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琦
(大庆市图书馆,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普法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国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是对我国各领域的一次“大考”。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更不能例外。大庆市图书馆发挥自身特点,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在卫生防护、心理疏导、创新活动方式等方面努力探索新思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结合大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区域特征,简要分析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采取的相应方法措施,整合公共图书馆职能,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积极维护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1.公共图书馆是科技信息的宣传者。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是向读者传达科学的情报信息。有效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各类数字平台,宣传普及国家、省、市的方针政策或决策部署。现正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疫工作中,公共图书馆更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传达上级部署,增强读者战胜肺炎疫情的决心;宣传讲述战斗在防疫抗疫一线的突出案例和感人事迹;广泛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普及疫情防控期间注意事项,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政策,新冠肺炎基本知识,引导服务对象了解预防方法和措施,掌握如何科学自我防控。
2.公共图书馆是应急防控工作的先行者。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让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众所周知,此次病毒传染性较强,感染率较高。大庆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担负起社会责任,不畏艰险,积极行动,每一位馆员都不畏辛苦地投身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大庆市民的文化生活增添色彩。全体工作人员积极踊跃报名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显示出了图书馆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公共图书馆是舒缓紧张情绪的安抚者。面对陌生的新冠病毒,对于每一位到公共场所的人来说都是带着恐惧情绪的,这是人类的正常心理。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了减轻或缓解服务对象的紧张恐慌情绪,积极努力创新活动方式,竭尽全力提供免接触式阅读服务,排解读者闷在家中的苦恼、寂寞,积极回复读者线上提出的任何困惑,平复读者的情绪,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充当服务对象的“心灵安抚师”。
1.对公共图书馆活动的冲击。平时,公共图书馆人员密集,流动量较大。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按照上级要求,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出现的聚集性传播风险,极大限度地保障服务对象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疫情每次变化或紧张,大庆市图书馆第一时间发布闭馆通知,在此期间,暂停面对面开馆服务。公共图书馆暂停面对面开馆服务活动,就不能满足服务对象所需的一些传统服务和手捧纸质书籍阅读的需求。因此,全馆上下重新安排、设计活动,并兼顾创新性、趣味性、广泛性等,更尽力驱散市民心中对未知病毒的恐惧和恐慌心理。正是基于诸多方面的考虑,工作人员所设计的活动形式、内容、平台等,都适合防疫要求,这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冲击和考验。
2.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冲击。一是对阅览需求的冲击。借阅文献资料是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对象的基本内容之一,但由于受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这项工作内容不得不暂停,无法满足服务对象对文献资料借阅的要求。大庆市图书馆还设有自习室的功能,是一个有着安静、舒适和浓厚学习氛围的学习环境,闭馆后影响了部分服务对象对学习环境的使用,影响了读者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对读者活动的冲击。节假日,大庆市图书馆均会推出各类相关活动。如,春节时的“春节剪窗花”“写春联庆春节”等活动,此类活动很受市民欢迎,很多市民络绎不绝前来免费领取书法家协会精心设计书写的对联。此类活动既能增加群众的参与度,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疫情的现状,一系列活动都停止了。此外,大庆市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关爱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等相关服务工作,也因闭馆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相应阅读要求,无法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其服务与关爱等方面的作用。
3.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冲击。由于疫情影响,公共图书馆闭馆,所有线下活动全部停止或者延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造成了冲击。为了市民的阅读权利不受到影响,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数字资源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创新线上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推进线上活动的传播与发展,提高线上服务质量,提高全民参与度等方面,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考验。
1.自身建筑设计存在缺陷。大庆市图书馆新馆舍有自己独立的建筑,相对而言,独栋建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更方便集中防控和隔离,开馆后的日常消毒管理也会更系统更便捷。但是,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建筑为了防潮,防止雨水倒流浇湿文献资料,阅览室的大空间大大减少了可打开窗户的数量。因此,由于保护文献资料的原因,公共图书馆依靠自然通风的情况很少,大多是用中央空调来调节室内温度,而这种没有自然通风的情况,更容易产生气溶胶感染环境,无论是对服务对象还是工作人员都势必造成被感染的隐患。
2.应急防控意识淡薄,机制不健全。不仅是公共图书馆,有很多公共场所普遍存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共卫生应急及防御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防范意识有些机械化,涉及对应的制度也不健全。一些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缺乏公共卫生理论基础知识,相关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能力也不够,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平时基本没有开展针对传染病监管和防控的相关讲座或培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普及力度不够。
3.缺乏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公共图书馆缺乏有针对性熟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岗位,人员配置大都是图书情报学专业和与文化相关学科人员,缺少卫生专业工作人员。因此,公共图书馆缺少专业人员报送疫情防控信息,缺乏疫情防控预判,没有科学有效的研判,缺少对馆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趋势的关注,很难做到遇到紧急情况有充分准备或能得到有效处理。
1.建立公共图书馆应急防控机制和管理机制。一是完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图书馆作为聚集性感染高发场所,人员众多,流动性强,除了消防安全等应急预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公共服务场所猝不及防,应对策略大多数为临时措施,没有一套科学系统有效应对方法。大庆市图书馆紧急召开过两次专项办公会,对闭馆时疫情应急防控工作,以及预计开馆后的安全运行、后勤保障、消毒预防、阅读便民服务等相关细节工作提出要求,并多次改进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善后处理等相关要求,更新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杜绝疫情发生或者控制在萌芽中,极大限度预防建筑设计因素带来的病毒传染可能性,基本做到防微杜渐、有备无患。二是防疫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应急防疫培训,从日常馆内卫生环境到各类用品消毒,层层落实责任。工作人员除了每天的基本工作需要,在馆内入口处设置关卡,严格限制馆内服务对象数量,服务对象需佩戴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1.5米的距离,扫码测体温合格后方可进入馆内,实行交错式一人一桌阅读模式,发现体温不合格或有严重疫区旅居史的服务对象及时上报。此外,还安排人员对馆内的公共施设进行消毒杀菌,洗手间配备洗手液等,日常防疫工作基本制度化。
2.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信息宣传力度。按照各级卫健委发布的应急防疫工作指导和传染病研究专家的建议提示,大庆市图书馆利用展板、海报、电子屏、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加强必要的应急防控防疫小贴士、消毒杀菌方法的学习和宣传;让服务对象可以简单鉴别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及时发布各级卫健委发布的数据统计信息、轨迹路线行程记录;倡导科学健康的阅读方法和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进一步加强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管理和自我防护意识[2]。
3.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一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庆市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级防控疫情要求,闭馆期间,由于条件受到限制,大庆市图书馆组织建立线上工作活动设计团队,共30多人,基本为馆内各部门的主要人员,大多为年轻同志,学历为研究生、本科生,涉及学科为中文、计算机、情报学、艺术等。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数字资源,齐心协力,共推出200多篇阅读文章。此外,开展线上阅读打卡、展览、疫情防控知识竞赛等活动。“每天一本小人书”“少儿阅园”“每日荐读”“知微课堂”“悦享有声”等线上推广栏目也定期上线。线上打卡活动共收获了11.7万次的读者点赞,3.9万次讨论留言和7146份读者阅读分享。二是创新平台,优化服务。大庆图书馆在活动内容上精心谋划,在平台创新上也是费尽心思。为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对推荐优质图书资源的需求,“每日荐读”线上推广活动与大庆交通广播电台合作,共同开展“一起读书吧”活动。开馆后,大庆市图书馆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适时调整开馆时间,严格预约限流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便民服务,60周岁以上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智能手机的服务对象,无需网上预约,可以直接登记入馆。同时,设置自助借还机,安排专人协助没能成功预约的服务对象归还文献资料。
作为人口密集、学习活动集中的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预测,对家庭和社会都可能产生严重危害。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策略,把应急防控管理放到一个战略性高度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此外,公共图书馆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态度,积极开展思想疏导和健康教育等,充分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同时,对公共图书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公共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更全面更系统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