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银合作,行风建设提质增效

2021-04-15 02:38:56宋文甫
中国社会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经办网点办理

■文/宋文甫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社厅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堵点痛点难点,是人社部门行风建设的提质之举。近年来,四川人社部门坚持以创新社银合作为抓手,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服务手臂,着力在疏堵、去痛、解难上下功夫、求实效,想方设法将人社服务推送到群众家门口。

社银服务“一体化”

四川人社部门积极借助银行网点数量多、覆盖面广、群众办事频次高等服务优势,采取上层推动的方法,全面深化与银行之间的互利互惠合作,创新拓展人社服务的时间与空间。

大力提高“社银一体化”网点覆盖率。坚持引入竞争机制推进网点建设,按照“谁建好网点、谁提供服务、谁获得存款”的合作原则,激励银行机构参与“社银一体化”建设,先后与工行、农行、建行、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逐步形成了市县两级以工行、建行为主体,乡镇一级以农商行和邮储银行为主体的网点布局。坚持以群众服务需求为导向,稳步推进“社银一体化”网点向县(市、区)、乡镇(街道)延伸。现在,四川全省21 个市(州)已建成网点平台70 余个,199 个县级单位中(含高新区、开发区等)建成网点平台740余个,3402 个乡镇(街道)中建有910余个乡镇级网点平台,泸州、遂宁、巴中等市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有效构建了以市县为主轴、重点乡镇(街道)为支撑的“社银一体化”网点体系。

扎实推进社银高频业务深度融合。本着“与资金流联系紧密,风险可控、服务可及、合作可持续”原则,人社部门依托全省公共服务平台、金融交易平台、协查认证平台等省级平台,根据合作银行不同的业务承接能力,科学确定每个“社银一体化”网点的人社业务范围。采取分级分类授权的办法,将各网点接入金保核心系统、连接人社网上办事平台,将社保缴费、参保查询、权益证明打印、资格认证、社保卡办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个人就业登记、创业贷款等高频业务与银行日常服务相互融合,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办结。银行机构也主动将“人社元素”融入网点平台。比如,工行四川省分行在所有营业网点全面张贴人社标识标牌、悬挂社银合作灯箱等,让群众一眼就能识别出这些网点可以办理人社业务。此外,人社部门还灵活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等方法加强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有力促进了“银行网点”向“人社窗口”的转变。

全面推进社银合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省人社厅从优化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建设社银一体化网点的通知》,从省级层面进一步明确人社行政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合作银行等在社银合作中的职责任务,并区分城区网点和乡镇网点两个类别,建立全省统一的建设与验收标准,对社银网点的标识设置、软硬件配备、功能区分布、服务形象等逐一进行了规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服务事项清单,统一业务经办操作规程与服务标准,着力在标准化轨道上推进“社银一体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在“社银一体化”网点能够办理包括37 项社会保险业务、15 项就业创业业务、7 项人事人才业务、3 项劳动关系业务在内的“人社综合业务”,在服务标准化程度上实现了与人社综合服务大厅无差别。

窗口服务“向前移”

整合社银资源,一手抓线下网点业务经办能力的提高,一手抓线上业务范围的拓展,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天候、多层次的社银经办体系,让人社部门的窗口服务离群众更近。

优化线下服务流程,推动业务“快捷办”。广泛将“综合柜员制”“打包办”“最多跑一次”等业务经办模式植入社银网点,采取再造经办流程、减少提交材料、缩短办结时限等方法,全面实现各项业务提速快办。2021 年3 月,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南路的刘女士听说附近倪家桥路的工行网点可以办理社保业务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来到这家工行网点,结果欣喜地发现,在这里办理社保卡申领业务不仅不用排队,而且无需在银行和社保经办机构之间“两头跑”。从社保卡制卡到金融与社保功能的激活,刘女士只花了15 分钟。而在此之前,刘女士办理社保业务,需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区社保经办大厅排队。现在,刘女士逢人就夸社银网点“简直太方便了!”在“社银一体化”平台网点,还有许多人社业务实现了提速办,比如办理创业担保贷款的申报,原来需要提交材料10 余份,并需在就业部门和银行之间来回跑,现在免提交材料,创业者只需填写基本信息就可以在银行申报,5 至10 分钟便能完成。

拓展线上服务内容,推行业务“掌上办”。着眼增强社银合作“1+1>2”的效应,充分依托支付宝、“融支付”和双方微信公众号,不断拓展社银合作业务线上应用渠道,积极探索将更多的服务纳入“网上办”“掌上办”。成都、绵阳等地创新推出“工银就业通”、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申报审批等应用项目,全渠道支持个人和单位通过微信二维码扫描、手机银行、自助终端等办理人社服务。成都市武侯区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权益查询等15 项人社高频业务,全部纳入“武侯服务”支付宝生活号,实行多口申请、统一受理、掌上办理,使人社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雅安等地的银行将“融支付”功能嵌入“雅安人社”手机应用工具和微信公众号,为群众参保缴费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掌上渠道”。

注重线上线下互补,增强服务“适老化”。聚焦全面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社银双方主动搞好合作业务无缝对接,大力加强线上线下“适老化”改造,及时消除经办服务中的“死角”。主动适应老年群体使用手机办理社保业务的个性化需求,采取优化手机应用操作界面、增大屏显字体、简化操作步骤等方法,专门研究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掌上人社业务“老年版”,不断扩大线上服务的适用对象与范围。针对部分老年群众不会操作使用智能手机开展自助认证等问题,分别在“四川人社”“四川e 社保”和各合作银行手机应用上开发“协助他人认证”功能模块,较好地满足了由第三方协助完成资格认证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对于社银网点平台无法完成的线下业务,社银双方还通过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方式,为老年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菜单式”服务。

人社服务“贴心办”

积极开展“背包客”上门服务。针对农村居民居住高度分散、流动性不强,特别是部分群众离中心城镇较远、出门办理人社业务非常不便等问题,研究推出适合于田间、地头、牧场开展业务经办的便携式服务终端,并重点向乡镇与中心村倾斜投放。雅安、南充、甘孜、阿坝等地的社银合作网点定期派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农忙季节村民相对比较集中的有利时机,背上服务终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上门服务,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参保缴费、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多项人社业务。对于高龄、重病、残疾等行动不便的群体,社银网点及时建立服务台账,主动安排“背包客”登门服务,倾心尽力帮助排忧解难。

广泛探索“自助机”进村服务。围绕构建“城区10 分钟、乡村5 公里”人社公共服务圈,成都市武侯区在所属每个村、社区均设置有社银自助一体机,群众可在一体机上自助办理社保缴费、权益查询、参保证明打印等20 余项业务,较好地实现了就业信息获得、社会保险办理、享受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三不出村”。在小金县、天全县、石棉县的边远村级城居保代办点,工行雅安市分行共投放POS 机300 余台,领待人员在村里就可以办理小额取款业务,有效破解了过去取款需要跑到乡镇甚至县城银行网点的难题。南充市顺庆区结合实际研制推出了“家社保”便携式自助一体机,并广泛投放至各乡镇与村级服务点,参保群众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办理16 项社保高频业务事项。

定期落实“大篷车”下乡服务。雅安市自2019 年开展社银合作试点以来,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社银“大篷车”进基层活动,先后深入全市6 县、两区和70 多个重点乡镇, 采取现场展示经办服务流程、当面解答疑难问题、当场办理参保缴费和社保卡发放等形式,让近5 万余名基层群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优质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在凉山、甘孜、阿坝等地,社银服务“大篷车”也长年活跃在边远乡镇和牧场,被彝族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连心之舟”。今年43 岁的丹增罗补是石渠县长须贡玛乡的农民,以前每年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时候,要坐3 个多小时车到140 公里以外的县城办理,不但路途辛苦,而且有时需要在县城住上一晚,成本较高。2020 年社银服务“大篷车”开通之后,丹增罗补只需步行十多分钟到乡上就能完成缴费,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缴费难”“认证难”等问题自此得到圆满解决。

截至目前,四川全省累计建成“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1700 余个,群众能就近在任何一个网点办理社保缴费、权益查询、资格认证、社保卡申领、创业担保货款受理等近60 余项业务。■

猜你喜欢
经办网点办理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18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20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16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公民与法治(2020年1期)2020-05-30 12:27:40
要规范办理不动产登记
公民与法治(2020年7期)2020-05-11 02:14:44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7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现代金融(2016年7期)2016-12-01 04:50:22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