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发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2020年,我国总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看户别,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宁吉喆说。
看区域,东部地区人口占比提升。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广东省、山东省的人口超过1亿人。
看性别,人口性别结构持续改善。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总人口性别比低于100的省份为辽宁省、吉林省。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看年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看城乡,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宁吉喆说。
看民族,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我国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
看受教育程度,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宁吉喆表示,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同时,人口增长放缓,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继续存在,同时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调整适应。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老育幼等人口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