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恩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08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可知今、可明智。加强党的历史学习,旨在让青年人进一步认清祖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知晓过去、把握现在,明晰未来,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于引导帮助大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一代代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牺牲,通过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等4个阶段的艰苦奋斗,艰难求索,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剥削受压迫的屈辱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生活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些伟大成就,来自于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来自于我们党“为中华族民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来自于一代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伟大实践。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只有不断强化对党史的学习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理想信念问题,更好地解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问题,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2]
2.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中,无数的爱国英雄、仁人志士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舍已为人、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生命。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无限忠诚、向死而生、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品质,蕴含着忠贞不渝、舍身为国、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的美好品德。[3]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只有不断强化对党史的学习教育,用火红的革命故事影响他们,用鲜活的英雄事迹感染他们,激发出青年大学生内心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在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在赓续精神血脉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3.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投身于民族复兴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发出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的中国梦。100多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百折不尧、接力奋斗,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功伟绩。当下,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勇于挑战困难,勇于突破局限,只有不断强化对党史的学习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4]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各种社会思潮也相继涌现,甚至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有的人淡忘历史,有的人“戏说”历史,还有的人颠倒黑白,乱评历史,对青年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1.文化多元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深受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各类思潮叠涌的影响,置身于形形色色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场域之中,由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社会实践和有效引导,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影响,出现严重偏差。有相当部分年轻人,对西方历史很感兴趣,却对自己国家所处的历史一点都不了解,知道国外的007、奥特曼,却不知道国内的董存瑞、黄继光;知道国外的苏格拉底,却不知道国内的王阳明;有些人受西方娱乐至上、享乐主义影响,追求小资格调,以过西方情人节、圣诞节,吃西餐、喝星巴克为生活追求,丢掉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有些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沉迷于游戏,荒废了学业,失去了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精神动力,甚至对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动摇。
2.网络信息复杂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下,虚拟网络和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思想不健康的信息,比如,明星炒作、粉丝对掐、网红热搜等网络舆论一波又一波的持续发酵,这些信息好坏不明、是非不分、良莠不齐,对于社会经验不足、是非甄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而言,不能将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完全地区分开来,极容易陷入困惑、迷茫或者混沌当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三观”形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3.历史虚无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当代大多数大学生的理想信仰、价值取向是正面的、积极的。但近年来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把我国青年一代作为染指对象,在党史、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发展史等方面大做文章,公然丑化、恶意诋毁中国的革命,全面抹杀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妄图用历史虚无主义来扭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青年大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党史国史知识,就极容易被这些混淆视听、颠倒是非的错误言论所欺骗,被历史虚无主义所侵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产生质疑,削减了民族荣誉感和发展自信心,对坚定思想信念造成极大的威胁和影响。
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政治责任。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筑牢意识形态阵地、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5]因此,各高校要持续创新和改进教育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如何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推进党史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增强学习的渗透性。党史中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学校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党史学习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是要厚植传统文化。学校加强与党史馆、革命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革命英雄事迹陈列馆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收录整理红色革命故事、传记、散文、诗词、名言警句、革命歌曲以及学校历史变迁资料,形成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二是要打造良好文化环境。比如,利用宣传长廊和电子显示屏介绍党史知识,布置富有特色的党史“文化墙”,张贴革命英雄、先锋模范的画像;在校园宣传栏中专设党史文化专栏,在教室、走廊、会议室、活动室的醒目位置悬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照片、画像、名言警句,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三是要开办“红色阵地”微信教育平台。播放红色视频,推送红色故事,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营造浓郁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
2.推进党史教育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大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党史,也是加速成长成才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史鉴今,立党治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对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吸取历史智慧,提高政治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是要在书本中学。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并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通过读原著、悟原理,深学深研,融汇贯通,不断推进自身思想的再解放和认识的再深化。二是在思考中学。对党史的学习,要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要辩证地学,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学党史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只有加强自身对历史的思考,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结论进行充分思考,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在实践中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善于把党史学习融入到社会大课堂的具体实践中。近几年在疫情暴发、地震频发、水患突发等各种紧急时刻、危难关头,有相当部分大学生挺身而出、奔赴一线,志愿加入到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社会实践当中。不仅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并且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了学史力行,将党史学习教育本身所蕴含的磅礴之力,转化为广大青年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学习动力和成效,最终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推进党史教育与重要节日活动相结合,增强学习的灵活性。抓住重大党史事件和节庆日、纪念日等重要契机,开展党史国史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入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如,利用“五四”“七一”“十一”、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瞻仰革命文物,讲述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追寻红色记忆,开展党史国史知识竞赛、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潜移默化引导教育大学生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和力行,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