打分筛选出了平均分超过2分的9个知识点,如表2所示。
表2 “SPOC微视频”教学模式课堂内容选择
筛选的知识点分布在课本的第1、2、3、5、6、7、8、9、13章,共9个,按照“SPOC微视频”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实施方案构建,为后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首先关注社会现象:马拉松”热的思考、各种运动APP软件的兴起、各类单车的兴起于衰落等,由此引出体育社会现象的特点,第一个是越来越专门化,说明体育学科的成熟与独立;第二个是越来越多,每天身边发生的体育事件数不胜数;第三个是越来越复杂,在体育现象中总能发现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如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其次分别介绍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扩大化和复杂化引起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体育社会现象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联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分析其重大变化的原因。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举例描述体育社会现象中的各种变化。“你身边体育现象的专门化、扩大化、复杂化分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3)课后进阶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教学过程及所学知识,预测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体育发展,其主要表现可能有哪些?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首先关注几个案例,中国跳水队队员田亮,从运动员转型到影视明星;曾经的中国篮球时代人物王治郅转会到NBA与球队发生的故事;中国田径队队员张国伟参加综艺节目录制《密室大逃脱》后被国家田径队公开处罚。由此引入社会控制的概念,体育运动中社会控制的类型;其次分别介绍体育运动中社会控制的类型——合法性控制和合理性控制,简要介绍各种控制的作用和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收集身边发生的体育社会控制的现象并根据所学课程分析。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举例身边体育中社会控制的现象有哪些?“体育中的合理性控制的特点是什么?”“体育中的合法性控制的特点是什么?”“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你平时受到过哪些社会控制?”
(3)课后进阶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教学过程及所学知识,分别收集合理性控制和合法性控制的两个经典案例。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首先,由热点新闻“云南省中考体育分数升至100分”牵出各地方(山东、广州、江西、福州)中考体育政策的变化,引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其次介绍身体素质教育与体育素质教育,尤其是强调体育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最后,从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的现状,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身体素质教育缺失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分组探讨体育教育的功能,尤其是体育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并举例说明。“参加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的前少年儿童的各方面素质是否优于没有参加的?举例分析。”“你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身边的体育锻炼缺失现象严重吗?举例说明。”“针对中考的体能训练班的异军突起说明了什么?”
(3)课后进阶作业:结合自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分析体育运动在自身后天素质的养成中所起到的作用。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首先,关注2019年的新闻热点——香港动乱时期社会秩序状况,并分析由此引发的体育运动的发展。播放影片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期间国际体育赛场成为两国势力直接对抗的场合,造成竞技体育“鼎盛”的现象。由此引入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的发展情况,社会运行的概念和类型;其次,介绍社会恶性运行、社会中性运行以及社会良性运行中的体育运动的表现形式,并逐一举例解释;最后,从社会运行理论角度分析不同社会运行状态下体育运动受到的影响,探究其原因及社会背景以及对体育运动造成的影响。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社会纷争期,社会动荡期,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期,小康社会以及和谐社会下体育运动发展的不同表现以及体育运动对社会制度的反作用。分组探讨后回答:如何在不同社会运行状态下,发扬各种有利因素,规避各种不利因素,以促进体育运动发展。
(3)课后进阶作业:学生收集不同社会运行状态下体育运动发展的表现形式,选取任意两种社会形态下体育运动的表现作比较。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首先,从三则案例“世界羽联取消于洋/王晓理等4对女双选手参赛资格”;2017年10月31日,国际乒联对成都中国公开赛擅自退赛的3名运动员马龙、许昕、樊振东,处以每人20,000美元罚款等引入体育制度的概念,体育制度的类型以及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其次,分别介绍集权制、分权制、均权制社会制度下体育制度的表现形式;最后,从不同体育制度的种类层面分析体育制度的功能。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举例说明体育制度的三种功能,一行为导向功能;二社会整合功能;三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3)课后进阶作业:结合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实践,分析举国体制的“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首先,由几则经典案例“2010年足坛反腐打黑中‘陆某:从金哨到黑哨’”、“2008年阿联酋国家的公主和王子来北京参加奥运会”、“优秀运动员参加两会”等引入社会角色的概念,体育运动中社会角色的概念以及体育运动中社会角色的类型;其次,举例分析每一种体育运动中社会角色的类型及其特点;最后,举例分析由于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形式等原因引起的体育运动中的角色冲突。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体育运动中的角色冲突有哪些,表现形式是什么?
(3)课后进阶作业:学生结合自身体育锻炼的历史,分析所遇到的体育运动中角色都有哪些?每一种角色的特点是什么?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首先,由《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的颁布、《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解读;“猝死”现象的频发,引入社会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休闲的概念,其次进而分析现代生活方式中存在的健康隐患;最后分析体育运动与生活方式的改善,体育运动与社会健康之间的关系。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身边有哪些现象是由于缺乏体育锻炼而导致的?”“如何从体育的角度解读《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
(3)课后进阶作业:学生结合自身体育锻炼的实际,谈谈体育锻炼和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大健康时代下人们体育行为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由2019年篮球世界杯比赛中中国男篮的表现,2019年中国足球赛事表现,2019女排世界杯比赛中女排的表现,引入竞技体育的概念,竞技体育的特点以及竞技体育的分类;其次,介绍非正规竞技体育、组织化竞技体育以及商业化竞技体育的概念及特点;最后,分析被商业化目的或者企业文化目的控制的职业体育的特点,以及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根据所学专项进行分组讨论后回答,我国商业化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不同项目的商业化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
(3)课后进阶作业:学生收集国内外各种商业化竞技体育的成功案例,如NBA,欧洲被足球联赛的俱乐部,意甲、德甲等足球俱乐部,分析其历史演进及表现形式。根据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预测商业化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
(1)课前微视频内容设计:首先,由多个滥用违禁药物的经典案例,美国“女飞人”琼斯事件;德国盖斯·滕博格第一个突破80米大关的链球运动员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链球第五名获得者;前民主德国女子铅球运动员海蒂·克蕾蒂从16岁开始服用违禁药物,退役后不得不做了变性手术等,引入滥用违禁药物的概念及其概念的演变历史。其次,从违反竞技体育公平公正和运动员自身损害两个方面,分析滥用违禁药物的危害,最后,从体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和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重措等方面提出滥用违禁药物的查处和处罚。
(2)课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根据各小组收集的经典案例分组讨论后回答:滥用违禁药物的概念、范畴及其危害。
(3)课后进阶作业:学生自行选择任意一个经典案例,梳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该案例。
《体育社会学》课程“SPOC微视频”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的构建,是创新课堂的一种形式,其教学模式整体设计思路是围绕问题进行教学,设定规定情境,以某一个知识点为问题导向,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参与课堂,达到培养方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今后《体育社会学》课程的主要工作方向是按照该课程方案的设计框架,进行“微视频”的录制,期待经过多轮实践的修正,《体育社会学》课程“SPOC微视频”教学模式能够逐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